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传承和弘扬古诗词合集(实用) 关于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作文
2023-10-22 来源:互联网 【 字体:大 中 小 】
关于如何传承和弘扬古诗词合集(实用)
“国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广泛的被人们当做是一种精神信仰,而随之发酵了起来,成为时下引领人们价值观的新概念。如在学校里设置国学课程,寺庙里开设国学夏令营,企业里开办国学培训班等等。“国学热”以它一定的适用性及实用性,被企业家用来打造品牌,加深其企业的文化内涵,家长们将《弟子规》等一些国学经典用来作为他们管教孩子的法宝。
随着传统文化持续被人们广泛的继承和发扬,在学习传统文化的态度上,也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分歧:一种是持全盘否定的文化虚无主义,既把传统文化说得是一团糟而毫无价值可言,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经商大潮的背景下,“国学”曾一度的被边缘化,前不久在人民网上发表了一篇关于上海删除小学语文课本中的8首古诗词和几篇文言文的报道,被一些个网友们认为是数典忘祖的行为,减负还是减传统文化观点也一度引起了人们的热议。第二种则是持全盘肯定的保守主义态度,死守着固有的传统文化,认为传统文化什么都是好的。那么,当今社会下,我们该如何领会、继承和发扬好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呢?
笔者认为,首先,在批判和继承传统文化时,我们心理上既不能是“趋之若鹜”也不能是“疾之如仇” 的态度,而是要对传统文化实现弘扬与超越,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取其精华而去其糟粕,传播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对其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内容,要加以扬弃。其次。在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方面既要有针对性地学习,同时也要冷静的对待社会上存在的“国学热”,在立足于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采取兼容并蓄、多元共生,从而达到文化的交流共鉴。不能够强调了国学,就放弃了对外国先进文化的学习,要结合时代的背景,用世界性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传统文化,不但要认真学习、熟知、理解更需要来继承、革新、创造和发展,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传播到世界从而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目的!
最后,要创造性的转化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支持和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开展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播工作,使之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优秀的传统文化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被全面发展,而我们每个人都是弘扬和传播文化的主体,只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立足于实践,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才能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耳濡目染深入到人们的思想灵魂中,从而真正意义上认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智慧之魂。
2.如何把经典诗词传承好发展好在传统文化衰落、低俗文化侵袭的语境下,把经典诗词传承好发展好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
张全之:首先经典诗词属于阳春白雪,原本就属于小众,现在要通过大众来传承,自然很困难;其次,目前通俗或低俗的东西通过手机迅速传播,这些东西看起来很刺激、好玩,可以让人们很轻松地打发时间,自然对大众更有吸引力。
孟凡君:困难有三:一、真正懂古诗词的教师太少;二、适合各个年龄段的诗词教育书刊不全;三、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诗词文化氛围缺乏。挑战有二:一、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排挤;二、功利性的社会导向对非功利性的诗教活动的侵染。
■该如何将诗词的高雅性与传播的通俗性、趣味性结合起来,提高古诗词的普及性呢?
张全之:就《中国诗词大会》来说,通过大众传媒,展现经典诗词魅力,使诗词进入寻常百姓家,算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创举。但真要传承优秀文化,还要靠学校、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营造出“书香中国”的阅读氛围,把人们更多吸引到书房里。
孟凡君:诗教是一个长久陶冶的过程,不可能头脑热后,一夜醒来便是人人李杜、个个苏辛。要想有效的开展诗教工作,应从两方面着手:一、从蒙童抓起,坚持不懈,日久方成;二、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的良性互动机制,避免一曝十寒。
■在古诗词融入教育、融入生产生活方面您有哪些建议或想法?
张全之:一是从高校或中学教师中招募志愿者,到社区、工地等地举办经典诗词的吟诵、分析及创作培训,提升公众阅读诗词的兴趣、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二是可以尝试举办传统经典诗词的分级考试;三是编辑出版一些简易读本,或开发更多的有趣的诗词软件,让人们轻松愉快地在手机上背诵传统诗词。
孟凡君:一、让孩子们感受到诗教的乐趣;二、让父母们感受到子女接受诗教之后的生命升华;三、不要把诗教搞成发财获利的行业;四、真正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传统文化教育要想久远前行,就必须平实起步,把诗教作为人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
3.如何传承中华诗词经典一是从高校或中学教师中招募志愿者,到社区、工地等地举办经典诗词的吟诵、分析及创作培训,提升公众阅读诗词的兴趣、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二是可以尝试举办传统经典诗词的分级考试;三是编辑出版一些简易读本,或开发更多的有趣的诗词软件,让人们轻松愉快地在手机上背诵传统诗一、让孩子们感受到诗教的乐趣;二、让父母们感受到子女接受诗教之后的生命升华;三、不要把诗教搞成发财获利的行业;四、真正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传统文化教育要想久远前行,就必须平实起步,把诗教作为人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
4.有关传承的古诗词有哪些一、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论诗》五首
【释义】: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流芳百世)。
【译文】:江山代有人才出,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
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释义】: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死得要有意义,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译文】:自古以来人活在世上哪能不死呢,我愿留下这颗赤诚的心来光照史册。
三、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郑板桥《新竹》
【释义】: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
【译文】: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门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
四、能做这样的人,不就是君子吗?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释义】:每个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黄金千两(就算)一挥而尽,它也还是能够再得来。
【译文】:能做这样的人,不就是君子吗?既然老天造就了我这栋梁之才,就一定会有用武之地,即使散尽了千两黄金,也会重新得到。
五、昨日因成今日果,前人栽树后人凉。——赵翼《论诗》
【释义】:今天这样的结果是因为往日种下的因,后句比喻前人做的劳动,后人来享受。
【译文】:昨天就形成今天果然,前人栽树后人凉。
六、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刘斧《青琐高议》
【 释义】:长江后浪推着前浪前进,世界上今人在智慧才能上胜过古人,意味着一代更比一代强。
【译文】:长江的后浪推涌着前浪,世界上现在的人比古代人。
七、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荀子《劝学》
【释义】: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更深。
【译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八、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登鹳雀楼》
【释义】: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译文】: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九、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学而》
【释义】:别人对我不了解、不理解,我并不生气;与不明智的人相处,我也不烦恼。
【译文】: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5.传承民俗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诗词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别云间 明·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即事 明·夏完淳
复楚情何极,亡秦气未平。
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
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
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示儿
南宋·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效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6.继承和发扬诗词800字西洲曲
南北朝:佚名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7.有关传承的古诗词一、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论诗》五首
【释义】: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流芳百世)。
【译文】:江山代有人才出,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
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释义】: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死得要有意义,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译文】:自古以来人活在世上哪能不死呢,我愿留下这颗赤诚的心来光照史册。
三、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郑板桥《新竹》
【释义】: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
【译文】: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门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
四、能做这样的人,不就是君子吗?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释义】:每个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黄金千两(就算)一挥而尽,它也还是能够再得来。
【译文】:能做这样的人,不就是君子吗?既然老天造就了我这栋梁之才,就一定会有用武之地,即使散尽了千两黄金,也会重新得到。
五、昨日因成今日果,前人栽树后人凉。——赵翼《论诗》
【释义】:今天这样的结果是因为往日种下的因,后句比喻前人做的劳动,后人来享受。
【译文】:昨天就形成今天果然,前人栽树后人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