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七彩网!

当前科目:【注册会计师考试】 若刷新题可选择 可选择题型 请选择题型数量

2025年04月08日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计算分析题42

题数: 答题时间:120分钟
专业:会计

一、计算分析题

题干: 甲公司2×13年至2×18年发生以下交易或事项:
2×13年12月31日购入一栋管理用办公楼,实际取得成本为3000万元。该办公楼预计使用年限为2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因公司迁址,2×16年6月30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租赁协议。协议约定:甲公司将上述办公楼租赁给乙公司,租赁期开始日为协议签订日,租期为2年,年租金为150万元,每半年支付一次。租赁协议签订日该办公楼的公允价值为2900万元,至租赁期开始日该固定资产未计提减值准备。
甲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2×16年12月31日,该办公楼的公允价值为3000万元;2×17年12月31日,该办公楼的公允价值为3100万元;2×18年6月30日,甲公司将投资性房地产对外出售,售价为3200万元。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
1.编制租赁期开始日的会计分录。

题干:

甲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2×16年至2×17年之间发生的与金融资产相关的经济事项如下:

(1)2×16年1月1日,甲公司按面值从债券二级市场购入乙公司公开发行的债券10万张,每张面值为100元,票面利率3%,利息按年于每年末支付,甲公司将其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2×16年,乙公司因投资决策失误,发生严重财务困难,但仍可支付该债券当年的票面利息。2×16年12月31日,该债券的公允价值下降为每张80元。甲公司预计,如乙公司不采取措施,该债券的公允价值预计会持续下跌。

2×17年,乙公司调整产品结构并整合其他资源,致使上年发生的财务困难大为好转。2×17年12月31日,该债券的公允价值已上升至每张95元。

假定甲公司初始确认该债券时计算确定的债券实际利率为3%。

(2)2×16年4月1日,甲公司采用控股合并的方式并购了与其无关联方关系的丙公司。合并日,丙公司持有的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6000万元,公允价值5800万元,距离到期日尚有3年,未计提减值准备。甲公司综合分析相关因素后认为,丙公司持有的该持有至到期投资剩余期限过长,如仍持有至到期日,将对公司资金周转影响较大。为此,甲公司在合并日编制的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将该持有至到期投资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要求:


2.针对资料(1),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编制甲公司与上述业务相关的会计分录;

题干: 甲上市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经批准于2×17年1月1日以10020万元的价格(不考虑相关税费)发行面值总额为10000万元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筹集资金专门用于某工程项目。
(1)该可转换公司债券期限为3年,票面年利率为5%,实际年利率为6%。自2×18年起,每年1月1日支付上年度利息。自2×18年1月1日起,该可转换公司债券持有人可以申请按债券面值转为甲公司的普通股股票(每股面值为1元),初始转换价格为每股10元,即按债券面值每10元转换1股股票。
2×18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了上年度的利息,且债券持有者于当日将全部可转换公司债券的50%转为甲公司的普通股股票,相关手续已于当日办妥。
(2)除上述可转换公司债券外,甲公司还有两笔按本金取得的一般借款:
第一笔一般借款为2×16年10月1日取得,本金为2000万元,年利率为6%,期限为2年;第二笔一般借款为2×16年12月1日取得,本金为3000万元,年利率为7%,期限为18个月。
(3)工程项目于2×17年1月1日开工,工程采用出包方式,发生的支出如下:
2×17年1月1日支出4000万元;
2×17年5月1日支出5200万元;
2×17年7月1日支出2800万元。
(4)2×17年8月1日,由于发生安全事故发生人员伤亡,工程停工。2×18年1月1日,工程再次开工,并于当日发生支出1200万元。2×18年3月31日,工程验收合格,试生产出合格产品。2×18年3月31日之后,为了使该工程能更好的使用,发生职工培训费100万元。
专门借款未动用部分用于短期投资,月收益率为0.5%。
其他资料:(P/A,6%,3)=2.6730;(P/F,6%,3)=0.8396。

3.编制2×18年1月1日支付债券利息及可转换公司债券转为甲公司普通股有关的会计分录。

题干: 甲公司为境内上市公司。2×13年10月20日,甲公司向乙银行借款5亿元。借款期限为5年,年利率为6%,利息按年支付,本金到期一次偿还。借款协议约定:如果甲公司不能按期支付利息,则从违约日起按年利率7%加收罚息。2×13年、2×14年,甲公司均按时支付乙银行借款利息。2×15年1月起,因受国际国内市场影响。甲公司出现资金困难,当年未按时支付全年利息。为此,甲公司按7%年利率计提该笔借款自2×15年1月1日起的罚息3500万元。
2×15年12月20日,甲公司与乙银行协商,由乙银行向其总行申请减免甲公司的罚息。甲公司编制2×15年财务报表时,根据与乙银行债务重组的进展情况,预计双方将于近期达成减免罚息的协议,并据此判断2×15年原按照7%年利率计提的该笔借款罚息3500万元应全部冲回。
2×16年4月20日,在甲公司2×15年度财务报告经董事会批准报出日之前,甲公司与乙银行签订了《罚息减免协议》,协议的主要内容与之前甲公司估计的情况基本相符,即从2×16年起,如果甲公司于借款到期前能按时支付利息并于借款到期时偿还本金,甲公司只需按照6%的年利率支付2×15年及以后各年的利息;同时,免除2×15年的罚息3500万元。
假定:甲公司上述借款按照摊余成本计量,不考虑折现及其他因素。
4.判断甲公司与乙银行签订《罚息减免协议》后,甲公司是否可于协议签订日确认债务重组收益,并说明理由。

题干: 2×16年12月31日,甲公司以2000万元(与公允价值相等)购入乙公司债券,该债券还剩五年到期,债券面值为250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4.72%,购入时实际年利率为10%,每年12月31日收到利息,甲公司将该债券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2×16年12月31日,甲公司该债券投资自初始确认后信用风险未显著增加,年末按该金融工具未来12个月内确认预期信用损失准备20万元。
2×17年12月31日,该债券投资信用风险显著增加,但未发生信用减值,年末按整个存续期内确认预期信用损失准备余额50万元。
2×18年12月31日,因债务人发生严重财务困难,该债券投资已发生信用减值,年末按整个存续期内确认预期信用损失准备余额100万元。
2×17年12月31日该债券投资公允价值为2090万元,2×18年12月31日该债券投资公允价值为2010万元。
2×19年1月10日,甲公司将上述投资对外出售,售价为2015万元。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5.(4)计算2×18年12月31日该债券投资摊余成本。

题干: 截至2×14年3月31日,甲上市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乙公司对丙债权人负债金额共计16000万元(均为其他应付款),其中甲公司负债4000万元,乙公司负债12000万元,甲公司为乙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担保责任。乙公司为甲公司的子公司,甲公司持有其60%股权。
2×14年4月10日,甲公司、乙公司、丙债权人和丁公司签订《转债协议》,约定由丁公司承接并负责偿还甲公司、乙公司对丙公司16000万元债务,或丁公司将持有的甲公司1200万股股权质押给丙公司,以解除甲公司、乙公司对丙公司的付款和担保义务。同时甲公司与丁公司签订了《定向转增协议》,该协议约定,作为对丁公司承接甲公司、乙公司对丙公司债务和担保责任的补偿,甲公司以资本公积定向转增股本的方式向丁公司发行股份1200万股,每股面值1元,股份计算依据为每1.5股甲公司股票抵偿20元债务。
2×15年1月16日,甲公司将资本公积定向转增股份中的1200万股(16000/20×1.5)股份过户至丁公司名下,当日,股票的公允价值(考虑了除权因素的收盘价)为12元/股。但股权过户后,丁公司未偿还上述全额债务,只偿还了甲公司和乙公司合计债务中的6400万元(占甲公司和乙公司对丙公司合计债务的40%,其中偿还甲公司债务4000万元,偿还乙公司债务2400万元;也未按《转债协议》中的约定,将上述股份或未偿还债务部分对应的股权质押给丙公司。
2×16年1月20日,债权人以甲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为由,向人民法院申请对甲公司重整。2×16年9月15日法院作出裁定:受理债权人的重整申请,裁定甲公司进入重整程序。重整计划的内容之一为丁公司让渡上述股份中的60%,即720万股(1200×60%)给重组方,作为重组方获得的部分重组对价。甲公司要求丁公司让渡上述股份60%的原因是丁公司在2×15年只偿付了约定债务的40%。
2×18年9月30日,丁公司将持有的甲公司股份720万股转至重组方。
2×19年2月20日,人民法院裁定截至2×18年9月30日,甲公司已完成了出资人权益调整、股票划转、资产处置等实质性工作,除个别少数债权人的100万元左右清偿资金未能提供资金账户暂时无法向其支付预留外,其他债权人已经获得了清偿,重整计划基本执行完毕。

