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植物比喻人的句子大全 关于植物比喻句大全简短
2024-08-13 来源:互联网 【 字体:大 中 小 】
★过了几天,仙人球上的花骨朵露出两瓣洁白的花瓣,像要挣开蛋壳的小鸟,十分惹人喜爱。
★仙人球花,像是一个长长的喇叭,正对着蓝天吹奏着欢快的乐曲。 ★仙人掌是黄沙中的碧玉,是枯海中的岛屿,是荒漠上的英雄;它们给炽热如焚的沙漠,带来了生机,带来了繁荣,也带来了神秘的希望的色彩。
★芦苇开花了,芦花飘飘,白白的,软软的,像一簇簇轻盈的羽毛,在风中摇曳。 ★河边浅水处刚绽叶的芦苇飒啦啦摇响,与春风缠绵絮语,像是低吟着一首朦胧的情诗。
★野花遍地都是:杂样儿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路旁的田野里、山坡上,野菊花金黄金黄的,像星星点缀蓝天一样,装饰着广阔的原野。
★雨后的草原野花竞放,像一块刚浸过水的花头巾,连露珠儿都是五颜六色的了! ★道旁的草地上长着一簇簇蒲公英,伞形的小白花球,随风散落。 ★蒲公英的朵朵黄花开得绚丽烂漫——小巧,娇嫩,好像是一些雏鸡,它们扑动着,欢笑着,显得那么亲切可爱。
★蒲公英那带绒毛的种子在空中飞飞扬扬地飘着,好像是在向秋天告别。 ★含羞草像一个害羞的姑娘,只要在它的叶片上轻轻一碰,它就合拢起来,枝条也跟着低垂下来,好像不敢见人似的。
★小草也在微风的吹拂下晃动着,好像随着晨风在轻轻地唱歌起舞。 ★小草用自己星星点点的绿色,织成了一块块绿茵茵的地毯。
★小草儿悄悄地绿了整个山野,给故乡编织妆扮着春天的衣裳。 ★茸茸的绿草,随着地形的连绵起伏,直达天际,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层厚厚的绒毯。
★那小草的颜色丰富多彩,一片一片连起来,赛过巧手编织的花毯,活生生,自然而又和谐。 ★小草在绚丽的鲜花面前显得很单调,在参天的大树脚下又显得很弱小。
然而,飓风虽能把大树连根拔起,将鲜花刮得粉碎,却奈何不了扎根大地的小草。 ★暴风雨来到的时候,许多庄稼、花儿、小树被风雨吹打得东倒西歪,而小草牢固地抓住泥土,昂着头,挺着胸,像无畏的战士。
★庄稼灰塌塌的全拧成了绳,地上一踩就冒起一股烟。 ★太阳一出,地里的庄稼便抹上一层子般的颜色。
★地里的麦子,长得肥绿肥绿,风刮着,就像一湖绿水。 ★微风吹拂,麦苗轻轻晃动,好像把自己的精神抖擞抖擞,准备使出全身的力气往上蹿呢! ★麦子长势差,稀稀拉拉,又细又蔫又黄,像狗尾巴草一样短小干瘪。
★田垄里的麦苗稀稀拉拉的,像是在翘首苦盼着下雨。 ★那沉甸甸的稻谷,像一垄垄金黄的珍珠,真是喜煞人啊! ★那稻子换上了富丽的金装,羞答答地低垂着头。
微风吹拂,金涛滚滚。 ★庄稼汉们站在地头,望着这片黄澄澄像狗尾巴的稻谷,心里像酿了蜜一样的甜。
★这一路种的都是高粱,已经长得高过人头了,绿油油的像一堵没有止境的围墙。 ★红红的高粱,像无数支火把,映红了天际。
★那一片片火红的高粱穗子缀满了圆饱饱的珍珠一样的果实,在微风中向着勤劳的人们点头微笑。 ★许多植物被烈日烤晒得蔫头耷脑时,唯有高粱却倔强地挺着它的腰杆,并且会在秋后捧出一穗红艳艳的颗粒来。
★田野里,谷穗深深地弯着腰,仿佛正在彬彬有礼地欢迎来访者的主人一样。 ★一粒粒谷子又硕大又饱满,像琥珀一样放着光彩。
★满地里的谷穗儿长得像狗尾巴似的,金黄金黄的,看着爱死人! ★几次渗地雨下过,玉米苗像气吹似的长起来,没多久,一年一度的青纱帐又出现了。 ★肥大的绿宝剑似的玉米叶子上,还有湿漉漉的夜露,风一摇,露珠就顺着粗壮的秸秆滚下来。
★瓜园远看一片绿汪汪的,那西瓜一个个又大又圆,穿着绿条纹外衣,静静地躺在瓜地里。 ★烟台梨,个大皮黄,就像一个大肚子葫芦,咬一口,甜滋滋的梨水流在舌头上,渗入嗓子,就像吃了蜜一样。
★那鸭梨又甜又香,咬一口脆生生的,甜水顺着下巴直流。 ★鸭梨的皮非常薄,薄得有时一碰就破;个大,大得叫你吃惊;汁多,咬一口像喝了一碗用甘泉冲出来的甜水。
★中秋时节,蜜桃成熟了,努着红扑扑的嘴巴,再配上一身小绒毛,显得那么好看,那么可爱,像含羞的姑娘一样,低垂着头,涨红了脸。 ★那株碗口粗的桃树,长得枝繁叶茂,一个个的小毛桃,活像算盘珠子。
★石榴的外表像一个球状的小口花瓶,它的皮是黄褐色的,剥开皮一看,一粒粒晶莹透明的果实排得整整齐齐,一层接着一层。 ★生长在剑叶心中的菠萝,从院子里的绿叶丛中好奇地探着头,张望着,窥探着来往的旅客。
★这红鲜鲜、圆鼓鼓的荔枝,瓤肉饱满、晶莹,雪白如糯米汤圆。 ★满树结的荔枝密密麻麻的,像是夜晚天空中数不清的星星。
★一串串葡萄长长的,绿绿的,晶莹透明,真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似的。 ★他采下了一大串紫水晶球似的葡萄,一颗颗饱满得甜汁都快流溢出来了。
