保和殿(1/共30页)
暂无点评
保和殿地图位置(模拟) 查看东城区地图

保和殿精选点评
去北京旅游,到故宫参观,保和殿是故宫中轴线上的一座宫殿,保和殿于明朝永乐十八年建成,初名“谨身殿”,该殿在明朝和清朝的作用都不一样,明朝时期,举行大典前,皇帝经常在那里更衣;清朝,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在那里赐外藩、王公以及一品、二品大臣宴。清朝初期,后三宫修复前,顺治帝、康熙帝都曾经在那里居住过。



保和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几经焚毁、重建,现如今主体梁架仍为明朝时期的建筑。明初名谨身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建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始名保和殿。“保和” 出自《易经》,意为“志不外驰,恬神守志”,也就是神志得专一、保持宇宙间万物和谐之意。保和殿后阶陛中间设有一块雕刻着云、龙、海水和山崖的御路石,人们称之为云龙石雕,这是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块石雕,重250吨,为清朝乾隆时期重新雕刻。在山崖、海水和流云之中,有九条口戏宝珠的游龙,形象动态十足,生机盎然。



保和殿,故宫外朝三大殿最后一座殿阁,传统的宫殿殿宇式建筑,其主体架构是明清时期的建筑。
保和殿的功能在不同朝代不同年代皆有不同,不过在我看了,它的功能更多的是用了举办和皇家有关的事项。
而游人们来到这里,看大殿前整个故宫最大的一块石雕――云龙石雕;看望柱下面的千余个石雕龙头,碰到下雨天的时候,也许能看到千龙吐水的景观;再看殿内铺满的金砖。




保和殿是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属于北京故宫中的一座殿宇式建筑。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几经焚毁、重建。现存主体梁架仍为明代建筑。
明初名谨身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建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始名保和殿。“保和” 出自《易经》,意为“志不外驰,恬神守志”,也就是神志得专一,以保持宇宙间万物和谐。




保和殿于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代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册立皇后、太子时,皇帝在此殿受贺。清代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赐宴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场面十分壮观。赐额驸之父、有官职家属宴及每科殿试等均于保和殿举行。每岁终,宗人府、吏部在保和殿填写宗室满、蒙、汉军以及各省汉职外藩世职黄册。






保和殿面阔9间,进深5间(含前廊1间),建筑面积1240.00O,高29.50m。屋顶为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上下檐角均安放9个小兽。上檐为单翘重昂七踩斗恚下檐为重昂五踩斗怼
内外檐均为金龙和玺彩画,天花为沥粉贴金正面龙。六架天花梁彩画极其别致,与偏重丹红色的装修和陈设搭配协调,显得华贵富丽。




故宫三大殿之一,气势恢宏,游人众多

保和殿,紫禁城外朝三大殿之一,位于中和殿后。保和殿建筑设计精致巧妙,外观:上下檐角均安放9只小兽,殿内:使用减柱造做法,空间显得非常宽敞,当然还有天花、地面等许多值得细细品味的各种建造设计。



保和殿也是在故宫的中轴线上,过了太和殿便是。这里以前是举行殿试的地方,考试完了皇上钦点,就有了状元榜眼探花进士,达到做学生的巅峰,从此走上仕途。



故宫中非常著名的宫殿,游客如织

我记得乾隆后期殿试就在这,皇帝不监考。委托亲王御史,跑腿座,有个小挨桌,感觉像下棋的。最早是宫里做饼,因为考一天。后来自己带,但为了防止夹带纸条得切开。

保和殿保和殿相关信息
景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