6.对丁公司代甲公司偿还所欠丙公司债务4000万元,作出甲公司的会计处理。

题干: 专题三 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或有事项等有关差错更正的处理
【例题】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为上市公司,其2×15年度财务报告于2×16年4月2日批准对外报出。2×16年1月1日至4月2日期间,发生以下交易或事项:
(1)2×16年2月10日,注册会计师在审核时发现,从2×15年1月1日起,甲公司将出租的办公楼的后续计量模式由公允价值模式变更为成本模式,并作为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该办公楼于2×12年12月31日建成后对外出租,成本为1800万元。该投资性房地产相关公允价值信息如下:2×12年12月31日为1800万元;2×13年12月31日为2100万元;2×14年12月31日为2240万元;2×15年1月1日为2240万元;2×15年12月31日为2380万元。该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计量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为2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自办公楼建成后次月起计提折旧,未计提过减值准备。税法规定,该办公楼折旧方法、折旧年限及净残值与会计成本模式计量的规定相同。
(2)2×15年8月15日,甲公司向乙公司销售一批产品,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售价为2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34万元,产品已经发出,款项尚未收到。根据合同规定,乙公司应于购货后1个月内支付全部款项。乙公司由于资金周转出现困难,到2×15年12月31日仍未支付款项,甲公司针对该应收账款按10%的比例计提了坏账准备。甲公司于2×16年2月3日收到乙公司通知,乙公司已进行破产清算,无力偿还所欠部分款项,预计甲公司可收回该应收账款的40%。
(3)2×16年2月10日,注册会计师在审核时发现,2×14年年末甲公司对一项实际未发生减值的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计提了56万元的减值准备(该固定资产之前未计提减值准备)。至2×14年年末,该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为8年,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0。
(4)2×15年12月甲公司因违约被丁公司告上法庭,丁公司要求甲公司赔偿270万元。2×15年12月31日法院尚未判决,甲公司按或有事项准则对该诉讼事项确认预计负债160万元。2×16年3月12日,法院判决甲公司赔偿丁公司240万元,甲、丁双方均服从判决。当日甲公司向丁公司支付赔偿款240万元。
假定,甲公司按净利润的10%计提盈余公积,不考虑除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相关税费。编制调整分录时,涉及损益事项无需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7.根据资料(1),判断甲公司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如不正确,编制更正差错的会计分录。

题干: 2×16年6月30日,P公司(上市公司)向S公司的股东定向增发10000万股普通股(每股面值为1元,每股市价为3.5元)对S公司进行合并,当日取得S公司70%的股权并对S公司实施控制。假定该项合并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购买日,S公司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为22000万元,其中股本10000万元,资本公积5000万元,其他综合收益1000万元,盈余公积2000万元,未分配利润4000万元。购买日,S公司除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外,其他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等。存货的账面价值为1020万元,公允价值为1800万元;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8600万元,公允价值为15200万元(满足递延所得税确认条件);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2000万元,公允价值为22000万元;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000万元,公允价值为6000万元。P公司和S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25%。
8.编制购买日合并财务报表调整和抵销会计分录。

题干: 2×17年1月1日,甲公司自证券市场购入乙公司同日发行的面值总额为2000万元的债券,购入时实际支付价款2078.98万元,另支付交易费用10万元。该债券系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期限为5年,票面年利率为5%,实际年利率为4%,每年12月31日支付当年利息。甲公司将该债券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至2×17年12月31日,甲公司该债券投资的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未显著增加,根据12个月预期信用损失确认的预期信用损失准备为20万元,其公允价值为2080万元。甲公司于2×18年1月1日变更了债券管理的业务模式,将其重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至2×18年12月31日,甲公司该债券投资的信用风险显著增加,但未发生减值,由此确认的预期信用损失准备余额为80万元。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9.计算甲公司2×18年应确认的利息收入,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题干:

甲集团由甲公司(系上市公司)和乙公司组成,甲公司为乙公司的母公司。2×14年1月1日,经股东大会批准,甲公司与甲公司100名高级管理人员和乙公司20名高级管理人员签署股份支付协议。协议规定:①甲公司向集团120名高级管理人员每人授予10万份股票期权,行权条件为这些高级管理人员从授予股票期权之日起连续服务满3年,甲集团3年平均净利润增长率达到12%;②符合行权条件后,每持有1股股票期权可以自2×17年1月1日起1年内,以每股3元的价格购买1股甲公司普通股股票,在行权期间内未行权的股票期权将失效。

甲公司估计授予日每股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为12元。2×14年至2017年,甲公司与股票期权有关的资料如下:

(1)2×14年,甲公司有4名高级管理人员离开公司,乙公司无高级管理人员离开,本年度甲集团净利润增长率为10%。2×14年年末,甲集团预计甲公司未来两年将有4名高级管理人员离开公司,乙公司无高级管理人员离开,预计3年平均净利润增长率将达到12%;每股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为13元。

(2)2×15年,甲公司有2名高级管理人员离开公司,乙公司无高级管理人员离开,本年净利润增长率为14%。2×15年年末,甲集团预计甲公司预计未来一年将有2名高级管理人员离开公司,乙公司无高级管理人员离开,预计3年平均净利润增长率将达到12.5%;每股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为14元。

(3)2×16年,甲公司和乙公司没有高级管理人员离开公司,本年净利润增长率为15%。2×16年年末,每股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为15元。

(4)2×17年1月,剩余114名高级管理人员全部行权,甲公司向114名高级管理人员定向增发股票,共收到款项3 420万元。

(5)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

要求:


10.编制甲公司和乙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行权时的相关会计分录。

题干: 甲公司2×16年年初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方余额为30万元,与之对应的预计负债贷方余额为200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无期初余额。甲公司2×16年度实现的利润总额为9200万元,当年发生的有关交易和事项如下:
(1)2×16年11月,甲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产品保修费用300万元,同时冲减了预计负债年初贷方余额200万元。2×16年年末,保修期结束,甲公司不再预提保修费。
(2)甲公司与乙企业签订了一项租赁协议,将其原先自用的一栋写字楼出租给乙企业使用,租赁期开始日为2×16年12月31日。2×16年12月31日,该写字楼账面余额为50000万元,已计提累计折旧100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公允价值为52000万元,甲公司对该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假定转换前该写字楼的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相等。
(3)2×16年12月31日,甲公司收到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4000万元,该政府补助不满足免税条件,税法规定应当计入取得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甲公司采用总额法核算政府补助。
(4)自3月1日起自行研发一项新技术,2×16年发生研发支出共计500万元(用银行存款支付60%,40%为研发人员薪酬),其中研究阶段支出100万元,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前支出100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后支出300万元,研发活动至2×16年底仍在进行中。税法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5)2×16年12月31日,甲公司以定向增发公允价值为21000万元的普通股股票为对价取得乙公司100%有表决权的股份,形成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乙公司当日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0000万元,其中股本8000万元,未分配利润12000万元;除一项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均为400万元,公允价值为600万元的库存商品外,其他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计税基础均相同。乙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其他资料:甲公司2×16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15%,从2×17年开始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且预计在未来期间保持不变;预计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不考虑其他因素。


11.计算甲公司2×16年度应交所得税,并编制与所得税有关会计分录。

题干:

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2×15年发生的有关交易或事项中,会计处理与所得税处理存在差异的包括以下几项:

(1)1月1日,甲公司以3800万元取得乙公司20%股权,并自取得当日起向乙公司董事会派出一名董事,能够对乙公司的财务和经营决策施加重大影响。取的股权时,乙公司可确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均为16000万元。

乙公司2×15年实现净利润500万元,当年取得的作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核算的股票投资2×15年年末市价相对于取得成本上升200万元。甲公司与乙公司2×15年末发生交易。