★这葡萄别说吃了,看一眼也舒服半天,要是吃它一串,准要甜几天哩! ★那柿树的千枝万杈挑起了一盏盏红灯笼,在秋风里摇荡,在蓝色天幕上闪烁。 ★红油油黄灿灿的苹果,把枝桠都压弯了,真像许多胖娃娃咧着大嘴冲着人们笑。
★菜园里,韭菜吐芽,菠菜努嘴,黄瓜秧分叶,豆角苗破土,畦畦朝气勃勃。 ★菜地里,流着水茵茵的绿色,。
第2篇. 描写秋天植物的比喻句子秋天,是个风高气爽的季节,是个丰收、丹桂飘香的季节,当然,也是个美丽的季节。秋天的天空最美。
早上,天空静悄悄的,颜色像大海那么蔚蓝,一碧如洗,太阳这才“起床”,从东边升起,太阳光不太猛,照到人身上,让人感到十分温暖。
到了正午,太阳光极其猛烈,像个发怒的大叔,照到人身上特别地热,天空有小鸟在自由自在地飞翔,不fdsa时发出“叽叽喳喳,的声音,好像在说:“好热好热,”
一道下午,太阳光减弱了许多,在没有太多太阳光的照射下,人们可以模糊地看到天上的云,它们有的像兔子在进食,有的像豹子在奔跑,还有的像一只大龙在腾飞……
傍晚时刻,太阳已经不像中午那么灿烂了,天变成淡红色,太阳慢慢地回到西山的怀抱里,光芒微弱了,好像快要熄灭的火柴。落山后留下了一片红霞,好像仙女的衣裳从天上掉到凡间,周围非常安静。
晚上,天空漆黑一片,就像玉帝写字时不小心翻倒了墨盒,天上闪烁着数不胜数的星星,好像天上的眼睛。而我,躺在爷爷怀里,听着爷爷讲关于月亮的故事……
我爱秋天,爱它风高气爽的天气,爱它变化多端的天空
入秋,天特别地蓝,像蓝宝石似的,也特别的高。
秋风,她像一位少女,穿着一身金黄,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来到人间。你瞧,秋姑娘来到田野里把一朵朵棉球染的洁白如雪,玉米见了秋姑娘可高兴了,它特意换了一束金缨,咧开嘴笑了,露出满口白牙;大豆也许太兴奋了,有的竟然笑破了肚皮;稻子却特别地懂礼貌,俯着腰迎接久别的秋姑娘;高粱向来是怕见生人的,这不,见了秋姑娘;还不好意思呢,脸都涨的红红的。
秋天,是一个将理想变成现实的季节,秋天,是给人们以生命的神圣天使。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秋天,是已成熟的一切食物蒂落的时候。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秋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秋天,使农民的笑容格外灿烂。
第3篇. 以植物比喻人品质的作文一,梅花 我赞美坚贞的松柏,我赞美勇斗西风的篱菊,我赞美莲花的傲视污泥,可我更赞美梅花的傲雪怒放。
在百花凋谢之时,唯有梅花生机勃勃。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在凛冽的寒风中。
数九隆冬,地冻天寒,那傲雪而放的梅花,开得那么鲜丽。股股清香,沁人心脾。
那花白里透红,花瓣润滑透明,像琥铂或碧玉雕成,有点冰清玉洁的雅致。有的艳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还有的绿如碧玉。
梅花开或有早有迟,在同一颗梅树上,可以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羞待放,粉红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就有几只小蜜蜂钻了进去,贪婪的吮吸着花粉;有的盛开许久,粉红柔嫩的花瓣若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梅花,如今花瓣以凋谢。
风吹花落,你不用担心花瓣会摔破,梅花不是娇贵的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气雪压,它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古人有句话说的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吹拂它的不是轻柔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寒风;滋润它的不是清凉甘甜的雨水,而是寒气逼人的冰雪;照耀它的不是灿烂的阳光,而是严寒里的一缕残阳。只有具有挑战的生活,才是美好的生活。
它是寒意中傲人的芳香,面对如絮飘舞的白雪,她笑得更灿烂了。它从不与百花争夺明媚的春天,也从不炫耀自己的美丽,它有着一副傲骨,也从不骄傲自大。
每当寒冬的清晨,一股别具神韵、清逸幽雅的清香就从窗外飘来。 它不仅是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今诗人画家赞美它,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为世人所重。
