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漏水的诗句
2023-09-15 来源:互联网 【 字体:大 中 小 】
关于房子漏水的诗句合集(精选)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房子漏水的诗句合集(精选)相关诗句范文,欢迎阅读分享!
1.描写漏雨的诗句有哪些1、《清平乐·断云漏雨》年代: 宋 作者: 赵善括断云漏雨。
依约西山暮。风定樯高须小住。
不忍带将春去。此行抑有求欤。
青衣拟问平都。万里一钩新月,相忘常在江湖。
2、《夜雨屋漏》年代: 宋 作者: 方岳莫怨乖龙横见治,满床诗卷尽淋漓。人间书疏何为者,径挽天河一洗之。
3、《漏屋雨》年代: 宋 作者: 赵崇森官屋无钱可得修,雨来难免震凌忧。墙基有罅相将踣,地杖无钉自在浮。
仆折松枝通夹溜,儿编竹叶学行舟。衣衾漂湿浑闲事,且上书楼把画收。
4、《村居书事》年代: 宋 作者: 陆游过门车马谁曾入,塞路蓬蒿不复锄。雨漏日惟支败屋,鼠余时自缉残书。
5、《闻山步有虎》年代: 宋 作者: 陆游茆屋穿漏雨送春,村路断绝虎咥人。采桑锄麦皆结伴,儿童出门翁媪嗔。
6、《生日又二首》年代: 宋 作者: 方回畏途偶许玩余生,晚节尤难保令句。一秃翁真韩长孺,五男儿可晋渊明。
凄风开户绵重着,漏雨溅应酬酒懒倾。俗事沓来败人意,且须坚坐待天晴。
2.描写漏雨的诗句1、漏雨苍苔唐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2、正漏云筛雨宋吴文英 《瑞鹤仙·泪荷抛碎璧》3、雨多屋漏泥土落唐冯著 《燕衔泥》4、雨逐漏声长宋曹勋 《浪淘沙·秋杪喜新凉》5、断云漏雨宋赵善括 《清平乐·断云漏雨》6、漏残雨急风萧萧唐李咸用 《鸡鸣曲》7、萧斋雨漏元谢应芳 《水调歌头 寄江叔廉》8、卒章以此意为消疏云过雨漏斜阳元邵亨贞 《江城子 癸丑岁季夏下浣,信步至渔溪潘氏庄》9、萧斋雨漏元谢应芳 《水调歌头 寄江叔廉》10、雨漏日惟支败屋宋陆游 《村居书事》11、疏雨漏薄日宋陆游 《发黄州泊巴河游马祈寺》12、茆屋雨漏秋风吹宋陆游 《石首县雨中系舟戏作短歌》13、积雪未解雨复霪;西家船漏湖水涨宋陆游 《首春连阴》14、茆屋穿漏雨送春宋陆游 《闻山步有虎》15、暑雨初晴昼漏迟宋陆游 《夏日》16、雨漏古屋廊宋黄庭坚 《观秘阁苏子美题壁及中人张侯家墨迹十九纸率》17、鲁公笔法屋漏雨宋黄庭坚 《书扇》18、雨中漏入万峰青近代陈三立 《法相寺樟亭》19、漏声随雨尽宋陈必复 《偶出》20、云漏天光雨足悬宋程师孟 《入涌泉道中》21、暗雨随风茅屋漏宋仇远 《岁穷早睡》22、漏天常泄雨宋范祖禹 《寄名山李著作》23、漏天开雾雨宋范祖禹 《送赵清宪入蜀》24、漏雨溅应酬酒懒倾宋方回 《生日又二首》25、夜雨侵床漏宋贺铸 《宝应野泊》26、雨馀云漏日宋李觏 《鸣蜩》27、又不见鲁公得法屋漏雨宋刘子翚 《临池歌》28、漏雨苦多状宋陆文圭 《和心渊雷雨地震诗》29、乃知雨漏壁宋陆游 《斋中杂题》30、疏雨漏天青破碎宋丘葵 《江乡》31、岩漏泠泠作雨飞宋施梓人 《葛稚川炼丹室》32、动地雨华重漏泄宋释印肃 《颂证道歌·证道歌》33、漏雨湿衫笏宋舒坦 《题它山善政侯祠兼简鄞令》34、短篷经雨漏如筛宋项安世 《春日途中五首》35、壁间漏雨湿残碑宋项安世 《次韵张秘书春日忆庄贤良》36、丰碑法书屋漏雨宋张元干 《拜颜鲁公像》37、雨止隅仍漏宋赵蕃 《赠别欧阳全真三首》38、崩云漏雨宵中白明陈价夫 《秋夜词》39、轻箑斜题雨漏床明程嘉燧 《宿南屏柬城中朋旧》40、难禁有漏诸天雨明倪钅巨 《镇远舟中》。
3.杜甫关于屋漏的那首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解说]
这首诗是作者高尚情怀的具体体现。他的茅屋几乎被狂风和顽童完全摧毁,又遇上了连绵不断的秋雨,屋漏床湿,被冷似铁,全家无法安眠,处境十分悲惨。但诗人从切身体验推己及人,以天下之忧为忧,渴望有广厦千万间为天下贫寒之士解
除痛苦,甚至想以个人的牺牲来换取天下寒士的欢颜。诗歌情意真切,文字朴素,
未作刻意的经营布置,但由于写出了诗人由极为潦倒不堪之中推开自身往大处着想
的思想境界,仍然显出了波澜起伏的转折变化。诗的最后一段表现大庇天下寒士的
理想,句法、情感完美配合,随气之短长,以七言、九言错杂,以“呜呼”二字穿插,加强感叹的语气,音调抑扬舒展,收放自如。
4.描写房子的诗句有哪些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唐代)
释义: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2、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春怨》刘方平(唐代)
释义:纱窗外的阳光淡去,黄昏渐渐降临;锁闭华屋,无人看见我悲哀的泪痕。
3、曲房珠翠合,深巷管弦调。——《少年行》刘长卿(唐代)
释义:密室里珠帘合拢,长常的巷道里奏起乐曲。
4、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喜雨亭记》苏轼(宋代)
释义: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做休息的场所。
5、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铜雀台赋》曹植(魏晋)
释义:这真是个雄伟而高大的建筑,两边的高台好似漂浮在太空。
5.有句诗是怎么说着来的,房顶漏一洞,还天天,下雨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出自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原文