甲公司拟长期持有对乙公司的投资,税法规定,我国境内设立的居民企业股息、红利免税。

(2)甲公司2×15年发生研发支出1000万元,其中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费用化的部分为400万元,资本化形成无形资产的部分为600万元,该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于2×15年7月1日达到预定用途,预计可使用5年,采用直线法摊销,预计净残值为零。税法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资产的,未来期间按照无形资产摊销金额的150%予以税前扣除,该无形资产摊销方法,摊销年限及净残值的税法规定与会计相同。

(3)甲公司2×15年利润总额为5200万元。

其他有关资料:

本题中有关公司均为我国境内居民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25%,预计甲公司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甲公司2×15年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的余额为零,且不存在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的暂时性差异。


12.根据资料(1)、资料(2),分别确认各交易或事项截至2×15年12月31日所形成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并说明是否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及其理由。

题干: 专题八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股份支付差错更正
【例题】甲公司的财务经理在复核2×16年度财务报表时,对以下交易或事项会计处理的正确性难以作出判断:
(1)为减少交易性金融资产市场价格波动对公司利润的影响,2×16年1月1日,甲公司将所持有乙公司股票由交易性金融资产重分类为长期股权投资,并将其作为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2×16年1月1日,甲公司所持有乙公司股票共计300万股(占乙公司发行在外股份的0.1%),系2×15年10月5日以每股10元的价格购人,购入时支付价款3000万元,对乙公司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2×15年12月31日,乙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为每股9元。
2×16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持有的乙公司股票按照长期股权投资核算采用成本法进行后续计量。2×16年12月31日,乙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为每股8元。
(2)为减少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对公司利润的影响,从2×16年1月1日起,甲公司将经营性出租厂房的后续计量由公允价值模式变更为成本模式,并将其作为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甲公司拥有的投资性房地产系一栋专门用于出租的厂房,于2×13年12月31日建造完成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用于出租,成本为6000万元。
2×16年度,甲公司对出租厂房按照成本模式计提折旧,并将其计入当期损益。
在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情况下,甲公司对出租厂房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出租厂房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次月起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为2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在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情况下,甲公司出租厂房各年的公允价值如下:2×13年12月31日为6000万元;2×14年12月31日为5600万元;2×15年12月31日为5000万元;2×16年1月1日为5000万元;2×16年12月31日为4500万元。
(3)甲公司于2×14年1月1日向其200名管理人员每人授予10万份股票期权,这些职员从2×14年1月1日起在该公司连续服务满4年,即可以每股2元的价格购买甲公司股票,从而获益。公司估计每份股票期权在授予日、2×14年12月31日、2×15年12月31日和2×16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分别为5元、4元、3元和2.5元。至2×16年12月31日,没有管理人员离开公司,甲公司估计至行权日也不会有管理人员离开公司。2×14年和2×15年甲公司均按授予日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确认了管理费用和资本公积。
因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波动较大,甲公司2×16年12月31日按2×15年年末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追溯调整了2×16年1月1日留存收益和资本公积的金额,2×16年度按2×16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确认了当期管理费用和资本公积。
假定甲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不考虑所得税及其他因素。
13.根据资料(3),判断甲公司2×16年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同时说明判断依据;如果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不正确,编制更正的会计分录。

题干: 甲公司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12年至2×15年与固定资产业务相关的资料如下:
资料一:2×12年12月25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购入一套不需安装的大型生产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50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850万元。
资料二:2×12年12月31日,该设备投入使用,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50万元,采用年数总和法按年计提折旧。
资料三:2×14年12月31日,该设备出现减值迹象,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1500万元,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1800万元,甲公司对该设备计提减值准备后,根据新获得的信息预计剩余使用年限仍为3年、净残值为30万元,仍采用年数总和法按年计提折旧。
资料四:2×15年12月31日,甲公司售出该设备,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9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153万元,款项已收存银行,另以银行存款支付清理费用2万元。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14.计算甲公司2×14年12月31日对该设备应计提减值准备的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题干: 甲公司为一家电生产企业,主要生产A、B、C三种家电产品。甲公司2×16年度有关事项如下:
(1)甲公司管理层于2×16年11月制定了一项业务重组计划。该业务重组计划的主要内容如下:从2×17年1月1日起关闭C产品生产线;从事C产品生产的员工共计250人,除部门主管及技术骨干等50人留用转入其他部门外,其余200人都将被辞退。根据被辞退员工的职位、工作年限等因素,甲公司将一次性给予被辞退员工不同标准的补偿,补偿支出共计1000万元;C产品生产线关闭之日,租用的厂房将被腾空,撤销租赁合同并将其移交给出租方,用于C产品生产的固定资产等将转移至甲公司自己的仓库。上述业务重组计划已于2×16年12月2日经甲公司董事会批准,并于12月3日对外公告。2×16年12月31日,上述业务重组计划尚未实际实施,员工补偿及相关支出尚未支付。为了实施上述业务重组计划,甲公司预计发生以下支出或损失:因辞退员工将支付补偿款1000万元;因撤销厂房租赁合同将支付违约金20万元;因将用于C产品生产的固定资产等转移至仓库将发生运输费2万元;因对留用员工进行培训将发生支出1万元;因推广新款B产品将发生广告费用180万元;因处置用于C产品生产的固定资产将发生减值损失100万元。
(2)2×16年12月15日,消费者因使用C产品造成财产损失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甲公司赔偿损失500万元。12月31日,法院尚未对该案作出判决。在咨询法律顾问后,甲公司认为该案很可能败诉。根据专业人士的测算,甲公司的赔偿金额可能在460万元至500万元之间,而且上述区间内每个金额发生的可能性相同。
(3)2×16年12月25日,丙公司(为甲公司的子公司)向银行借款3200万元,期限为3年。经董事会批准,甲公司为丙公司的上述银行借款提供全额担保。12月31日,丙公司经营状况良好,预计不存在还款困难。
15.根据资料(1),计算甲公司因业务重组计划而减少2×16年度利润总额的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题干:

2014年1月1日,甲公司将一栋商业大楼出租给乙公司使用,租赁期为3年,该商业大楼原价6000万元,已计提折旧12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预计使用寿命为50年,净残值为0,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税法对其成本模式计量口径是认可的,甲公司按净利润的10%计提法定盈余公积。

(1)甲公司从2015年1月1日就一直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2015年12月31日,由于房地产交易市场的成熟,具备了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条件,甲公司决定对该投资性房地产从成本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当日该商业大楼的公允价值为7 000万元。

(2)2016年6月30日,该商业大楼的公允价值为7500万元。

(3)2016年12月31日租赁期届满,甲公司收回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并以8000万元出售,出售款项已收讫。

(4)不考虑所得税等税费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且甲公司编制半年报。


16.根据上述资料编制甲公司2014年将该商业大楼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分录;

题干: 甲公司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12年至2×15年与固定资产业务相关的资料如下:
资料一:2×12年12月25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购入一套不需安装的大型生产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50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850万元。
资料二:2×12年12月31日,该设备投入使用,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50万元,采用年数总和法按年计提折旧。
资料三:2×14年12月31日,该设备出现减值迹象,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1500万元,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1800万元,甲公司对该设备计提减值准备后,根据新获得的信息预计剩余使用年限仍为3年、净残值为30万元,仍采用年数总和法按年计提折旧。
资料四:2×15年12月31日,甲公司售出该设备,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9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153万元,款项已收存银行,另以银行存款支付清理费用2万元。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17.编制甲公司2×12年12月25日购入该设备的会计分录。

题干:

2015年1月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200万元购入乙公司6%的有表决权股份,甲公司将其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

(1)2015年12月31日,该股票公允价值为240万元;

(2)2016年1月1日,甲公司又以840万元的价格从乙公司其他股东受让取得该公司14%的股权,至此持股比例达到20%,对乙公司具有重大影响,对该项股权投资改按采用权益法核算。当日原持有的股权投资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为360万元,当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总额为7000万元(与账面价值相等);

(3)2016年6月1日,甲公司将成本为800万元,公允价值为1000万元的库存商品销售给乙公司,乙公司将其作为存货核算,至2016年12月31日,乙公司将内部交易存货对外销售80%。

(4)乙公司2016年实现净利润1000万元,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100万元,其他权益变动200万元,除此之外,无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项目。

(5)以上所有款项均于发生时支付,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18.编制2015年12月31日,甲公司确认乙公司股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的会计分录;