梅花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立志奋发的激励。 梅花的色,艳丽而不妖。
梅花的香,清幽而淡雅。 梅花的姿,苍古而清秀。
难道,这不正是我们的建筑工人么?他们无论严寒酷暑,无论刮风下雨,无论天寒地冻,他们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的工作着。 我要学习梅花,我要做一个像梅花一样的人。
二,松树的风格 去年冬天,我从英德到连县去,沿途看到松树郁郁苍苍,生气勃勃,傲然屹立。虽是坐在车子上,一棵棵松树一晃而过,但它们那种不畏风霜的姿态,却使人油然而生敬意,久久不忘。
当时很想把这种感觉写下来,但又不能写成。前两天在虎门和中山大学中文系的师生们座谈时,又谈到这一点,希望青年同志们能和松树一样,成长为具有松树的风格,也就是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
现在把当时的感觉写出来,与大家共勉。我对松树怀有敬畏之心不自今日始。
自古以来,多少人就歌颂过它,赞美过它,把它作为崇高的品质的象征。你看它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间也好,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也好,只要有一粒种子——这粒种子也不管是你有意种植的,还是随意丢落的,也不管是风吹来的,还是从飞鸟的嘴里跌落的,总之,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了。
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
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这是我每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之一。
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你看,松树是用途极广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叶子可以提制挥发油;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和枝又是很好的燃料。
更不用说在夏天,它用自己的枝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如盖的绿荫下休憩;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路。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了。
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鲁迅先生说的“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也正是松树风格的写照。
自然,松树的风格中还包含着乐观主义的精神。你看它无论在严寒霜雪中和盛夏烈日中,总是精神奕奕,从来都不知道什么叫做忧郁和畏惧。
我常想:杨柳婀娜多姿,可谓妩媚极了,桃李绚烂多彩,可谓鲜艳极了,但它们只是给人一种外表好看的印象,不能给人以力量。松树却不同,它可能不如杨柳与桃李那么好看,但它却给人以启发,以深思和勇气,尤其是想到它那种崇高的风格的时候,不由人不油然而生敬意。
我每次看到松树,想到它那种崇高的风格的时候,就联想到共产主义风格。我想,所谓共产主义风格,应该就是要求人的甚少,而给予人的却甚多的风格;所谓共产主义风格,应该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和事业不畏任何牺牲的风格。
每一个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都应该像松树一样,不管在怎样恶劣的环境下,都能茁壮地生长,顽强地工作,永不被困难吓倒,永不屈服于恶劣环境。每一个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都应该具有松树那样的崇高品质,人们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去做什么,只要是为了人民的利益,粉身碎骨,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而且毫无怨言,永远浑身洋溢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的精神。
