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有智慧聪明的诗句 形容有智慧的老者
2023-01-26 来源:互联网 【 字体:大 中 小 】
关于形容有智慧聪明的诗句合集(实用)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形容有智慧聪明的诗句合集(实用)相关诗句范文,欢迎阅读分享!
1.描写人聪明的诗句唐·杜甫《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
这原不是用来形容人的,是杜甫借物言志的诗句。 由于冰雪乃是圣洁之物,古人常常用来形容美丽,并且有着高尚纯洁道德情操的人,后人便常借杜甫这诗,用来形容人聪明非凡。 但真正被用来形容女子应该是明代,明代有个文人张溥夸奖友人十一岁的小女儿“冰雪聪明”。后被广泛用于形容年轻貌美,气质不凡,德行兼备的女子。
'行知病虎,立如眠鹰'是形容人聪明才华不外露,但也说明了人的心机深刻,智谋高远隐秘。
唐·李商隐《韩冬郎既席为诗相送因成二绝》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彤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才高八斗
南朝谢灵运,是一位写了大量山水诗的文学家。他聪明好学,读过许多书,从小受到祖父谢玄的厚爱。
他出身于东晋大士族,因他袭封康乐公的爵位,世人称他“谢康乐”。他身为公侯,却并无实权,被派往永嘉任太守。谢灵运自叹怀才不遇,常常丢下公务不管,却去游山玩水。后来,他辞官移居会稽,常常与友人酗酒作乐。当地太守派人劝他节制一些,却被他怒斥了一顿。可是,谢灵运写的山水诗,却深受人们的喜爱。他每写出一首新诗,立刻就会被人争相抄录,很快流传开去。
宋文帝接位后,将他召回京城做官,把他的诗作和书法赞为“两宝”。谢灵运更加骄傲了,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成语“才高八斗”由此而来,形容人的文才极高。
还有一些成语
博学多才: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见多识广:识:知道。见过的多,知道的广。形容阅历深,经验多。
殚见洽闻:殚:尽,完全;洽:广博。该见的都见过了,该听的都听过了。形容见多识广,知识渊博。
博古通今: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雄才大略:非常杰出的才智和谋略。
多才多艺: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
真才实学:真正的才能和学识。
满腹经纶:经纶:整理丝缕,引伸为人的才学、本领。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
经明行修:旧指通晓经学,品行端正。
德才兼备:德:品德;才:才能;备:具备。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
2.形容聪慧的诗词1、誓以智慧水
唐
白居易
《自觉二首》
2、贪残薄则智慧作
唐
阎朝隐
《鹦鹉猫儿篇》
3、智慧周则贪残囚
唐
阎朝隐
《鹦鹉猫儿篇》
4、智慧犯之兮不复忧
唐
阎朝隐
《鹦鹉猫儿篇》
5、智慧舍利佛
唐
顾况
《归阳萧寺有丁行者能修无生忍担水施僧况归命》
6、智慧只足劳精神
唐
韩愈
《感春四首》
7、常持智慧剑
唐
寒山
《诗三百三首》
8、智慧身金刚
唐
寒山
《诗三百三首》
9、常持智慧剑
唐
寒山
《诗三百三首》
10、智慧身金刚
唐
寒山
《诗三百三首》
11、藏伏聪明智慧
元
马钰
《满庭芳 赠淳化老乔先生》
12、勤磨智慧刀
元
谭处端
《南柯子·频剔灵明烛》
13、智慧男儿
元
丘处机
《沁园春·智慧男儿》
14、修成智慧刀
元
侯善渊
《南柯子·匹配阴阳理》
15、释明智慧深
元
尹志平
《巫山一段云 劝世》
16、须凭智慧
元
尹志平
《无俗念·参差万有》
17、能生智慧香
元
尹志平
《悟南柯》
18、智慧男儿
元
尹志平
《踏云行 赠长春宫道众》
19、方外生智慧
元
高道宽
《苏幕遮·药无穷》
20、小乘无智慧
元
牧常晁
《临江仙 以上并见玄宗直指万法同归卷五》
21、于何荣智慧
魏晋
陶渊明
《桃花源诗》
22、人民智慧虹为路
现代
老舍
《汕头行 过澄海三大桥》
23、智慧用益出
近代
柳亚子
《放歌》
24、悟了不行乾智慧
宋
白玉蟾
《万法归一歌》
25、遍分智慧灯开暗
宋
释契适
《观音诗》
26、提智慧剑
宋
释行瑛
《偈十六首》
27、自是顽痴无智慧
宋
释印肃
《颂证道歌·证道歌》
28、外道聪明无智慧
宋
释印肃
《颂证道歌·证道歌》
29、智慧尚归父
宋
释正觉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30、智慧弓
宋
释祖先
《偈颂四十二首》
31、我所得智慧
宋
释祖珍
《偈三十五首》
32、巧拙无由智慧侵
宋
宋太宗
《逍遥咏》
33、玄谈通智慧
宋
宋太宗
《逍遥咏》
34、玄谈通智慧
宋
宋太宗
《逍遥咏》
35、异境凡从智慧生
宋
宋太宗
