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句子 > 正文

关于描写洛阳景色的优美句子大全 关于描写洛阳的诗句古诗

2024-02-20 来源:互联网 【 字体:

第1篇. 描写洛阳美景的句子有哪些

关于描写洛阳景色的优美句子大全 关于描写洛阳的诗句古诗

描写洛阳美景的句子如下:

一. 位于洛阳市东13公里的白马寺始创于东汉明帝永平八年(公元68年),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有1900多年的历史,号称“释源祖庭”。昔日寺内钟声悠扬,远闻数十里,并于洛阳城内钟楼之钟共鸣,堪称一奇。近年白马寺钟声再起,已是辞旧迎新为人民祈福禳灾的极乐之音了。

二. 洛河之畔,自隋唐始就已桃李夹岸,杨柳成荫,风光如画,游人如织。盛夏时节,漫步洛浦,凉风习习,似秋风扑面,暑气顿消。白居易赞曰:“津桥东北斗亭西,到此令人思诗迷,眉月晚步神女浦,脸波春傍窃娘堤;柳绿袅袅风缲出,草缕茸茸雨剪齐,报道前驱少呼喝,恐惊黄燕不成啼”。近年市政府在此修建的洛浦公园成为市民游客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三. 洛阳老城东关大通巷,唐宋之时叫铜驼陌,明清时称铜驼街,民国初改称铜驼巷。唐宋之时这里桃李夹瀍河两岸,人烟稠密,繁华无比。傍晚时分,暮色苍茫,炊烟袅袅,犹如迷蒙烟雨,故时人美其名曰:“铜驼暮雨”。

四. 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

五. 香车倾一顾, 惊动洛阳尘。

六. 北邙山头少闲土, 尽是洛阳人旧墓。

七. 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八. 洛阳春日最繁花,红绿荫中十万家。

九. 当春天地争奢华, 洛阳园苑尤纷拏。

十.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十一.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十二. 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

十三.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十四. 悠悠远行归,经春涉长道。 幽冀桑始青,洛阳蚕欲老。

十五. 陶令门前四五树, 亚夫营里百千条。 何似东都正二月, 黄金枝映洛阳桥。

第2篇. 描写洛阳美景的句子

洛阳八大景

一,龙门山色:龙门又叫伊阙,位于洛阳市南。唐代诗人白居易曾有“洛阳四野山水之

胜,龙门首焉”的赞叹,并于晚年居此号香山居士。今天这里除了有名闻遐迩的世界文

化遗产龙门石窟外,还有白园、香山寺等景点。龙门,香山两山对峙,伊河中流,形势

雄浑而山水秀丽,仍为洛阳首屈一指的游览胜地。

二,马寺钟声:位于洛阳市东13公里的白马寺始创于东汉明帝永平八年(公元68年),

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有1900多年的历史,号称“释源祖庭”。昔日寺内钟声悠扬,

远闻数十里,并于洛阳城内钟楼之钟共鸣,堪称一奇。近年白马寺钟声再起,已是辞旧

迎新为人民祈福禳灾的极乐之音了。

三,金谷春晴:西晋权臣石崇于元康八年(公元296年)在洛阳金谷涧营建别墅,与当

时名士陆机,潘岳,左思等23人结为诗社,号金谷24友,并广收天下奇花异石于园中,

名“金谷园”,为洛阳名园。今日名园早已无迹可寻,位置考证在洛阳市东北(魏晋洛

阳城西)。洛阳火车站之金谷园只是托名,而非故址。

四,洛浦秋风:洛河之畔,自隋唐始就已桃李夹岸,杨柳成荫,风光如画,游人如织。

盛夏时节,漫步洛浦,凉风习习,似秋风扑面,暑气顿消。白居易赞曰:“津桥东北斗

亭西,到此令人思诗迷,眉月晚步神女浦,脸波春傍窃娘堤;柳绿袅袅风缲出,草缕茸

茸雨剪齐,报道前驱少呼喝,恐惊黄燕不成啼”。近年市政府在此修建的洛浦公园成为

市民游客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五,天津晓月:今天的洛阳桥东有一孔旧桥,桥上有一座四角亭,亭中石碑有民国主席

