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诗文 > 正文

形容抗金辛弃疾的诗句 辛弃疾主张抗金的诗句

2023-04-25 来源:互联网 【 字体:

关于形容抗金辛弃疾的诗句合集(实用)

形容抗金辛弃疾的诗句 辛弃疾主张抗金的诗句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形容抗金辛弃疾的诗句合集(实用)相关诗句范文,欢迎阅读分享!

1.关于辛弃疾的诗词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创作时间:这首词为公元1176年(宋孝宗淳熙三年)

背景: 作者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途经造口时所作。当时辛弃疾南归十余年,在江西任刑法狱颂方面的官吏,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来到造口,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江水,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青玉案·元夕

词的上阙写在万家团圆的元宵佳节之夜,眼前所见的是许许多多的花灯,好像一夜东风吹开了千树万树的花,然踽踽独行的他却无心观灯,流露出的却是吹落满天星雨的感伤。下阙由状物转入到写人,将英雄豪情转化为儿女柔情。看似追寻梦中的“她”,其实则是追寻内心深处的政治理想。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创作时间:这首词作于乾道四至六年(1168-1170)间建康通判任上。

背景: 这时作者南归已八、九年了,却投闲置散,作一个建康通判,不得一遂报国之愿。偶有登临周览之际,一抒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建康(今江苏南京)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上的一座亭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创作时间:开禧元年(1205)。

背景: 辛弃疾在京口任镇江知府时年六十六岁,登临北固亭,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这篇传唱千古之作。这首词用典精当,有怀古、忧世、抒志的多重主题。江山千古,欲觅当年英雄而不得,起调不凡。开篇即景抒情,由眼前所见而联想到两位著名历史人物——孙权和刘裕,对他们的英雄业绩表示向往。接下来讽刺今日用事者(韩侂胄),又像刘义隆一样草率,欲挥师北伐,令人忧虑。老之将至而朝廷不会再用自己,不禁仰天叹息。其中“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写北方已非我有的感慨,最为沉痛。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创作时间:这首词约作于淳熙十五年(1188)。

背景: 当时辛弃疾被免官闲居江西上饶带湖。布衣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辛、陈两人才气相若,抱负相同,都是力主抗金复国的志士,慷慨悲歌的词人。1188年,辛、陈鹅湖之会议论抗金大事,一时传为词坛佳话。这首词写于鹅湖之会分手之后。

2.关于辛弃疾抗金爱国的古诗

社会人文 - 文学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水龙吟》

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

觉来幽恨,停觞不御,欲歌还止。

白发西风,折腰五斗,不应堪此。

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别有,归来意。

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

吾侪心事,古今长在,高山流水。

富贵他年,直饶未免,也应无味。

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二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3.求关于抗金郁闷英雄辛弃疾的一切资料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享年67岁,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汉族人。 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

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

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 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

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

耿京聚兵山东,节制忠义军马,留掌书记。绍兴三十二年,令奉表南归,高宗召见,授承务郎。

宁宗朝累官至浙东安抚使,加龙图阁待制,进枢密都承旨卒。曾寓居江西上饶、铅山达十余年。

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有《稼轩长短句》。 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战,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又与宋志士陈亮及理学家朱熹保持深厚友谊,与之砥励气节,切磋学问。

抗金复国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还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江南农村四时的田园风光、世情民俗。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

其诗文亦有足称道者,特别是其文“笔势浩荡,智略辐凑,有权书衡论之风”。

  1. 直挂粤岭来,贯穿江头苔;犹作联芳情,抗金辛弃疾。

  2. 斗牛星悬穹,马蹄贯霄宇;抗金辛弃疾,奋臂腾苍梧。

  3. 纷飞李杜翰,嗣陶冶新春;抗金辛弃疾,灯烛浮景深。

  4. 梁苑拾穗陌,汉宫拒黄河;抗金辛弃疾,榜示两朝英。

  5. 鹦鹉枝上言,芳柯想心间;抗金辛弃疾,归櫂把酒船。

相关标签: 形容 辛弃疾 诗句 合集 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