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诗文 > 正文

形容很诚信的诗句 古代形容诚信的字

2023-04-03 来源:互联网 【 字体:

关于形容很诚信的诗句合集(实用)

形容很诚信的诗句 古代形容诚信的字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形容很诚信的诗句合集(实用)相关诗句范文,欢迎阅读分享!

1.关于守信的古诗

关于“守信”的古诗有: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

——唐·白居易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乐府诗集》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侠客行》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李白凡作人贵直,而作文贵曲。 ——明·袁枚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充1、精诚所至,金石为开【jīng chéng suǒ zhì ,jīn shí wéi kāi 】,意指人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

形容真诚对人产生的感动力。语出《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jun1 zǐ tǎn dàng dàng ,xiǎo rén zhǎng qī qī 】: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原文出自《论语·第七章·述而篇》注释:荡:清除,洗涤。

坦荡荡:心胸宽广、开阔、容忍。戚:在古代的意思形声。

从戉,从尗,尗亦声。戉(yuè),斧子。

第一个戚是指的斧子,第二个戚是指的斧别人,攻击别人,小人不是修自身的,是修别人的。长戚戚:经常忧愁、烦恼的样子。

3、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hǎi yuè shàng kě qīng ,kǒu nuò zhōng bú yí 】 意思是:大海可以干枯,山岳可以倒塌,许下的诺言始 终不可改变。出自(唐)李白诗《唐诗纪事·卷十八》。

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fán zuò rén guì zhí ,ér zuò wén guì qǔ 】: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原文出自《论语第七章述而篇》注释:荡:清除,洗涤。

坦荡荡:心胸宽广、开阔、容忍。5、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guā tián bú nà lǚ ,lǐ xià bú zhèng guàn 】;经过瓜田,不弯下身来提鞋,免得人家怀疑摘瓜;走过李树下面,不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怀疑摘李子.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或指比较容易引起嫌疑,让人误会,而又有理难辩的场合.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古人强调正人君子要顾及言谈举止,风度礼仪,除此之外,还要主动避嫌,远离一些有争议的人和事.出处《君子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2.关于诚信的诗句

看夜宴了吗?

现代葛优说过:“我泱泱大国以诚信为本!”

东汉王充讲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的诗句。近代鲁迅先生说过:“诚信为人之本。”

弘一大师说过:“内不欺已,外不欺人”。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孟子曰:“诚,乃立于天人合一与性善论之上,无道乃诚也。”

西方人说:诚信是最好的竞争手段。

中国人说:无信不立。

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 ——唐·白居易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乐府诗集》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侠客行》

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李白

凡作人贵直,而作文贵曲。 ——明·袁枚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3.关于诚实守信的古诗

一、《陈太丘与友期 / 期行》南北朝: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二、《文侯与虞人期猎》两汉:刘向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译文:魏文侯同掌管山泽的官约定去打猎。这天,魏文侯与百官饮酒非常的高兴,天下起雨来。

文侯要出去赴约,随从的侍臣说:“今天饮酒这么快乐,天又下雨了,您要去哪里呢?”魏文侯说:“我与别人约好了去打猎,虽然在这里很快乐,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约呢?”于是自己前往约定地点,亲自取消了打酒宴。魏国从此变得强大。

三、《吴起守信》明代:宋濂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译文: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朋友,就留他吃饭。老朋友说:“好啊,等我回来就(到你家)吃饭。”

吴起说:“我(在家里)等待您一起进餐。”(可是)老朋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

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朋友,老朋友来了,才同他一起进餐。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朋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

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缘由吧!要想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四、《贾人食言》清代:邹弢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呼救命。

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曰:"我富者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登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但予十金?"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捕鱼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

或曰:"何以不就?"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者也!"未久,贾人没。译文:济阴有位商人,渡河的时候沉了船,趴在浮在水面的水草上呼救。

一位渔夫驾着小舟去救他,不等船划到跟前,商人就急忙大喊:“我是济北的大户,你能救了我,我送给你一百两银子。” 渔夫用船把他载到岸上去以后,他却只给了渔夫十两银子。