杨森题字。此桥既是隋唐之时天津桥之旧址,隋唐时期,洛河穿城而过,河上天津桥横

卧,有天汉之象,北对皇城端门,南通龙门,未东都南北往来通衢。唐诗人刘希夷有诗

“天津桥下阳春水,天津桥上繁花子,马声回合青云外,人影动摇绿波中。”现在新旧

洛阳二桥横跨洛水之上,夜晚华灯灿烂,月光如波,成为今日洛阳的又一新景。

六,铜驼暮雨:洛阳老城东关大通巷,唐宋之时叫铜驼陌,明清时称铜驼街,民国初改

称铜驼巷。唐宋之时这里桃李夹瀍河两岸,人烟稠密,繁华无比。傍晚时分,暮色苍茫

炊烟袅袅,犹如迷蒙烟雨,故时人美其名曰:“铜驼暮雨”。

七,平泉朝游:故址在洛阳市南25公里的梁家屯村,为唐代宰相李德裕所建的园林别墅

其间多藏海内珍奇,为唐代园林名胜,与石崇之金谷园并称豪华。如今,平泉别墅早

已荒弃无存,只有平泉寺遗址供人凭吊。

八,邙山晚眺:邙山位于洛阳市北,又称北山或北邙。唐时,邙山翠云峰上建有避暑宫

登临南眺,洛阳全城、伊洛山川尽收眼底。现在翠云峰上尚存上清宫为道教宫观,亦

为洛阳游览景点,上清宫森林公园的建立更将增添洛阳的美丽。

第3篇. 赞美洛阳的句子有哪些

(1)汉魏洛阳城遗址和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分别作为汉魏时期的帝国都城和隋唐时期帝国都城的主入口,是汉唐时期都城的代表性遗迹;新安汉函谷关遗址,加上陕县的崤函故道,分别作为丝绸之路重要的关隘和道路遗迹,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防御及交通遗迹,构成了城、门、关、道这一内涵丰富、完整的丝绸之路要素体系,突出地反映了洛阳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价值和特点。

(2)洛阳是一座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实力突出的现代化工业城市。“一五”时期全国156项重点工程有7项在此建设,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0%左右。

现已形成装备制造、有色金属、能源电力、石油化工、硅光伏及光电等五大优势产业,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五大战略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拥有洛阳石化、中信重工、一拖集团、中铝洛铜、中硅高科、万基控股、伊川电力等众多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惠普、中兴、中移动(洛阳)呼叫中心、平安保险数据中心等一大批高端服务业项目落户洛阳。(3)刚近龙门风景区,这里山清水秀,气势不凡的龙门大桥雄跨于伊河之上,飞驾于龙门之口,犹如一弯彩虹,又如一座天然“门阙”。

秀美的伊河波光潋滟,两岸垂柳婆娑,宛如碧玉丝涤,微风过处摇曳生姿,风景宜人。进入龙门,放眼望去,东西两坐青山对峙,龙门石窟依山傍水,与对岸的香山寺隔河相望,四月的龙门,气候宜人,与同伴们漫步在伊河岸边,香山寺的钟声浑厚悠远绵长,声声入耳,倍感神清气爽。

(4)洛阳牡丹始植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已有1500多年的栽培史,形成9大色系、10种花型、1200多个品种。一年一度的牡丹文化节已经成为蜚声中外的国家级文化盛会,跻身全国四大名会之一,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洛阳扩大对外开放、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平台。

洛阳市被命名为“中国牡丹花都”。 (5)火红的花朵,是一团火,烧出四月洛阳最耀眼的火花。

似烈焰,将美的梦想点燃,我不折牡丹,怕毁了美的光芒,恐断了没的遐想。 (6)走进“白马寺”大门,大王殿、大佛殿、大雄店、接引殿、毗肤阁等殿堂紧紧相连,巧夺天工的各种雕塑引人注目。

殿内殿外,香烟缭绕,檀木香味沁人心脾。出了寺门,沿着汉白玉洁净的小径东走,便来到“狄人杰之墓”。

他秉公办案的一桩桩事迹,令人肃然起敬。 走过亭台轩榭,跨过小桥流水,便来到“ 释迦舍利”古塔。

塔身巍峨高大,气氛肃穆清幽。(7)洛阳地处天下之中,山川纵横,西依秦岭,出函谷是关中秦川;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且有黄河之险;南望伏牛,有宛叶之饶,“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有“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十省通衢”之称……【第13句】古代的政客、商人从洛阳出发,经河西走廊翻越天山,走过戈壁荒漠、横跨欧亚大陆,写下了绵延不绝的东西方经贸、文化交流的篇章。