题干: 甲公司2X15年发生的部分交易或事项如下。
(1)2X15年4月1日,甲公司向其8名高级管理人员每人授予20万份认股权证,等待期为3年,每份认股权证可在2X18年4月1日以每股4元的价格购入甲公司一股普通股股票。该认股权证无其他可行权条件。授予日,甲公司股票的每股市价为7元,每份认股权证的公允价值为3元。2X15年甲公司无高管人员离职,预计未来期间不会有高管人员离职。甲公司股票2X15年的平均市价为每股6元,自2X15年4月1日至12月31日的平均市价为每股8元。2X15年12月31日,每份认股权证的公允价值为5元。
(2)2X15年9月1日,甲公司按面值发行5年期可转换公司债券100万份,每份面值100元,票面年利率6%,利息从发行次年开始于每年的8月31日支付。可转换公司债券持有人有权在持有债券1年以后按照每份债券兑换6股甲公司普通股股票的比例转股。债券发行时二级市场上与之类似的没有附带转换权的债券市场利率为8%。
(3)2X15年10月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620万元自二级市场上购入乙公司普通股200万股,购买价款中包含乙公司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每股0.1元,甲公司另支付交易费用10万元,甲公司取得股权后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打算近期出售该项投资。有关现金股利于2X15年10月20日收到。2X15年12月31日,乙公司股票的收盘价为每股5元。
(4)甲公司2X14年全年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均为1000万股,不存在具有稀释性的潜在普通股。甲公司2X14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3000万元,2X15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4000万元。2X15年11月20日,甲公司股东大会决议每10股发放2股股票股利,2X15年11月30日,股票股利实际发放,甲公司办理完毕相关手续。之后发行在外普通股数量均为1200万股。
其他资料:(P/A,6%,5)=4.2124;(P/A,8%,5)=3.9927;(P/F,6%,5)=0.7473;(P/F,8%,5)=0.6806。
不考虑所得税费用等相关税费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19.根据资料(1),判断股份支付的类型,计算甲公司2X15年应确认的成本费用金额。

题干: 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20×4年发生了以下交易事项:
(1)2月1日,与其他方签订租赁合同,将本公司一栋原自用现已闲置的办公楼对外出租,年租金为120万元,自当日起租。甲公司该办公楼原价为1000万元,至起租日累计折旧400万元,未计提减值。甲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出租日根据同类资产的市场状况估计其公允价值为2000万元。12月31日,该办公楼的公允价值为2080万元。甲公司已一次性收取第一年租金120万元。
(2)甲公司为资源开采型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计提安全生产费用,当年度计提安全生产费800万元,用已计提的安全生产费购置安全生产设备200万元。
(3)6月21日,甲公司与包括其控股股东P公司及债权银行在内的债权人签订债务重组协议,约定对甲公司欠该部分债权人的债权按照相同比例予以豁免,其中甲公司应付银行短期借款本金余额为3000万元,应付控股股东款项1200万元,对于上述债务,协议约定甲公司应于20×4年6月30日前按照余额的80%偿付,余款予以豁免。6月28日,甲公司偿付了上述有关债务。为了解决甲公司资金困难,甲公司的母公司为其支付了600万元的购入存货的采购款,不影响甲公司各股东的持股比例。
(4)7月1日,甲公司以子公司全部股权换入丙公司30%股权,对丙公司实施重大影响,原子公司投资账面价值为3200万元,公允价值为3600万元,投资时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5000万元,账面价值为12000万元,差额是由一项无形资产形成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3000万元,预计尚可使用30年,采用直线法摊销。
2×14年丙公司实现净利润金额为2400万元(全年均衡实现),持有期间丙公司确认其他综合收益60万元。
其他有关资料:本题不考虑所得税等其他相关因素。

20.计算甲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中20×4年因上述交易事项应确认的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资本公积及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

题干: 甲公司为境内上市公司。2×17年,甲公司发生的有关交易或事项如下:
(1)甲公司生产并销售环保设备。该设备的生产成本为每台600万元,正常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780万元。甲公司按照国家确定的价格以每台500万元对外销售;同时,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每销售1台环保设备由政府给予甲公司补助250万元。2×17年,甲公司销售环保设备20台,50%款项尚未收到;当年收到政府给予的环保设备销售补助款5 000万元。
(2)甲公司为采用新技术生产更先进的环保设备,于3月1日起对某条生产线进行更新改造。该生产线的原价为10 000万元,已计提折旧6 500万元,旧设备的账面价值为300万元(假定无残值),新安装设备的购进成本为8 000万元;另发生其他直接相关费用1 200万元。相关支出均通过银行转账支付。生产线更新改造项目于12月25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甲公司更新改造该生产线属于国家鼓励并给予补助的项目,经甲公司申请,于12月20日得到相关政府部门批准,可获得政府补助3 000万元。截至12月31日,补助款项尚未收到,但甲公司预计能够取得。
(3)5月10日,甲公司所在地地方政府为了引进人才,与甲公司签订了人才引进合作协议,该协议约定,当地政府将向甲公司提供1 500万元人才专用资金,用于甲公司引进与研发新能源汽车相关的技术人才,但甲公司必须承诺在当地注册并至少八年内注册地址不变且不搬离本地区,如八年内甲公司注册地变更或搬离本地区的,政府有权收回该补助资金。该资金分三年使用,每年500万元。每年年初,甲公司需向当地政府报送详细的人才引进及资金使用计划,每年11月末,由当地政府请中介机构评估甲公司人才引进是否符合年初计划并按规定的用途使用资金。甲公司预计八年内不会变更注册地,也不会撤离该地区,且承诺按规定使用资金。8月20日,甲公司收到当地政府提供的1 500万元补助资金。
甲公司对于政府补助按净额法进行会计处理。本题不考虑增值税和相关税费以及其他因素。

21.根据资料(2),说明甲公司获得政府的补助款的分类;编制与生产线更新改造相关的会计分录。

题干: 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于2×15年开始对高管人员进行股权激励。具体情况如下:
(1)2×15年1月2日,甲公司股东大会通过向高管人员授予限制性股票的方案。方案规定:30名高管人员每人以每股5元的价格购买甲公司6万股普通股。该限制性股票自股权激励协议签订之日起3年内分三期平均解锁,即该股份支付协议包括等待期分别为1年、2年和3年的三项股份支付安排:2×15年年末甲公司实现的净利润较上一年度增长7%(含7%)以上,在职的高管人员持有的限制性股票中每人可解锁2万股;2×16年年末,如果甲公司2×15年、2×16年连续两年实现的净利润增长率达到7%(含7%)以上,在职的高管人员持有的限制性股票中每人可解锁2万股;2×17年末,如果甲公司连续三年实现的净利润增长率达到7%(含7%)以上,则高管人员持有的限制性股票可以解锁。未达到业绩条件的,甲公司将以每股5元的价格回购有关高管人员持有的股票。2×15年1月2日,甲公司普通股的市场价格为每股10元,甲公司估计授予高管人员的限制性股票的公允价值为5元/份,当日,被授予股份的高管人员向甲公司支付价款并登记为相关股票的持有人。
(2)2×15年,甲公司实现净利润12000万元,较2×14年增长8%,预计股份支付剩余等待期内净利润仍能够以同等速度增长。2×15年,与甲公司签订了股权激励协议的高管人员没有离职,预计后续期间也不会离职。
(3)2×16年年初,甲公司30名高管人员将至2×15年年末可解锁的限制性股票全部解锁。2×16年,甲公司实现净利润13200万元,较2×15年增长10%。2×16年没有高管人员离职,预计后续期间也不会离职。
(4)2×17年年初,甲公司30名高管人员将至2×16年年末可解锁的限制性股票全部解锁。2×17年年末,甲公司有3名高管人员离职,甲公司回购6万股股票并注销。
其他有关资料:
甲公司2×15年1月1日发行在外普通股为6000万股,2×15年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为每股15元。
假定各报告期未发生其他影响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变动的事项,且甲公司不存在除普通股及限制性股票以外的其他权益工具。不考虑相关税费及其他因素。