渔夫问他:“我救你的时候你亲口许诺给我一百两银子,可是现在只给十两,这恐怕不合理吧?”商人马上变了脸说:“你是个打渔的,一天能有多少收入?现在一下子得了十两银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很不高兴地走开了。过了些日子,这位商人坐船沿着吕梁河东下,船撞在礁石上又沉了,而那位渔夫刚好在他沉船的地方。

有人见渔夫没动,便问他:“你怎么不去救救他?”渔夫轻蔑地回答说:“这是那位答应给我百两银子却又说不算的人。”于是,渔夫把船停在岸边,看着那位商人在水里挣扎了一阵就沉没于河水之中了。

五、《昔齐攻鲁,求其岑鼎》先秦:左丘明昔齐攻鲁,求其岑鼎。鲁侯伪献他鼎而请盟焉。

齐侯不信,曰:“若柳季云是,则请受之。”鲁欲使柳季。

柳季曰:“君以鼎为国,信者亦臣之国,今欲破臣之国,全君之国,臣所难”鲁侯乃献岑鼎。译文:从前,齐国攻打鲁国,要索取鲁国的镇国之宝-岑鼎。

鲁国国君悄悄地换了另外一个鼎献给齐君,并向齐君请求订立合约。齐君不相信鲁君会把真的岑鼎送来,便提出:“如果柳季说这是真品,那么我就接受它。”

鲁君只得去请求柳季。柳季说:“您把岑鼎当作是国家的重器,而我则把信用看成立身处事的根本。

眼下你想破坏臣的根本,保全您的国家,这是臣下难以办到的事。”鲁君无奈只得将岑鼎献给齐君。

4.关于诚信的古诗

1.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

《礼记·中庸》 2.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 3.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周易·家人》 4.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孔子家语·颜回·孔子语》5.处己、事上、临下,皆当如诚为主。

明·薛瑄《读书录》 6.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唐·韩愈《原道》 7.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

唐·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 8.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唐·韩愈《原道》9.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

宋·苏辙《三论分别邪正札子》 10.至诚则金石为开。《西京杂记》卷五。

5.关于诚信的古诗词

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

《礼记·中庸》 只有天下最真诚的心才能感化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离娄上》真诚,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诚,是为人处世之理。●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周易·家人》 言:言谈。物:实际内容。

行:行为。恒:恒心。

君子说话有根据,做事有恒心。●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孔子家语·颜回·孔子语》君子用行动来说话,小人则光说不做。●处己、事上、临下,皆当如诚为主。

明·薛瑄《读书录》 衡量自己,服膺上级,领导下属,都应当一概以真诚为准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

唐·韩愈《原道》正心、诚意:使心思纯正,意念真诚。将:打算。

有为:有所作为。想有所作为,必须真心诚意。

●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唐·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 文士以德行为修养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诚摆在首位。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唐·韩愈《原道》 想要在道德人品上进行修炼的人,首先要纯正自己的思想。

而要纯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

宋·苏辙《三论分别邪正札子》 怀着极大真诚又勤勉地撰写文章,就可以感天动地,使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发生变化。●至诚则金石为开。

《西京杂记》卷五 至诚:极大的真诚。 金石为开:象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被感动了。

谓真诚最能感染人。●精诚所加,金石为亏。

汉·王充《论衡·感虚》 精诚:真诚。 亏:亏蚀。

只要真心诚意从事,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诚之所感,触处皆通。

宋·吴处厚《青厢杂记》 诚:真诚。 感:感触。

真诚能感动一切。●人之操履无若诚实。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操履:操守。诚实是人的最高品德。

●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宋·朱熹《仁说》 实行并保存真诚的心,这是人生美好的源头,行动美好的根本。

●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 以真诚为准则是自我修养的关键,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举动,又是坚持真诚的根本。

●遇欺诈之人,以诚心感动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气薰蒸之。明·洪自诚《菜根谭》 遇到欺骗狡诈的人,用真诚之心感动他,遇到粗暴、乖张的人,用和蔼的态度感化他。

●金有一分铜铁之杂,则不精;德有一毫人伪之杂,则不纯矣。明·薛瑄《读书录·体验》 喻私心杂念影响人之德行的精纯。

●窃以为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贤人之德业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清·曾国藩《复贺耦庚中丞》窃:谦指个人的意见。