作为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和沿线重要城市,洛阳长期作为汉唐都城所在地,成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载体和源头,为丝绸之路的繁荣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留下了许多与之相关的文献记载和重要的文物遗迹。 (8)牡丹花好画也美。

园内众多的本土画家的牡丹画展,又是一个牡丹园。他们技法不一,方式各异,却只有牡丹这个千篇一律的主题,挥毫之间多少都有牡丹风骨。

我买了一幅横幅的牡丹图,是一幅绿色的牡丹,同事不以为然。我说,红色有暴烈的激情,白色有默然的寂静,黑色有深沉的注视,黄色有威严的震撼,而绿色牡丹则满含和谐与安详,把傲骨隐于谦逊,把生机融于平和,让富贵的精神化作淡雅的目光,岂不是富贵图中的精品? (9)走出牡丹园,频频回首,意犹未尽。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锦城”。每一个接触牡丹的人,都会为之动容。

(10)在繁多的历史文物遗址中,龙门石窟是研究佛学在中国传播发展不可多得的佐证。龙门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位于洛阳市城南十三公里,香山和龙门山两山对峙,伊河从中穿流而过,远望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所以古称“伊阙”。

据史料记载,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前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和北宋等朝代,雕凿时间断断续续达400年之久。

两山现存大小洞窟2345个,佛像l0万余尊,碑刻题记2840余块,石刻佛塔60余座。 (11)洛阳地势西高东低。

境内山川丘陵交错,地形复杂多样,其中山区四五.51%,丘陵四十.73%,平原占十三.8%,周围有郁山、邙山、青要山、荆紫山、周山、樱山、龙门山、香山、万安山、首阳山、嵩山等多座山脉;境内河渠密布,分属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黄河、洛河、伊河、清河、磁河、铁滦河、涧河、瀍河等10余条河流蜿蜒其间,有“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十省通衢”之称。由于洛阳地处中原,山川纵横,西依秦岭,出函谷是关中秦川;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且有黄河之险;南望伏牛,有宛叶之饶,“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

(12)在牡丹丛中漫步,犹如与美丽而娴静的少妇同行,更似和清纯而矜持的少女结伴,在牡丹花下与漂亮的人儿合个影,虽然有当配角的感受,也岂不是短短旅途一个美丽。

第4篇. 写一段描写洛阳的景物

龙门石窟与山西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它位于洛阳市城南十三公里,这里是香山和龙门山两山对峙,伊河水从中穿流而过,远望犹如一座天然的门阙,所以古称“伊阙”。到了隋朝,隋炀帝杨广曾登上洛阳北面的邙山,远远望见了洛阳南面的伊阙,就对他的侍从们说,这不是真龙天子的门户吗?古人为什么不在这里建都?一位大臣献媚地答道,古人非不知,只是在等陛下您呢。

隋炀帝听后龙颜大悦,就在洛阳建起了隋朝的东都城,把皇宫的正门正对伊阙,从此,伊阙便被人们的习惯的称为龙门了。 龙门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温泉增辉。

自古以来,龙门山色被列入洛阳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石窟就开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间。

它始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都洛阳前后。当时孝文帝深感国都偏于北方不利于统治,而地处中原的洛阳自然条件优越,于是在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同时拉开了营建龙门石窟的序幕。

龙门石窟经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和北宋等朝,雕凿断断续续达400年之久,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规模营建有140多年,因而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左右。据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佛塔70余座。

龙门石窟是我国古碑刻最多的一处,有古碑林之称,共有碑刻题记2860多块,其中久负盛名的龙门二十品和褚禭良的伊阙佛龛之碑,分别是魏碑体和唐楷的典范,堪称中国书法艺术的上乘之作。龙门全山造像11万余尊,最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通高十七.14米,头高4米,耳长一.9米;最小的佛像在莲花洞中,每个只有2厘米,称为微雕。

龙门石窟是历代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它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北魏和唐代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时代风格。

北魏造像在这里失去了云岗石窟造像粗犷、威严、雄健的特征,而生活气息逐渐变浓,趋向活泼、清秀、温和。这些北魏造像,脸部瘦长,双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纹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坚劲质朴。