具有这种共产主义风格的人是很多的。在革命艰苦的年代里,在白色恐怖的日子里,多少人不管环境的恶劣和情况的险恶,为了人民的幸福,他们忍受了多少的艰难困苦,做了多少有意义的工作呵!他们贡献出所。
第4篇. 以物喻人的句子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这也是作文中用来表现.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
如<;落花生>;.全文讲述[我们"全家欢度收获节.边品尝新花生.边谈论花生的好处,告诉人们.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文章在谈论花生的好处时.有这样几段话: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这几段话就运用了借物喻人(借用花生的特点来比喻怎样做人)的方法: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我"从父亲的话中体会到[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认识得到了父亲的肯定.这就像画龙点晴一样.很自然地表达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由此可见.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可以大大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大家再读读下面这篇文章.体会一下本文借物喻人的特点及作用:
山中的老杏树
杏子成熟时.正赶上农村收麦.麦收过后的一天.我才抽空儿扛着木棍儿.棍儿上挑着篮儿.上了南山.
半路碰上邻居二婶儿.二婶儿见我也去采杏.忙告诉我:[我都找遍了.只有山梁南面第二个山沟里那棵树上还有杏儿.只是杏子又青又小.还不好吃!"说完.二婶便走下山去.
我登上山梁.老远就看到了那棵树.它是那条山沟里仅有的一棵杏树.走近了才望见树上绿绿的叶子中颗颗半红不绿的杏子.成串成串地挤满枝头.随着一阵微风.杏树抖动起枝叶.像是在和我打招呼.
这是一棵老杏树.它长在沟底缺土少水的岩石旁.树干又高又曲又粗.疤痕累累.显然它已历尽沧桑.我把木棍儿插在腰间攀到树上.坐在粗大的树杈上.我看得更清楚了:枝条上.每个叶窝儿都挂着一个圆溜溜的杏子.大多杏子又都长着[阴阳脸"--一面绿中透黄.一面黄里带红,个头儿也不小.个个儿都像个小苹果儿.望着这绿叶间压串枝的杏子.我比喻不出它们像珍珠.像宝石.还是像翡翠.像玛瑙.捏开一个一看.哎呀.金色的果肉浸满果汁.放到嘴里.酸溜溜.甜滋滋.沁人心脾.
一抬头.无意中发现两个树杈之间卡着一块石头.哦!我全明白了:二婶儿说这杏子又青又小不好吃.是因为树太高.她看不见结在上面的杏子.只摘些下面小的.她不会上树.够不着.用石头又砸不下来.显然.她着实冤枉了这棵老杏树.
望着满树伸手可及的果实.再俯视一下这棵饱经风霜的老杏树.一种敬慕之情油然而生.老杏树啊老杏树.你不怕寂寞.不畏艰难困苦.独自扎根于这深山岩石之中.老而不衰.一年又一年.你为人们结下多少杏子?可你对人却无半点所求.当你受了委屈或遇到冷眼.非礼时.脚跟仍是那样坚定.胸怀仍是那样坦荡.无私.多么可敬的老杏树啊!
我轻轻地取下石块.抽出腰间的木棍儿.可怎么也不肯打下去.唯恐因打杏儿而折损老树的枝叶.伤害它的身心.于是.我下了树.挎上篮儿.再爬上树.坐在老杏树的怀抱中.尽情地摘着杏子.尽情地享受着它奉献的果实.
这是一篇优美.生动.感人至深的文章.相信每一个同学读了此文之后.都一定会认识到:本文决不单纯是状[物",作者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方法.借山中老杏树的特点.热情讴歌了具有老杏树品格(不怕寂寞.不畏艰难困苦.扎根深山.饱经风霜.老而不衰.只讲奉献.胸怀坦荡.无私)的人.同时从心底抒发了对具有老杏树品格的人的无比敬爱之情.
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作文时.描述的事物的特点.要与人的品格有相似之处,让人读了文章.就能清楚地认识到.本文借物要说明什么.要借物赞誉怎样的人.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借物喻人"的方法.也就失去了使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