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诗文 > 正文

关于中华古诗词对大家的改变合集(实用) 关于中华古诗词的手抄报内容

2023-07-03 来源:互联网 【 字体:

关于中华古诗词对大家的改变合集(实用)

关于中华古诗词对大家的改变合集(实用) 关于中华古诗词的手抄报内容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中华古诗词对大家的改变合集(实用)相关诗句范文,欢迎阅读分享!

1.中国古诗文对现代的影响作文 1000字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

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

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儒家文化,也不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中华民族各种思想文化的总和,包括了各种观念形态和物质形态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我首推诗词歌赋,因为在我心中,它们是最特别的存在,也较具代表意义。我自小便极喜爱唐诗,及长,又觉得词的韵味更深远些,后来涉猎多了,便愈发觉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又不免感慨那些古人的才情,确是现代人无可比拟的。

有时候看多了那些诗词,便觉得从骨子里透出一股清灵的感觉,所有的一切皆可抛至脑后,宁愿“采菊东篱下”,抛却扰人的尘嚣。有人说我太情绪化,我不否认,有时我看了一阙词,忽而体会词人的感受便不免难受起来,极易被那一阙阙词控制感情,然后心便隐隐痛了起来。

我知道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之深之大,自汉唐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释道思想以及文字、绘画、建筑、雕刻等等,传入了日本。此后并对韩国、对东南亚、南亚一些国家如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郑和七下西洋更是加深了这种影响。

由此形成了世所公认的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特别是其中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和崛起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和思考,焦点是它们与中国文化的关系问题。 我们作中国青年一代,应该很好地继承和发展祖国传统文化,努力推动文化前进。

先前:传统文化引导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体现了这个民族的文化,她始终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部分。现今:我们要承担起光大,把优秀中华文化应奉献给人类社会,而不是一味地去享用别人创造的现代文明成果。

未来:民族要发展,民族文化必须要发展。站在今天,师承文化传统,创造民族文化的现代形态,并传承给民族的将来,这是今天我们的使命,责无旁贷。

检举回答人的补充 2022-10-05 14:49 统的技术与文化是具有特殊性和民族性的,现代的技术与文化则是具有普遍性和世界性的。正确认识与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使得本国或民族的技术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这就需要通过实施文化与技术变革,打破自身传统的封闭模式,使本国的技术与文化融入到世界之中。

同时,应保持本国技术与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和多样化。 两难选择——— 传统与现代关系 在技术转移中的体现 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这是因为,发展中国家虽然在实施技术转移、促进本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他们在其中却遇到了以下两难选择难题:首先,如果全面、深入地实施技术转移,虽然会促进本国技术、经济的迅速发展,但是,伴随着外来技术的持续输入而导致的文化传播,将会给本民族或国家传统的技术与文化带来严重的冲击。其结果,可能导致本民族传统技术与文化丧失独立性甚至崩溃。

其次,如果为了强化本民族意识,弘扬传统文化,只吸收外来技术而拒斥其文化,这虽然能够保持本民族传统文化体系的完整性,但却与现代化的客观要求背道而驰,并阻碍技术转移的深入开展,从而有可能导致本民族或国家的再一次落后。 那么,如何正确认识与处理本国传统的技术、文化与外国现代的技术、文化之间的关系,即如何正确认识与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呢?从理论上说,传统的技术、文化大多具有特殊性,现代的技术、文化又大都具有普遍性。

因此,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又可以归结为技术、文化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曾经围绕这个问题举办了题为“现代性与个性”的国际学术讨论会。 不同态度——— 面向传统与现代关系的对外技术与文化观 中国中国古代创造出了遥遥领先于当时世界各国的伟大成果,因此,他们在对外关系上形成了“文化中心主义”和鄙外崇内的对外技术与文化观,即认为中国是世界文化的中心,不需要向各国学习,世界各国只有臣服于中国才能得到生存和发展。

这种态度就决定了当时的技术转移只能是单向性输出,而不是同时积极地引进技术。这正如一位外国学者所说,“从公元前200年到公元后1800年这两千年间,中国给予西方的东西超过了她从西方所得到的东西”。

到了近代,中国虽然被西方列强打开国门,但他们仍然没有改变上述态度,依然鄙视西方的技术与文化,阻碍对外来技术的转移。洋务运动以后,中国改变了上述态度,形成了“中体西用”的对外技术与文化观,即将西方技术器物纳入到中国技术与文化系统中加以应用,而不改变自己传统的社会文化。

受其影响,近代中国虽然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器物尤其是先进的军事武器,。

2.古诗对中国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

1.人生观的影响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说人生价值在于将美好高尚的精神留在世人心中;“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是说死无非是化入山丘,回归自然;“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是说人要保持内心的清洁与美好,宁可死去也不能随波逐流、从俗浮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说要有高远的志向、宏伟的抱负 ……等等,“诗言志”,古诗中古人对于人生的追求、理想、境界、价值等等的思考同样启发我们应该怎样活着。

2.审美观的影响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中体现出壮烈雄猛的阳刚之气;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初晴,一一风荷举”中体现出清丽妩媚的阴柔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用现实主义的眼光书写不尽的秋色;“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则用浪漫主义的想象描写舟行长江的景象……无论是哪种画面都充满诗意的美感,让读者的心灵丰富。 3.获取智慧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告诉人新事物总会取代旧事物,新陈代谢是世间永远的规律;“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告诉人置身事外方能明事,总观全局需要跳出局外;“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告诉人要想永远拥有活力就要不断补充新知识新思想……诗中不仅有自然美景,有雄心壮志,也有哲理妙思。

4.升华文采 诗歌是语言艺术的最高形式,最美的、最凝练的、最有内涵的语言是诗的语言,古代诗歌尤其如此。读古诗让我们的语言得到美化:“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工整,“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的奇谲,“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秀丽,“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的绮艳——每一种诗句都尽显汉语的美丽。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长句有参差错落之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短句有铿锵斩截之美;“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散文化的句子写情婉转悱恻;“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名字叠列的句子也同样感人至深。

——每一类诗句都丰富我们的表达。 5.其他 古诗还可以教我们静观自然,享受被忽略的天地之美——“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林深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写出静夜独坐竹林,偃仰啸歌,尽享月色的情景;教我们内省心灵,发现灵魂深处的真实自我——“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写面对青空下高山时,完全超脱了喧嚣烦扰从而获得内心的宁静自由与无穷快乐的自己;引导我们有情趣——“唯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春天里处处可见的景象让诗人如此流连,古人对于美丽海棠的痴爱不也感染着我们,启发我们要有一颗赤子之心,从寻常生活里发现无尽的美妙吗? 古诗对于中国人的影响是说不尽的,我们可以在读古诗的过程中去慢慢体会,慢慢享受。

3.【励志的中国古代古诗词名言名句希望大家多说一点中国古代励志古诗

1.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战国.楚.屈原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 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战国.屈原 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魏.曹操 6.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北朝民歌. 7.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晋.陶渊明 8.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南朝.宋.鲍照 9.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李世民 10.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唐.李白 11.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 1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 13.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唐.岑参 14.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唐.刘禹锡 15.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唐.李白 16.少年心事当拂云------唐.李贺 17.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 1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 19.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 20.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 21.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 22.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 23.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不妨有卧龙------唐.窦庠 24.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 25.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张孝祥 2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 27.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 28.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 29.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燮 3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 31.浊酒难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清.秋瑾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