我以为天地的运转不息,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卓越人物的道德事业的发扬和持久,关键在于真诚。●百虑输一忘,百巧输一诚。

清·顾图河《任运》 考虑再周密若有疏忽就可能失败,技艺再精巧若缺乏真诚也无法成功。●神莫神于至诚。

宋·张商英《素书》 没有比完美的真诚更神圣的了。●诚者,圣人之本,百行之源也。

宋·周敦颐《通书》真诚,是杰出人物的根本,也是使百业兴旺的源泉。行(háng):职业,事务。

●君子乾乾不息于诚。宋·周敦颐《通书·乾坤益动》第三十一章 乾乾不息:自强不息。

君子为达到至诚而自强不息。●感人以诚不以伪。

清·方苞《方望溪先生全集》 诚:真诚。伪:虚假。

以真诚而不是以虚伪感动别人。●修身处世,一诚之外更无余事。

明·朱之瑜《诚诚二首》 修养自身品性,处理好人之间的关系,唯一靠的真诚。●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

《荀子·不苟》 圣人固然是无所不晓,但是不是真诚也不能感化万民。●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荀子·修身》 培养个人的品德,最主要的是个人的真诚。●至诚无息。

《礼记·中庸》 真诚是没有止境的。永远以真诚自勉。

●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修学:研讨学问。

杂:杂乱。为事:干事情。

●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没郎独占花魁》 刻薄:冷酷无情,不厚道。

为人忠厚不吃亏,为人刻薄无好处。●作事必须踏实地,为人切莫务虚名。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踏实地:比喻做事踏实、认真。虚名:空头的名声。

做事要踏实认真,不可追求空头的名声。●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

清·杜文澜《古谣谚》 有道德的人不损人而利己,不害人而求名。●廉者憎贪,信者疾伪。

《新唐书·陈子昂传》廉:清廉。 贪:贪污。

信:诚实。疾伪:痛恨虚伪的行为。

疾:憎恨,厌恶。清廉的人憎恨贪婪,诚实的人厌恶虚伪。

●天不容伪。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虚伪的言行,天道不容。

●巧伪不如拙诚。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篇》巧妙的虚伪不如守拙的真诚。

●华而不实,虚而无用。《韩非子·难言》 只有华美的外表而缺乏实际的内容,便空泛而不切合实用。

●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汉·荀悦《申鉴·俗嫌》 不听动听的话语,不相信不切实际的方法,不谋取浮华的名声,不作虚伪的事。

●大人不华,君子务实。汉·王符《潜夫论·叙录》卓越的人不追求虚有其表,有修养有名望的人致力于实际。

●自。

6.关于诚实的古诗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 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

——朱熹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卢照龄 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 张衡 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 李白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诸葛亮 君子忧道不忧贫。 —— 孔丘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 子贡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 荀况 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 韩非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诸葛亮 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 白居易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 魏徵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 李商隐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 王安石 侈则多欲。

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 司马光。

7.表示诚实的古诗词

1.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

《礼记·中庸》 只有天下最真诚的心才能感化人。 2.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离娄上》 真诚,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诚,是为人处世之理。 3.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周易·家人》 言:言谈。物:实际内容。

行:行为。恒:恒心。

君子说话有根据,做事有恒心。 4.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孔子家语·颜回·孔子语》 君子用行动来说话,小人则光说不做。 5.处己、事上、临下,皆当如诚为主。

明·薛瑄《读书录》 衡量自己,服膺上级,领导下属,都应当一概以真诚为准则。 6.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

唐·韩愈《原道》 正心、诚意:使心思纯正,意念真诚。将:打算。

有为:有所作为。想有所作为,必须真心诚意。

7.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唐·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 文士以德行为修养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诚摆在首位。

8.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唐·韩愈《原道》 想要在道德人品上进行修炼的人,首先要纯正自己的思想。

而要纯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9.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

宋·苏辙《三论分别邪正札子》 怀着极大真诚又勤勉地撰写文章,就可以感天动地,使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发生变化。 10.至诚则金石为开。

《西京杂记》卷五 至诚:极大的真诚。 金石为开:象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被感动了。