22.计算甲公司2×15年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

题干: 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2×15年更换年审会计师事务所,新任注册会计师在对其2×15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对以下事项的会计处理存在质疑:
(1)自2×14年开始,甲公司每年年末均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0%计提相应资金计入应付职工薪酬,计提该资金的目的在于解决后续拟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资金来源,但有关计提金额并不对应于每一在职员工。甲公司计划于2×18年实施员工持股计划,以2×14年至2×17年四年间计提的资金在二级市场购买本公司股票,授予员工持股计划范围内的管理人员,员工持股计划范围内的员工与原计提时在职员工的范围很可能不同。如员工持股计划未能实施,员工无权取得该部分计入职工薪酬的提取金额。该计划下,甲公司2×14年计提了3000万元。2×15年年末,甲公司就当年度应予计提的金额进行了以下会计处理:
借:管理费用 3600万元
贷:应付职工薪酬 3600万元
(2)为调整产品结构,去除冗余产能,2×15年甲公司推出一项鼓励员工提前离职的计划。该计划范围内涉及的员工共有1000人,平均距离退休年龄还有5年。甲公司董事会于10月20日通过决议,该计划范围内的员工如果申请提前离职,甲公司将每人一次性地支付补偿款30万元。根据计划公布后与员工达成的协议,其中的800人会申请离职。截至2×15年12月31日,该计划仍在进行当中。甲公司进行了以下会计处理:
借:长期待摊费用 24000万元
贷:预计负债 24000万元
借:营业外支出 4800万元
贷:长期待摊费用 4800万元
(3)2×15年甲公司销售快速增长,对当年度业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根据甲公司当年制定并开始实施的利润分享计划,销售部门员工可以分享当年度净利润的3%作为奖励。2×16年2月10日,根据确定的2×15年年度利润,董事会按照利润分享计划,决议发放给销售部门员工奖励620万元。甲公司于当日进行了以下会计处理: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620万元
贷:应付职工薪酬 620万元
其他有关资料:
甲公司按照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不计提任意盈余公积。
不考虑所得税等相关税费因素的影响。甲公司2×15年年度报告于2×16年3月20日对外报出。
23.判断甲公司对事项(1)至事项(3)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对于不正确的会计处理,编制更正的会计分录(无需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不考虑当期盈余公积的计提)。

题干:

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2×16年更换年审会计师事务所,新任注册会计师在对其2×16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对以下事项的会计处理存在质疑:

(1)2×16年12月,甲公司以一批产品换取乙公司一台的设备。产品的成本为350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公允价值为400万元(等于计税价格),设备的原价为420万元,已计提折旧7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公允价值为450万元(等于计税价格)。甲公司需支付给乙公司58.5万元补价,其中包括由于换出和换入资产公允价值不同而支付的补价50万元,以及换出资产销项税额与换入资产进项税额的差额8.5万元。该交换具有商业实质,甲公司在2×16年对以上事项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固定资产4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76.5

   贷:库存商品35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68

         银行存款58.5

(2)2×16年1月1日,甲公司董事会批准了管理层提出的客户忠诚度计划。该客户忠诚度计划为:持积分卡的客户在甲公司消费一定金额时,甲公司向其授予奖励积分,客户可以使用奖励积分(每一奖励积分的公允价值为0.01元)购买甲公司经营的任何一种商品;奖励积分自授予之日起3年内有效,过期作废。2×16年度,甲公司销售各类商品共计50000万元(不包括客户使用奖励积分购买的商品,下同),授予客户奖励积分共计50000万分,客户使用奖励积分共计20000万分。2×16年年末,甲公司估计2×16年度授予的奖励积分将有80%使用。甲公司在2×16年对以上事项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5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49500

         递延收益            500

借:递延收益      2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

(3)2×15年1月1日,甲公司向其100名管理人员每人授予10万份股票期权,这些职员从2×15年1月1日起在公司连续服务3年,即可以6元每股购买10万股甲公司股票,从而获益。甲公司估计该期权在授予日的公允价值为12元。2×15年末有4人离开甲公司,甲公司估计三年中离开的职员的比例将达到10%;2×16年末,又有5人离开公司,公司将估计的职员离开比例修正为15%,并将授予日的公允价值12元修改为15元,同时由原授予10万股股票期权修改为12万股。甲公司在在2×16年对以上事项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管理费用3200

   贷:资本公积3200

其他资料:以上涉及的所有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且不存在任何关联方关系。

要求:


24.判断甲公司对事项(2)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对于不正确的会计处理,编制更正的会计分录(无需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不考虑当期盈余公积的计提)。

题干: 甲公司2×16年年初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方余额为30万元,与之对应的预计负债贷方余额为200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无期初余额。甲公司2×16年度实现的利润总额为9200万元,当年发生的有关交易和事项如下:
(1)2×16年11月,甲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产品保修费用300万元,同时冲减了预计负债年初贷方余额200万元。2×16年年末,保修期结束,甲公司不再预提保修费。
(2)甲公司与乙企业签订了一项租赁协议,将其原先自用的一栋写字楼出租给乙企业使用,租赁期开始日为2×16年12月31日。2×16年12月31日,该写字楼账面余额为50000万元,已计提累计折旧100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公允价值为52000万元,甲公司对该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假定转换前该写字楼的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相等。
(3)2×16年12月31日,甲公司收到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4000万元,该政府补助不满足免税条件,税法规定应当计入取得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甲公司采用总额法核算政府补助。
(4)自3月1日起自行研发一项新技术,2×16年发生研发支出共计500万元(用银行存款支付60%,40%为研发人员薪酬),其中研究阶段支出100万元,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前支出100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后支出300万元,研发活动至2×16年底仍在进行中。税法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5)2×16年12月31日,甲公司以定向增发公允价值为21000万元的普通股股票为对价取得乙公司100%有表决权的股份,形成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乙公司当日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0000万元,其中股本8000万元,未分配利润12000万元;除一项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均为400万元,公允价值为600万元的库存商品外,其他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计税基础均相同。乙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其他资料:甲公司2×16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15%,从2×17年开始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且预计在未来期间保持不变;预计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不考虑其他因素。


25.(1)根据资料(1)至资料(4),分别确定是否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并说明理由。

题干:

2015年1月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200万元购入乙公司6%的有表决权股份,甲公司将其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

(1)2015年12月31日,该股票公允价值为240万元;

(2)2016年1月1日,甲公司又以840万元的价格从乙公司其他股东受让取得该公司14%的股权,至此持股比例达到20%,对乙公司具有重大影响,对该项股权投资改按采用权益法核算。当日原持有的股权投资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为360万元,当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总额为7000万元(与账面价值相等);

(3)2016年6月1日,甲公司将成本为800万元,公允价值为1000万元的库存商品销售给乙公司,乙公司将其作为存货核算,至2016年12月31日,乙公司将内部交易存货对外销售80%。

(4)乙公司2016年实现净利润1000万元,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100万元,其他权益变动200万元,除此之外,无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项目。

(5)以上所有款项均于发生时支付,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26.编制2015年12月31日,甲公司确认乙公司股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的会计分录;

题干: 甲公司2×14年至2×16年与无形资产业务有关的资料如下:
(1)2×14年1月1日以分期付款方式从乙公司购买一项无形资产,购买合同注明该项无形资产总价款为1400万元,于2×14年1月1日支付200万元,其余款项从2×14年12月31日至2×16年12月31日每年年末支付400万元,假定同期银行贷款年利率为6%,相关手续已经于2×14年1月1日办理完备。
(2)该无形资产有效使用年限为10年,采用直线法摊销,无残值,其包含的经济利益与产品生产无关。
(3)2×16年1月1日,甲公司与丙公司签订转让协议,将2×14年1月1日从乙公司取得的无形资产转让给丙公司,转让价款为1000万元。同时,甲公司、丙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协议,约定甲公司因取得该无形资产尚未支付乙公司的款项400万元由丙公司负责偿还。
2×16年1月5日,甲公司收到丙公司支付的款项600万元。同日,甲公司与丙公司办理完成了无形资产的所有权变更手续。
(4)已知期数为3年期、利率6%的年金现值系数为2.6730。
假定不考虑增值税等相关税费,相关资产未计提减值准备。
27.编制甲公司2×14年与该无形资产相关的会计分录。

题干:

甲公司是一家制造企业,为扩大产能决定

添置一台设备。公司正在研究通过自行购

置还是租赁取得该设备,有关资料如下:

(1)如果自行购置,设备购置成本为2000

万元。根据税法规定,设备按直线法计提

折旧,折旧年限为8年,净残值为80万

元。该设备预计使用5年,5年后的变现

价值预计为1000万元。

(2)如果租赁,乙公司可提供租赁服务,

租赁期5年。每年年末收取租金320万元,

设备的维护费用由甲公司自行承担,租赁

期内不得撤租,租赁期届满时设备所有权

不转让。根据税法规定,甲公司的租赁费

可以税前扣除。乙公司因大批量购置该种

设备可获得价格优惠,设备购置成本为

1920万元。

(3)甲公司、乙公司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均

为25%;税前有担保的借款利率为8%。


28.利用差额分析法,计算租赁方案每年 的差额现金流量及租赁净现值(计算过程 及结果填入下方表格中),判断甲公司应 选择购买方案还是租赁方案并说明原因。

题干: 甲公司为一家上市公司,相关年度发生与金融工具有关的交易或事项如下:
(1) 20×8年7月1日,甲公司购入乙公司同日按面值发行的债券50万张,该债券每张面值为100元,面值总额为5000万元,款项已以银行存款支付,根据乙公司债券的募集说明书,该债券的年利率为6%(与实际利率相同),自发行之日起开始计息,债券利息每年支付一次,于每年6月30日支付;期限为5年,本金在债券到期日一次性偿还。甲公司管理乙公司债券的目标是在保证日常流动性需求的同时,维持固定的收益率。
20×8年12月31日,甲公司所持乙公司债券的公允价值为5200万元。
20×9年1月1日,甲公司基于流动性需求将所持乙公司债券全部出售,取得价款5202万元。
(2) 20×9年7月1日,甲公司从二级市场购入丙公司发行的5年期可转换债券10万张,以银行存款支付价款1050万元,另支付交易费用15万元,根据丙公司可转换债券的募集说明书,该可转换债券每张面值为100元,票面年率利为1.5%,利息每年支付一次,于可转换债券发行之日起每满1年的当日支付;可转换债券持有人可于可转换债券发行之日满3年后第一个交易日起至到期日止,按照20元/股的转股价格将持有的可转换债券转换为丙公司的普通股。
20×9年12月31日,甲公司所持上述丙公司可转债的公允价值为1090万元。
(3) 20×9年9月1日,甲公司向特定的合格投资者按面值发行优先股100万份,每股面值100元,扣除发行费用3000万元后的发行收入净额已存入银行。根据甲公司发行优先股的募集说明书,本次发行优先股的票面股息率为5%,甲公司在有可分配利润的情况下,可向优先股股东派发股息;在派发约定的优先股当期股息前,甲公司不得向普通股股东分配股利;除非股息支付日前12个月发生甲公司向普通股股东支付股利强制付息事件,甲公司有权取消支付优先股当期股息,且不构成违约,优先股股息不累积;优先股股东按照约定的票面股息率分配股息后不再同普通股股东一起参加剩余利润分配;甲公司有权按照优先股票面金额加上当期已决议但尚未支付的优先股股息之和赎回并注销本次发行的优先股;本次发行的优先股不设置投资者回售条款,也不设置强制转换为普通股的条款;甲公司清算时,优先股股东的清偿顺序劣后于普通债务的债权人,但在普通股股东之前,甲公司根据相应的议事机制,能够自主决定普通股股利的支付。
本题不考虑相关税费及其他因素。


29.根据资料(2)判断甲公司所持丙公司可转换债券应予以确认的金融资产类别,说明理由,并编制与购入和持有丙公司可转换债券相关的分录。

30.根据公司利润分享计划的规定,根据公司利润情况,销售部门的员工享有公司净利润的3%的奖励620万元,甲公司2015年2月18日确认了 2014年度销售人员的奖励。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为: 借: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620 贷:应付职工薪酬 620 其他资料,甲公司按照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不计提任意盈余公枳。

题干: 甲公司拥有一个销售门店,2×18年3月3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转让协议,将该门店整体转让,转让初定价格为1300万元。假设该门店满足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的条件,但不符合终止经营的定义。相关资料如下:
(1)该门店净资产包括应收账款、库存商品、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商誉和应付账款。
①2×18年3月31日,应收账款余额为100万元,未计提坏账准备。
②2×18年3月31日,库存商品账面余额为500万元,存货跌价准备10万元。
③2×18年1月1日,固定资产原价为1000万元,已提折旧200万元,至2×18年3月31日还应计提折旧5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
④2×18年1月1日,无形资产原价为500万元,已累计摊销100万元,已提减值准备200万元,至2×18年3月31日还应摊销20万元。
⑤2×18年3月31日,商誉账面价值为100万元,此前未计提减值准备。
⑥2×18年3月31日,应付账款账面价值为150万元。
(2)2×18年3月31日,该门店的公允价值为1300万元,甲公司预计为转让门店还需支付律师和注册会计师专业咨询费共计10万元。假设甲公司不存在其他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
(3)2×18年6月30日,该门店尚未完成转让。乙公司在对门店进行检查时发现一些资产轻微破损,甲公司同意修理,预计修理用为1万元,甲公司还将律师和注册会计师咨询费预计金额调整至11万元。当日,门店处置组整体的公允价值为1310万元。
(4)2×18年7月15日,该门店完成转让,甲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维修费用1.2万元,律师和注册会计师咨询费10.8万元,乙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所有转让价款1308万元。
假定:
(1)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均用于管理用途;
(2)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的影响;

31.计算甲公司销售门店划分为持有待售时应计提的减值准备,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题干: 甲公司为一生产制造型企业,20×4年发生的与资产减值有关的事项如下:
(1)甲上市公司主要从事S产品的生产和销售。S产品生产线由专用设备A、B和辅助设备C组成。20×4年末市场上出现了S产品的替代产品,S产品市价下跌,销量下降,出现减值迹象。20×4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有关资产进行减值测试。
有关资产组资料如下:
①该资产组的账面价值为1000万元,其中A设备、B设备、C设备的账面价值分别为500万元、300万元、200万元。
②资产组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800万元,资产组的公允价值为708万元,如将其处置,预计将发生相关费用8万元。
③设备A的公允价值为418万元,如将其处置,预计将发生相关费用8万元,无法独立确定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设备B和设备C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以及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均无法确定。
(2)20×4年12月31日,甲公司自行研发尚未完成但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开发项目的账面价值为3500万元,预计至开发完成尚需投入300万元。该项目以前未计提减值准备。由于市场出现了与其相类似的项目,甲公司于年末对该项目进行减值测试,经测试表明:扣除继续开发所需投入因素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2800万元,未扣除继续开发所需投入因素预计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2950万元。20×4年12月31日,该项目的市场出售价格减去相关费用后的净额为2500万元。
(3)20×4年11月1日,与丙公司签订一项不可撤销的M产品销售合同。合同约定,甲公司于20×5年2月1日提供800件M产品,售价为3万元/件。如果不能按期交付产品,甲公司将承担合同价款5%的违约金。至20×4年末,M产品已完工入库。由于原材料成本上涨等原因,该产品成本上涨,每件最终成本为4万元。市场上M产品的售价为3.5万元/件。
(4)20×3年12月,甲公司购入一项固定资产,当日交付使用,原价为63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300万元。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20)<4年末,该固定资产的市价下跌至4800万元。
(5)甲公司在20×4年1月1日以2500万元的价格收购了乙公司80%股权。在购买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3000万元。假定乙公司的所有资产被认定为一个资产组。20×4年末,甲公司确定该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为2500万元,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700万元。

32.根据资料(4),判断固定资产在20×4年末是否发生了减值迹象,并说明理由。

题干: 甲公司以及与甲公司发生交易的以下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或进口货物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7%,以下事项中销售价格均不含增值税。甲公司2×16年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1月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协议,向乙公司销售商品,成本为90万元,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销售价格为11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18.7万元。协议规定,甲公司应在当年5月31日将所售商品购回,回购价为120万元,另需支付增值税税额20.4万元。假定商品已发出且货款已实际收付,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
(2)1月2日,甲公司与丙公司签订分期收款销售合同,向丙公司销售产品50件,单位成本0.072万元,单位售价0.1万元。根据合同规定:丙公司可享受20%的商业折扣;丙公司应在甲公司向其交付产品时,首期支付20%的款项以及增值税税额,其余款项分2个月(包括购货当月)于每月月末等额支付。甲公司发出产品并按规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一张,丙公司如约支付首期货款和以后各期货款。假设不考虑甲公司发生的其他经济业务以及除增值税以外的相关税费。
33.判断甲公司向乙公司销售商品是否应确认收入并说明理由,编制甲公司1月份向乙公司销售商品有关的会计分录。

