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遵义古诗词合集(精选)
2023-12-06 来源:互联网 【 字体:大 中 小 】
关于遵义古诗词合集(精选)
长歌行(汉)乐府诗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七步诗(三国.魏)曹植煮豆然豆萁,豆在斧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咏鹅(唐)骆宾王鹅, 鹅, 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想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光,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尽,疑是银河落九天。
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秋浦歌(唐)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赠花卿(唐)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春夜喜雨(唐)李白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寒食(唐)韩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逢,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竹枝词(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陶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悯农(其一)(唐。
2.跪求一首关于遵义的七言律诗杨梅台上三击鼓,马砍高官接状元。
白虎头前回龙寺bai,红花碗井对桃园。太白亭上闲游耍,得见仙人把棋玩。
蜈蚣桥上去关看,碧云峰上望人烟。这些景致无心du看,石牙床上眠一眠。
马寺偏崖下塌水,四方井后有湘山。大小二龙隔河站,鲤鱼背上凤凰山。
响堂深溪真好地,金罡堂zhi上望圣贤。银挥楼上去关看,怀德门内炮台喧。
马老窝下西水井,踏梯望月大红湾。磨刀溪下关马井,一股洪水对成川。
琵琶桥上丝旋断,山关楼dao齐北门边。洗马滩前石龙现,冷水孔前把象拴。
飞龙关上海龙屯,九龙山上金鼎山回。大脚寺下黄泥孔,一对鲤鱼望上翻。
湘江顺河朝下走,乌江又到郭口前。雷打雨瓮岩下站,木龙溪边打鱼船。
南门关前答海丰井,海风 一出万里传。
3.跪求一首关于遵义的七言律诗杨梅台上三击鼓,马砍高官接状元。
白虎头前回龙寺,红花碗井对桃园。
太白亭上闲游耍,得见仙人把棋玩。
蜈蚣桥上去关看,碧云峰上望人烟。
这些景致无心看,石牙床上眠一眠。
马寺偏崖下塌水,四方井后有湘山。
大小二龙隔河站,鲤鱼背上凤凰山。
响堂深溪真好地,金罡堂上望圣贤。
银挥楼上去关看,怀德门内炮台喧。
马老窝下西水井,踏梯望月大红湾。
磨刀溪下关马井,一股洪水对成川。
琵琶桥上丝旋断,山关楼齐北门边。
洗马滩前石龙现,冷水孔前把象拴。
飞龙关上海龙屯,九龙山上金鼎山。
大脚寺下黄泥孔,一对鲤鱼望上翻。
湘江顺河朝下走,乌江又到郭口前。
雷打雨瓮岩下站,木龙溪边打鱼船。
南门关前海丰井,海风 一出万里传。
4.热爱祖国,热爱遵义的诗歌关于热爱祖国的诗歌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恨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5.关于遵义旅游文化有关的诗词、音乐、对联虞美人 游遵义有感
寒雨凄冷西风烈,
娄山关呜咽。
小尖山上战犹酣,
出奇制胜曙光重回天。
遵义会议势急转,
毛公狂澜挽。
四渡赤水出神兵,
红旗漫卷星火势燎原!
参观遵义会议纪念馆感赋
**祸及苏区地,闽赣红军大转移。
对策失谋遭厄运;方针乏计陷危机。
事关生死遵城定;情系存亡赤水奇。
铁骑奔腾甘陕去,中华大厦构竑基。
6.关于遵义旅游文化有关的诗词、音乐、对联虞美人 游遵义有感
寒雨凄冷西风烈,
娄山关呜咽。
小尖山上战犹酣,
出奇制胜曙光重回天。
遵义会议势急转,
毛公狂澜挽。
四渡赤水出神兵,
红旗漫卷星火势燎原!
参观遵义会议纪念馆感赋
**祸及苏区地,闽赣红军大转移。
对策失谋遭厄运;方针乏计陷危机。
事关生死遵城定;情系存亡赤水奇。
铁骑奔腾甘陕去,中华大厦构竑基。
7.**长征诗词忆秦娥·娄山关(1935年2月)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注释 〔娄山关〕在贵州省遵义城北娄山的最高峰上,是防守贵州北部重镇遵义的要冲。中央红军长征时,于一九三五年一月占领遵义,召开了革命历史上有伟大意义的遵义会议。
会后,红军经娄山关北上,原准备在泸州和宜宾之间渡过长江,没有成功,就折回再向遵义进军,在途中经半天激战打败了扼守娄山关的贵州军阀王家烈部一个师,乘胜重占遵义。这首词写的就是这次攻克娄山关的战斗。
前阕写红军拂晓时向娄山关进军的情景;后阕写红军攻占和越过徒称天险的娄山关时,太阳还没有落山。词中的“西风”、“雁叫”、“霜晨”,都是当地二月间的真实情景。
作者自注:“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过了岷山,豁然开朗,转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以下诸篇(按:一九五八年出版的《**诗词十九首》,《忆秦娥·娄山关》排在《十六字令三首》之前,‘以下诸篇’指《十六字令三首》、《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反映了这一种心情。” 〔咽(yè页)〕在这里读入声。
本义是声音因梗塞而低沉,这里用来描写在清晨寒风中听来时断时续的军号声。 〔从头越〕重新跨越。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据作者说,是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一到娄山关这种战争胜利和自然景物的突然遇合,就造成了他自以为颇为成功的这两句话。
8.**诗词娄山关《忆秦娥·娄山关》是现代革命家、文学家**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词,原文为: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译文:凛冽的西风正猛烈地吹着,大雁鸣霜,晓月当空。
晓月当空,马蹄声零碎而又纷杂,军号声声沉郁低回。不要说群山起伏像铁般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
重振旗鼓向前,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阳光华赤如血。扩展资料创作背景:此词写于1935年2月,最早发表于1957年1月的《诗刊》上。
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确立了**的领导地位,会后由**、**、王稼祥组成了军事指挥小组。为了继续长征,红军经娄山关北上,准备于泸州与宜昌之间渡过长江;但遇到阻碍,**果断地决定二渡赤水,折回遵义,于是再次跨越娄山关。
2月25日凌晨,红军向娄山关挺进,在红花园与黔军遭遇,黔军仓皇应战,败退关口,红军沿盘山道猛烈攻击,傍晚时分终于把这座雄关控制在手中,使大部队顺利通过,迈向胜利的前程。由于这一仗意义重大,所以诗人心情无比激动,在战斗结束不久即挥笔写下此词。
思想主题:此词写于娄山关激战之后,以娄山关之战为题材,虽然写的是翻越娄山关的行军情景,但表达的却是胜利后的所见所闻所感。作者简介:**(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949至1976年,**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思想。
因**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忆秦娥·娄山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