谓真诚最能感染人。 11.精诚所加,金石为亏。

汉·王充《论衡·感虚》 精诚:真诚。 亏:亏蚀。

只要真心诚意从事,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8.关于诚信的古诗句

●树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月影斜。

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深:指树的根扎得深。比喻为人正直、行为端正,就什么也不惧怕。

●无愧于事,不如无愧于身;无愧于身,不如无愧于心。清·石成金《传家宝》为人处世最要紧的是问心无愧。

●镜子明则尘埃不染,智明则邪恶不生。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能明辨是非,就能抑止邪恶行为的萌发。

●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谓为人要光明正大、忠诚老实。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唐·韩愈《原道》想要在道德人品上进行修炼的人,首先要纯正自己的思想。

而要纯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人之操履无若诚实。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操履:操守。诚实是人的最高品德。

●至诚则金石为开。《西京杂记》卷五 至诚:极大的真诚。

金石为开:象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被感动了。谓真诚最能感染人。

●精诚所加,金石为亏。汉·王充《论衡·感虚》 精诚:真诚。

亏:亏蚀。只要真心诚意从事,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诚之所感,触处皆通。宋·吴处厚《青厢杂记》 诚:真诚。

感:感触。真诚能感动一切。

●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宋·朱熹《仁说》 实行并保存真诚的心,这是人生美好的源头,行动美好的根本。

●金有一分铜铁之杂,则不精;德有一毫人伪之杂,则不纯矣。明·薛瑄《读书录·体验》 喻私心杂念影响人之德行的精纯。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明·王守仁《传习录》上 比喻修养品德必须培养好心性。

●人之生也直,心直则身直,可立地参天。明·王文禄《海沂子·真才》直:刚直,坦直。

立地参天:脚踏实地而高入云霄。心地刚直:可以光明磊落地自立于世。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唐·孟郊《游终南山》山中的隐士,自身纯正,虽然艰险,心中也感到坦然。

●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唐·李白《古风三十二首》难为桃李颜:很难具有桃红李白的鲜艳色彩。

比喻为人孤傲正直,不愿以诌容媚色取悦权贵。

9.有关诚信的诗句

1.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礼记·中庸》只有天下最真诚的心才能感化人。

2.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真诚,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诚,是为人处世之理。

3.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周易·家人》言:言谈。物:实际内容。行:行为。恒:恒心。君子说话有根据,做事有恒心。

4.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孔子家语“颜回”孔子语》君子用行动来说话,小人则光说不做。

5.处己、事上、临下,皆当如诚为主。明·薛瑄《读书录》衡量自己,服膺上级,领导下属,都应当一概以真诚为准则。

6.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唐·韩愈《原道》正心、诚意:使心思纯正,意念真诚。将:打算。有为:有所作为。想有所作为,必须真心诚意。

7.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唐·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文士以德行为修养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诚摆在首位。

8.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唐·韩愈《原道》想要在道德人品上进行修炼的人,首先要纯正自己的思想。而要纯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9.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宋·苏辙《三论分别邪正札子》怀着极大真诚又勤勉地撰写文章,就可以感天动地,使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发生变化。

10.至诚则金石为开。《西京杂记》卷五至诚:极大的真诚。金石为开:像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被感动了。谓真诚最能感染人。

扩展资料:

中西方诚信不同的地方:

由于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的差异,中西方在诚信之道上,不同之处有:“原善说”与“原罪说”

中国人的诚信之道建立在“原善说”的基础之上,儒家认为人类生而具有善性,具有仁爱的“良心”,只要通过自身修养即可求得诚信之道,认为诚信源于人类的“良知”。

西方的诚信之道则是建立在“原罪说”的基础之上,基督教认为人类生而有罪,所以种种灾难随着原罪而来到人间。因此,只有相信上帝是万物的终极真理,是至善的化身,是人类道德的最终根源。

著名神学家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e)认为,我们“只有照着信心而生活,而且我们只能够这样做,以我们的信心与祈祷,盼望那给我们以信心之上帝会帮助我们。”他认为信仰源于神。

奥古斯丁以《圣经》中的“诚信即智慧”为根据,宣称信仰既高于理性,也高于知识,只有信仰才能给人类以真理,使人类道德完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诚信