题干: 甲上市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经批准于2×17年1月1日以10020万元的价格(不考虑相关税费)发行面值总额为10000万元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筹集资金专门用于某工程项目。
(1)该可转换公司债券期限为3年,票面年利率为5%,实际年利率为6%。自2×18年起,每年1月1日支付上年度利息。自2×18年1月1日起,该可转换公司债券持有人可以申请按债券面值转为甲公司的普通股股票(每股面值为1元),初始转换价格为每股10元,即按债券面值每10元转换1股股票。
2×18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了上年度的利息,且债券持有者于当日将全部可转换公司债券的50%转为甲公司的普通股股票,相关手续已于当日办妥。
(2)除上述可转换公司债券外,甲公司还有两笔按本金取得的一般借款:
第一笔一般借款为2×16年10月1日取得,本金为2000万元,年利率为6%,期限为2年;第二笔一般借款为2×16年12月1日取得,本金为3000万元,年利率为7%,期限为18个月。
(3)工程项目于2×17年1月1日开工,工程采用出包方式,发生的支出如下:
2×17年1月1日支出4000万元;
2×17年5月1日支出5200万元;
2×17年7月1日支出2800万元。
(4)2×17年8月1日,由于发生安全事故发生人员伤亡,工程停工。2×18年1月1日,工程再次开工,并于当日发生支出1200万元。2×18年3月31日,工程验收合格,试生产出合格产品。2×18年3月31日之后,为了使该工程能更好的使用,发生职工培训费100万元。
专门借款未动用部分用于短期投资,月收益率为0.5%。
其他资料:(P/A,6%,3)=2.6730;(P/F,6%,3)=0.8396。

34.计算2×17年专门借款及一般借款应予资本化的金额,编制与利息费用相关的会计分录。

题干: 甲公司2×16年实现利润总额3640万元,当年度发生的部分交易或事项如下:(1)自3月20日起自行研发一项新技术,2×16年以银行存款支付研发支出共计680万元,其中研究阶段支出220万元,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前支出60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后支出400万元,研发活动至2×16年底仍在进行中。税法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2)7月10日,自公开市场以每股5.5元购入20万股乙公司股票,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2×16年12月31日,乙公司股票收盘价为每股7.8元。税法规定,企业持有的股票等金融资产以取得成本作为计税基础。
(3)2×16年发生广告费2000万元。甲公司当年度销售收入9800万元。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广告费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其他有关资料,甲公司2×16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15%,从2×17年开始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本题不考虑中期财务报告的影响,除上述差异外,甲公司2×16年未发生其他纳税调整事项,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无期初余额,假定甲公司在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
35.计算甲公司2×16年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并编制确认所得税费用相关的会计分录。

题干: 甲公司为一上市的集团公司,原持有乙公司30%股权,能够对乙公司施加重大影响。甲公司2×15年及2×16年发生的相关交易事项如下:
(1)2×15年1月1日,甲公司以发行股份10000万股为对价从乙公司的控股股东一丙公司处受让乙公司50%股权,该日股票收盘价为1.3元,并办理了股东变更登记手续。购买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9000万元,公允价值为20000万元(含原未确认的无形资产公允价值1000万元),除原未确认入账的无形资产外,其他各项可辨认资产及负债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上述无形资产系一项商标权,自购买日开始尚可使用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直线法摊销。甲公司受让乙公司50%后,共计持有乙公司80%股权,能够对乙公司实施控制。甲公司受让乙公司50%股权时,所持乙公司30%股权的账面价值为6400万元,其中投资成本5500万元,损益调整800万元,其他权益变动100万元;公允价值为7600万元。
(2)2×15年1月1日,乙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中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为19000万元,其中实收资本16000万元,资本公积100万元,盈余公积为290万元,未分配利润2610万元。该项交易中,甲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法律、评估等中介机构费用60万元。甲公司与丙公司协议约定,丙公司承诺本次交易完成后的2×15、2×16和2×17年三个会计年度乙公司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600万元、800万元和1000万元。乙公司实现的净利润低于上述承诺利润的,丙公司将按照出售股权比例,以现金对甲公司进行补偿。各年度利润补偿单独计算,且已经支付的补偿不予退还。2×15年1月1日,甲公司认为乙公司在2×15年至2×17年期间基本能够实现承诺利润,发生业绩补偿的可能性较小。
(3)乙公司2×15年实现净利润500万元,较原承诺利润少100万元。2×15年末,根据乙公司利润实现情况及市场预期,甲公司估计乙公司2×16年和2×17年实现净利润分别为600万元和700万元;经测试该时点商誉未发生减值。2×15年度,乙公司因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其他综合收益80万元,无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2×16年2月10日,甲公司收到丙公司2×15年业绩补偿款50万元。
(4)2×16年1月1日,甲公司向丁公司转让所持乙公司股权70%,转让价格为21000万元,款项已经收到,并办理了股东变更登记手续。出售日,甲公司所持乙公司剩余下10%股权的公允价值为3000万元。转让乙公司70%股权后,甲公司不能对乙公司实施控制、也不能够对乙公司施加重大影响,将剩余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
其他相关资料:甲公司与丙公司、丁公司于交易发生前无任何关联方关系。甲公司受让乙公司50%股权后,甲公司与乙公司无任何关联方交易。乙公司按照净利润的10%计提法定盈余公积,不计提任意盈余公积。不考虑相关税费及其他因素。

36.根据资料(1)至(3)编制甲公司2×15年度合并资产负债表和合并利润表相关的调整及抵销分录。

题干: 甲股份有限公司(本题下称“甲公司”)为上市公司,其相关交易或事项如下:
(1)经相关部门批准,甲公司于2×15年1月1日按面值发行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的可转换公司债券1000万份,每份面值为100元。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价格总额为100000万元,不考虑发行费用,实际募集资金已为17?银行专户。
根据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的约定,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期限为3年,自2×15年1月1日起至2×17年12月31日止;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票面年利率为:第一年1.5%,第二年2%,第三年2.5%;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利息自发行之日起每年支付一次,起息日为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之日即2×15年1月1日,付息日为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之日起每满一年的当日,即每年的1月1日;可转换公司债券在发行1年后可转换为甲公司普通股股票,初始转股价格为每股10元,每份债券可转换为10股普通股股票(每股面值1元);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的资金专门用于生产用厂房的建设。
(2)甲公司将募集资金陆续投入生产用厂房的建设,截至2×15年12月31日,全部募集资金已使用完毕。2×15年1月1日开始资本化,生产用厂房于2×15年12月31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假定不考虑闲置专门借款的利息收入。
(3)2×16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2×15年度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1500万元。
(4)2×16年7月1日,由于甲公司股票价格涨幅较大,全体债券持有人将其持有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全部转换为甲公司普通股股票。
(5)其他资料如下:
①甲公司将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负债成分划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
②甲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时无债券发行人赎回和债券持有人回售条款以及变更初始转股价格的条款,发行时二级市场上与之类似的没有附带转换权的债券市场利率为6%。
已知:(P/F,6%,1)=0.9434;(P/F,6%,2)=0.8900;(P/F,6%,3)=0.8396。
③在当期付息前转股的,不考虑利息的影响,按债券面值及初始转股价格计算转股数量。
37.计算甲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时负债成分和权益成分的公允价值。

题干: 甲公司是一家投资控股型的上市公司,拥有从事各种不同业务的子公司。
(1)甲公司的子公司——乙公司是一家建筑承包商,专门从事办公楼设计和建造业务。20×7年2月1日,乙公司与戊公司签订办公楼建造合同,按照戊公司的特定要求在戊公司的土地上建造一栋办公楼。根据合同的约定,建造该办公楼的价格为8 000万元,乙公司分三次收取款项,分别于合同签订日、完工进度达到50%、竣工验收日收取合同造价的20%、30%、50%。
工程于20×7年2月开工,预计于20×9年底完工。乙公司预计建造上述办公楼的总成本为6500万元,截至20×7年12月31日止,乙公司累计实际发生的成本为3900万元。乙公司按照累计实际发生的成本占预计总成本的比例确定履约进度。
(2)甲公司的子公司——丙公司是一家生产通信设备的公司。20×7年1月1日,丙公司与己公司签订专利许可合同,许可己公司在5年内使用自己的专利技术生产A产品。根据合同的约定,丙公司每年向己公司收取由两部分金额组成的专利技术许可费,一是固定金额200万元,于每年末收取;二是按照己公司A产品销售额的2%计算的提成,于第二年初收取。根据以往年度的经验和做法,丙公司可合理预期不会实施对该专利技术产生重大影响的活动。
20×7年12月31日,丙公司收到己公司支付的固定金额专利技术许可费200万元。20×7年度,己公司销售A产品80000万元。
其他有关资料:
第一,本题涉及的合同均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关于合同的定义,均经合同各方管理层批准。
第二,乙公司和丙公司估计,因向客户转让商品或提供服务而有权取得的对价很可能收回。
第三,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不考虑税费及其他因素。