八月秋高风怒号(háo),卷我屋上三重(chóng)茅。茅飞渡江洒(sǎ)江郊,高者挂罥(juàn)长(cháng)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ào)。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hè)。布衾(qīn)多年冷似铁,娇儿恶(è)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gān)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sāng)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chè)!安得广厦(shà)千万间,大庇(bì)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wù)见(xiàn)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句解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八月的秋空,辽远高阔,谁料想忽然刮起一阵狂风,怒吼着,霎时间把我茅屋上的好几层茅草都给掀掉了。茅草飞越了江水,散落在江对岸,有的高挂在林梢,有的沉落在塘坳。起句交代时间,然后用五个开口呼的平声韵脚,句句押韵,给开篇就带来一股气势。“风怒号”三字,写出秋风来势猛,声音大,速度快,力量强。“卷”有连底刮跑的意思,不仅富有动感,而且满含浓烈的感情色彩。诗人好不容易盖起茅屋,刚刚定居,秋风却好像故意和他作对,使他不得安居,这怎能不令诗人万分焦急?“挂罥”,悬挂,缠绕。“坳”,低洼之处。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南村的一群顽童欺我年老无力,竟忍心当面作起了盗贼,公然抱起茅草,躲入竹林里。我唇焦口燥,不能再继续呼喊了,回家来扶着拐杖,空自叹息。这里又从天地写到人。前三句写群童大摇大摆地当面“行抢”,后二句写自己的无可奈何。前后一对照,群童顽皮无赖、诗人体衰无力的神态跃然纸上。“忍能”句表现的是诗人焦躁愤慨的心情,决不是真的给群童加上盗贼的罪名。用诗人《又呈吴郎》诗中的话说,即“不为困穷宁有此”!诗人如果不是十分困穷,就不会对大风刮走茅草那么心急如焚。这一切,都是结尾的伏线。“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愿望,正是从“四海困穷”的现实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过了一会儿,狂风停息,黑云如墨,秋空阴沉迷蒙,一下子就昏暗了。盖了多年的布被冷硬如铁,娇儿的睡相不好,被里被他双脚乱蹬,都蹬破裂了。正当诗人无奈和叹息时,天色又变了,这是风雨的前兆。“俄顷”两句,以饱蘸浓墨之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烘托出诗人的心境。“布衾”两句,写生活的窘困,被子用了多年,又破裂了,已不足以御寒,隐含着诗人难以为家的隐痛和不安。“俄倾”,不久,顷刻之间。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茅屋漏雨,床头被淋湿了,屋子里没有干的地方;而雨仍密密麻麻,不肯停歇。自从变乱以来,我就很少睡眠;在这样漫长的夜晚,湿漉漉的,如何才能捱到天亮?这一段虽是些琐事的絮叨,却能让人清晰地想见诗人独坐床上、仰天长叹的凄苦情景。“自经”两句,一纵一收。一纵,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仍、残破不堪的国家;一收,又回到“长夜沾湿”的现实。“丧乱”,指安史之乱。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高楼大厦,让普天下贫寒的人们都得到庇护,个个欢乐开怀;无论风雨如何吹打,房屋都安稳如山!这几句推己及人,想到百姓的困苦,提出使贫寒者“俱欢颜”的理想。诗句情感愉快,境界阔大,声音宏亮,铿锵有力,从诗人自己痛苦生活的体验中,迸发出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千百年来一直激动着读者的心灵。“安得”句,是欲得而不能的一种想象。“大庇”,全部遮盖、保护起来。“寒士”,本指贫穷的读书人,这里泛指所有贫寒的人们。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唉,什么时候,我眼前能突然见到这样的房屋?到那时,即便惟独我的房子破漏,让我受冻甚至冻死,我也心甘情愿!诗人从安居推及人情,大有民胞物与之意。他宁愿冻死,以换取天下穷苦者的温暖。对比白居易《新制布裘》诗的“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那只是推身利以利人,尚不及杜甫的“宁苦身以利人”。诗人博大的胸襟、崇高的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不过,诗人欲以“吾庐独破”为代价,幻化出“广厦千万间”,这与其说是诗人“不爱一身而爱天下”,倒不如说是诗人激愤郁结之情的体现。
转载请注明出处七彩网 ? 关于房子漏水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