《逍遥咏》
36、智慧宜从高见识
宋
宋太宗
《逍遥咏》
37、方便门开智慧花
宋
宋太宗
《逍遥咏》
38、我有智慧空
宋
宋太宗
《缘识》
39、非干智慧中
宋
宋太宗
《缘识》
40、无碍逍遥通智慧
宋
宋太宗
《逍遥咏》
3.表达聪慧的诗句大智若愚
【解释】某些才智出众的人不露锋芒,看来好像愚笨。
【出处】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兰质蕙心
【解释】形容美丽而聪明。
【出处】唐·王勃《七夕赋》:“金声玉韵,蕙心兰质。”
聪明才智
【解释】指有丰富敏捷的智力和显著的才能。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如有聪明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助其不足。”
聪明睿智
【解释】指聪颖明智。
【出处】《孔子家语·三恕》:“聪明睿智,守之以愚。”
冰雪聪明
【解释】比喻人聪明非凡。
【出处】唐·杜甫《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
绝圣弃智
【解释】圣、智:智慧,聪明。弃绝聪明才智,返归天真纯朴。这是古代老、庄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出处】《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绿色通巧弃利,盗贼无有。”
锦心绣肠
【解释】形容文思优美,聪明有才。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七:“闻之异乡公子如此形状,必是个浪荡之徒,便有锦心绣肠,谁人信他,谁人请他。”
4.有关智慧的诗句一、《论语》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知之为知之,不知之为不知之,是知也。
7、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8、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时候的求学者是为了提高自身的修养,即出自内心的要求,而今天的求学者则往往是为了给别人看,即沽名钓誉。)
9、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传授的学业是否不曾复习?”)
二、《礼记.学记》
1、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3、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4、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5、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6、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7、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客,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三、《荀子·劝学》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知登高之博见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蹞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骑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故君子结于一也。
5、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5.赞美“聪明”的诗句有哪些1. 宋·释绍昙《偈颂一百零二首》
正直聪明,风流儒雅。
坚护法城,策勋千载。
李将军有佳声在。
2. 宋·宋太宗《逍遥咏》
顶戴尊天地,聪明识见高。
无为通理性,猛利岂虚劳。
出没终难认,因缘不可逃。
中原多圣境,四海涌滔滔。
3. 宋·程大昌《感皇恩·身寿又康强》
身寿又康强,谢天将并。耳目聪明行步壮。登高挥翰,不用瞠眉扶杖。华堂偕老处,儿孙王。
只恨萍蓬,他乡浮荡。回首故山便惆怅。今年生日,忽似还家模样。当缘风絮韫,来赓唱。
4. 宋·宋太宗《缘识》
顶戴尊天地,聪明识见高。
无为通理性,猛利岂虚劳。
出没终难认,因缘不可逃。
中原多圣境,四海涌滔滔。
5. 宋·苏轼《洗儿》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6.形容智慧 的古诗词纸上的社论——句句讲真理
补充4: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C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