38.根据资料(1),计算乙公司20×7年度的合同履约进度,以及应确定的收入和成本。

题干: 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系境内上市公司,2×14年至2×16年,
甲公司发生的有关交易或事项如下:
(1)2×14年10月1日,甲公司与A公司签订一份合同,为A公司安装某大型成套设备。
合同约定:①该成套设备的安装任务包括场地勘察、设计、地基平整、相关设施建造、设备安装和调试等。其中,地基平整和相关设施建造须由甲公司委托A公司所在地有特定资质的建筑承包商完成;②合同总金额为5000万元,A公司于2×14年12月31日和2×15年12月31日分别支付合同总金额的40%,其余部分于设备完工后支付;③工期为18个月。
2×14年10月1日,甲公司为A公司安装该成套设备的工程开工,预计工程总成本为4600万元。
(2)2×14年11月1日,甲公司与B公司(系A公司所在地有特定资质的建筑承包商)签订合同,由B公司负责地基平整及相关设施建造。
合同约定:①B公司应按甲公司提供的勘察设计方案施工;②合同总金额为1000万元,甲公司于2×14年12月31日向B公司支付合同进度款及预付下一年度备料款50万元,余款在合同完成时支付;③工期为3个月。
(3)至2×14年12月31日,B公司已完成合同的80%;甲公司于2×14年12月31日按照完工进度向B公司支付了合同进度款及下一年度备料款50万元。2×14年10月1日到12月31日,除支付B公司合同进度款外,甲公司另发生合同费用475万元(其中材料成本占60%,人工成本占30%,用银行存款支付10%,下同),12月31日,因工程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预计为完成该成套设备的安装尚需发生费用3825万元,其中包括应向B公司支付的合同余款及备料款。假定甲公司按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占合同预计总成本的比例确定该安装工程完工进度;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按年确认。2×14年12月31日,甲公司收到A公司按合同支付的款项。
(4)2×15年1月25日,B公司完成所承担的地基平整和相关设施建造任务,经甲公司验收合格。当日,甲公司按合同向B公司支付了工程尾款。
2×15年,甲公司除于1月25日支付B公司工程尾款外,另发生合同费用3070万元;12月31日,预计为完成该成套设备的安装尚需发生费用505万元。2×15年10月10日A公司同意增加合同变更收入300万元并于合同完工时支付。
2×15年12月31日,甲公司收到A公司按原合同支付的款项。
(5)2×16年3月25日,合同完工,累计实际发生合同费用4620万元。
(6)2×16年3月31日,甲公司收到A公司按原合同支付的款项及增加的合同变更收入。
不考虑相关税费及其他因素。
39.分别计算甲公司2×16年应确认的合同收入、合同费用和合同毛利。

题干: 20×7年7月10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合同,以2600万元的价格受让乙公司所持丙公司2%股权。同日,甲公司向乙公司支付股权转让款2600万元;丙公司的股东变更手续办理完成。受让丙公司股权后,甲公司将其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20×7年8月5日,甲公司从二级市场购入丁公司发行在外的股票100万股(占丁公司发行在外有表决权股份的1%),支付价款2200万元,另支付交易费用1万元。根据丁公司股票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及管理丁公司股票的业务模式,甲公司将购入的丁公司股票作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核算。
20×7年12月31日,甲公司所持上述丙公司股权的公允价值为2800万元,所持上述丁公司股票的公允价值为2700万元。
20×8年5月6日,丙公司股东会批准利润分配方案,向全体股东共计分配现金股利500万元,20×8年7月12日,甲公司收到丙公司分配的股利10万元。
20×8年12月31日,甲公司所持上述丙公司股权的公允价值为3200万元。所持上述丁公司股票的公允价值为2400万元。
20×9年9月6日,甲公司将所持丙公司2%股权予以转让,取得款项3300万元。20×9年12月4日,甲公司将所持上述丁公司股票全部出售,取得款项2450万元。
其他有关资料:
(1)甲公司对丙公司和丁公司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
(2)甲公司按实际净利润的10%计提法定盈余公积,不计提任意盈余公积。
(3)不考虑税费及其他因素。

40.根据上述资料,编制甲公司与购入、持有处置丁公司股权相关的全部会计分录。

题干: 专题四 持有至到期投资、投资性房地产、职工薪酬、或有事项、收入等与所得税结合
【例题】长江公司系上市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或进口货物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2×16年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余额为320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余额为0,其中:因上年职工教育经费超过税前扣除限额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0万元,因计提A产品质量保证金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60万元,因未弥补的亏损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40万元。长江公司2×16年实现会计利润9800万元,在申报2×16年度企业所得税时涉及以下事项:
(1)2×16年12月8日,长江公司向甲公司销售W产品300万件,不含税销售价格为1800万元,销售成本为1200万元;合同约定,甲公司收到W产品后4个月内如发现质量问题有权退货。根据历史经验估计,W产品的退货率为15%。至2×16年12月31日,上述已销售产品尚未发生退回。
(2)2×16年3月31日,长江公司将一栋写字楼对外出租并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当日该写字楼的公允价值为7000万元。
该写字楼系2×11年12月30日购人,取得时成本为8000万元,会计和税法均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为20年,预计净残值为0。2×16年12月31日,该写字楼公允价值为8000万元。
(3)2×16年1月1日,长江公司以509.66万元购入财政部于当日发行的3年期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国债一批。该批国债票面金额为50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6%,实际年利率为5%。长江公司将该批国债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
(4)2×16年度,长江公司发生广告费9000万元,款项尚未支付。公司当年实现销售收入56800万元。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广告费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5%的部分,准予税前扣除;超过部分准予结转以后年度税前扣除。
(5)2×16年度,长江公司因销售A产品承诺提供保修业务而计提产品质量保证金200万元,本期实际发生保修费用180万元。
(6)2×16年度,长江公司计提工资薪金8600万元,实际发放8000万元,余下部分预计在下年发放;发生职工教育经费100万元。税法规定,工资按实际发放金额在税前列支,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7)2×16年1月8日,长江公司以增发市场价值为1400万元的本公司普通股为对价购入黄河公司100%的净资产进行吸收合并,交易前长江公司与黄河公司不存在关联方关系。该项合并符合税法规定的免税合并条件,且黄河公司原股东选择进行免税处理。购买日黄河公司各项不包括递延所得税的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及计税基础分别为1200万元和1000万元。2×16年12月31日,经减值测试,商誉未发生减值。
长江公司上述交易或事项均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了处理。预计在未来期间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于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假设除上述事项外,没有其他影响所得税核算的因素。
41.计算长江公司2×16年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发生额,递延所得税费用和所得税费用。

题干:

甲公司2×16年实现利润总额3 640万元,当年度发生的部分交易或事项如下:

(1)自3月20日起自行研发一项新技术,2×16年以银行存款支付研发支出共计680万元,其中研究阶段支出220万元,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前支出60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后支出400万元,研发活动至2×16年底仍在进行中。税法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2)7月10日,自公开市场以每股5.5元购入20万股乙公司股票,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2×16年12月31日,乙公司股票收盘价为每股7.8元。税法规定,企业持有的股票等金融资产以取得成本作为计税基础。

(3)2×16年发生广告费2 000万元。甲公司当年度销售收入9 800万元。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广告费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其他有关资料,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本题不考虑中期财务报告的影响,除上述差异外,甲公司2×16年未发生其他纳税调整事项,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无期初余额,假定甲公司在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

要求:


42.对甲公司2×16年自行研发新技术发生支出进行会计处理,确定2×16年12月31日所形成开发支出的计税基础,判断是否确认递延所得税并说明理由。
做题计时:00:00:00
暂 停 开始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qicai.net" 即七彩网 ©2025 七彩网 www.qicai.net 本站邮件:kankan660@qq.com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16000511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