北魏时期人们崇尚以瘦为美,所以,佛雕造像也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艺术风格。而唐代人们喜欢以胖为美,所以唐代的佛像的脸部浑圆,双肩宽厚,胸部隆起,衣纹的雕刻使用圆刀法,自然流畅。

龙门石窟的唐代造像继承了北魏的优秀传统,又汲取了汉民族的文化,创造了雄健生动而又纯朴自然的写实作风,达到了佛雕艺术的顶峰。 龙门石窟也是书法艺术史是宝藏。

著名的书法精品龙门二十品,是后代碑拓鉴赏家从龙门石窟众多的石刻造像题记中精选出来的书法极品。这些碑刻不仅记录了发愿人造像的动机、目的,还为石窟考古分期断代提供了依据。

清代学者康有为曾大力提倡整个社会书写要用魏碑体,还称赞魏碑有十美,如:笔法跳跃,结构天成,血肉丰美等。时值今日,魏碑体还作为标语、装潢用字广泛使用。

由此可见,二十品在书法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龙门石窟是佛教文化的艺术表现,但它也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时尚。

石窟中保留着大量的宗教、美术、建筑、书法、音乐、服饰、医药等方面的实物资料,因此,它是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

第5篇. 描写“洛阳名胜、景色”的诗句

描写“洛阳名胜、景色”的诗句有以下:

一、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唐 欧阳修

二. 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唐·刘克庄《莺梭》

三.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唐·张籍《秋思》

四.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五. 挂林风景异, 秋似洛阳春 。唐·王绩《野望》

六. 花开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唐 白居易

七.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 刘禹锡

八.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唐 欧阳修

九. 当春天地争奢华, 洛阳园苑尤纷拏。 唐 韩愈

十. 香车倾一顾, 惊动洛阳尘。唐·韩愈《李花二首》

十一. 北邙山头少闲土, 尽是洛阳人旧墓。 唐 王建

十二. 洛阳城里春光好, 洛阳才子他乡老。 唐 韦庄

十三. 争得大裘长万丈, 与君都盖洛阳城。 白居易

十四. 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朱敦儒(宋)

十五.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 杜甫

十六. 洛阳春日最繁花,红绿荫中十万家。 宋 司马光

十七. 何人不爱洛阳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清 刘灏

十八. 曾为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唐 欧阳修

第6篇. 赞美洛阳的句子有哪些

(1)汉魏洛阳城遗址和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分别作为汉魏时期的帝国都城和隋唐时期帝国都城的主入口,是汉唐时期都城的代表性遗迹;新安汉函谷关遗址,加上陕县的崤函故道,分别作为丝绸之路重要的关隘和道路遗迹,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防御及交通遗迹,构成了城、门、关、道这一内涵丰富、完整的丝绸之路要素体系,突出地反映了洛阳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价值和特点。

(2)洛阳是一座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实力突出的现代化工业城市。“一五”时期全国156项重点工程有7项在此建设,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0%左右。

现已形成装备制造、有色金属、能源电力、石油化工、硅光伏及光电等五大优势产业,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五大战略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拥有洛阳石化、中信重工、一拖集团、中铝洛铜、中硅高科、万基控股、伊川电力等众多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惠普、中兴、中移动(洛阳)呼叫中心、平安保险数据中心等一大批高端服务业项目落户洛阳。(3)刚近龙门风景区,这里山清水秀,气势不凡的龙门大桥雄跨于伊河之上,飞驾于龙门之口,犹如一弯彩虹,又如一座天然“门阙”。

秀美的伊河波光潋滟,两岸垂柳婆娑,宛如碧玉丝涤,微风过处摇曳生姿,风景宜人。进入龙门,放眼望去,东西两坐青山对峙,龙门石窟依山傍水,与对岸的香山寺隔河相望,四月的龙门,气候宜人,与同伴们漫步在伊河岸边,香山寺的钟声浑厚悠远绵长,声声入耳,倍感神清气爽。

(4)洛阳牡丹始植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已有1500多年的栽培史,形成9大色系、10种花型、1200多个品种。一年一度的牡丹文化节已经成为蜚声中外的国家级文化盛会,跻身全国四大名会之一,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洛阳扩大对外开放、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平台。

洛阳市被命名为“中国牡丹花都”。(5)火红的花朵,是一团火,烧出四月洛阳最耀眼的火花。

似烈焰,将美的梦想点燃,我不折牡丹,怕毁了美的光芒,恐断了没的遐想。(6)走进“白马寺”大门,大王殿、大佛殿、大雄店、接引殿、毗肤阁等殿堂紧紧相连,巧夺天工的各种雕塑引人注目。

殿内殿外,香烟缭绕,檀木香味沁人心脾。出了寺门,沿着汉白玉洁净的小径东走,便来到“狄人杰之墓”。

他秉公办案的一桩桩事迹,令人肃然起敬。 走过亭台轩榭,跨过小桥流水,便来到“ 释迦舍利”古塔。

塔身巍峨高大,气氛肃穆清幽。(7)洛阳地处天下之中,山川纵横,西依秦岭,出函谷是关中秦川;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且有黄河之险;南望伏牛,有宛叶之饶,“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有“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十省通衢”之称……【第13句】古代的政客、商人从洛阳出发,经河西走廊翻越天山,走过戈壁荒漠、横跨欧亚大陆,写下了绵延不绝的东西方经贸、文化交流的篇章。

作为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和沿线重要城市,洛阳长期作为汉唐都城所在地,成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载体和源头,为丝绸之路的繁荣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留下了许多与之相关的文献记载和重要的文物遗迹。(8)牡丹花好画也美。

园内众多的本土画家的牡丹画展,又是一个牡丹园。他们技法不一,方式各异,却只有牡丹这个千篇一律的主题,挥毫之间多少都有牡丹风骨。

我买了一幅横幅的牡丹图,是一幅绿色的牡丹,同事不以为然。我说,红色有暴烈的激情,白色有默然的寂静,黑色有深沉的注视,黄色有威严的震撼,而绿色牡丹则满含和谐与安详,把傲骨隐于谦逊,把生机融于平和,让富贵的精神化作淡雅的目光,岂不是富贵图中的精品?(9)走出牡丹园,频频回首,意犹未尽。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锦城”。每一个接触牡丹的人,都会为之动容。

(10)在繁多的历史文物遗址中,龙门石窟是研究佛学在中国传播发展不可多得的佐证。龙门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位于洛阳市城南十三公里,香山和龙门山两山对峙,伊河从中穿流而过,远望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所以古称“伊阙”。

据史料记载,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前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和北宋等朝代,雕凿时间断断续续达400年之久。

两山现存大小洞窟2345个,佛像l0万余尊,碑刻题记2840余块,石刻佛塔60余座。 (11)洛阳地势西高东低。

境内山川丘陵交错,地形复杂多样,其中山区四五.51%,丘陵四十.73%,平原占十三.8%,周围有郁山、邙山、青要山、荆紫山、周山、樱山、龙门山、香山、万安山、首阳山、嵩山等多座山脉;境内河渠密布,分属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黄河、洛河、伊河、清河、磁河、铁滦河、涧河、瀍河等10余条河流蜿蜒其间,有“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十省通衢”之称。由于洛阳地处中原,山川纵横,西依秦岭,出函谷是关中秦川;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且有黄河之险;南望伏牛,有宛叶之饶,“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

(12)在牡丹丛中漫步,犹如与美丽而娴静的少妇同行,更似和清纯而矜持的少女结伴,在牡丹花下与漂亮的人儿合个影,虽然有当配角的感受,也岂不是短短旅途一个。

第7篇. 描写“洛阳名胜、景色”的诗句

描写“洛阳名胜、景色”的诗句有以下:一、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唐 欧阳修二. 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唐·刘克庄《莺梭》三.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唐·张籍《秋思》四.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五. 挂林风景异, 秋似洛阳春 。

唐·王绩《野望》六. 花开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唐 白居易七.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 刘禹锡八.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唐 欧阳修九. 当春天地争奢华, 洛阳园苑尤纷拏。 唐 韩愈十. 香车倾一顾, 惊动洛阳尘。

唐·韩愈《李花二首》十一. 北邙山头少闲土, 尽是洛阳人旧墓。 唐 王建十二. 洛阳城里春光好, 洛阳才子他乡老。

唐 韦庄十三. 争得大裘长万丈, 与君都盖洛阳城。 白居易十四. 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朱敦儒(宋)十五.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 杜甫十六. 洛阳春日最繁花,红绿荫中十万家。 宋 司马光十七. 何人不爱洛阳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清 刘灏十八. 曾为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唐 欧阳修。

相关标签: 描写 洛阳 景色 优美 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