10.关于诚信的古诗名句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解读]爱人的人别人总是爱他,尊敬别的人别人总是尊敬他。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往往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

要想受人敬爱,必须敬爱他人。恒:常常。

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左传·隐公三年》[解读]喜欢子女,应该用道义去教导他,不要让他走上邪路。

这是春秋时期卫国大夫石碏(què)劝谏卫庄公的话,卫庄公不听劝谏,他的宠子公子州吁终于招致杀身之祸。溺爱,会使子女走上邪路。

弗,不。纳:入,使入。

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解读]不要去挑剔别人的小毛病。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喜欢挑剔别人的小毛病就是自己的大缺点。求:找寻。

疵:毛病。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解读]不将对甲的怒气转到乙的头上,也不重犯同一种过失。许多人对自己的过失并不引起注意,甚至习以为常,若能像颜回那样该多好啊!迁怒:转移怒气。

贰:再,重。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离娄上》[解读]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画出矩形和圆形来。我们的生活,办事情,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否则,各行其是,准会乱了套。

规矩:规和矩,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比喻标准,法度。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子·牧民》[解读]粮仓充实,百姓才懂得礼节制度;衣食丰足,百姓才知道荣誉耻辱。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

治理国家的人,首先要考虑老百姓的生活。廪(lǐn):粮仓。

实:充实。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礼记·经解》[解读]事情开始时有很小的差错,若不及时纠正,最后就会造成大的错误。万事开头难,开头必须谨慎;搞科学研究必须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否则就会造成重大损失。

毫厘:为计量小单位,形容极少或极小。缪(miù):错误。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战国·楚·屈原《卜居》[解读]尺虽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虽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事物总有它的不足之处,智者也总有不明智的地方。

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不应求全责备,而应扬长避短。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解读]面临着仁义,就是老师,也不必同他谦让。这句话与“我爱我的老师,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语)的意思有些类似。

阐发仁义,捍卫真理,伸张正义等应该做的事,要积极主动地去做,绝不能推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下》[解读]拥有真理,合乎正义的就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违背真理、非正义的就很少得到帮助。它告诉我们,真理和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解读]如果只是独自一个人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讨论,就会孤陋寡闻。

事实证明, 学习伙伴有益于学习的进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解读]富贵不能使他的心惑乱,贫贱不能使他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只有做到了这三点才可以称得上是大丈夫。

孟子的这句话历代相传,激励了无数的中华儿女。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十月之交》[解读]高地变成山谷,深谷变成山陵。据科学推测,喜马拉雅山这个地方在七千万年以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多变。

也比喻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总是向它相反的方面转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解读]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先学好本领。

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鸿图。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论语·卫灵公》[解读]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这句话说的是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严格要求自己,进步就快;宽容别人,就会远离怨恨。躬自:自己。

“厚”后省略了一个“责”字。责:责备,要求。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解读]如果天天洗涤能使面容清洁新鲜,那就每天都要洗涤干净,保持清洁、新鲜,而且要日日都保持下去。

这句名言是商朝开国贤君汤刻在盘子上的铭文,叫“汤盘铭”。刻在洗涤的盘子上,天天可以看到,起警告、提醒、勉励的作用。

这里借指要让自己的道德修养、精神面貌永远是新鲜而清洁的。日新:这里指在道德上日日更新。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解读]木料经过木工用墨线(木工用具)划直线加工以后,就变直了;金属物品在磨刀石上磨砺后,就能锋利。

这两个比喻用来说明人经过学习磨练,自我反省,就会变得聪慧明智,不犯错误,也越来越坚强。砺(lì):磨刀石。

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礼记·大学》[解读]对你所喜欢的人,要知道他的缺点,不可偏袒;对你所厌恶的人,要知道他的优点,不可抹杀。

我们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不要感情用事,不要因为自己的好、恶而产生偏见。好(hào):喜爱。

前“恶”(è):缺陷和丑恶。后“恶”(wù):讨厌,憎恨。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解读]灾祸啊依存着幸福,幸福啊潜伏着灾祸。

它告诉我们,祸福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要居安。

1、沉着的心拥有诚实之言,书写着一首真实的诗。

2、一分诚信,十分努力,拼搏奋斗回报成功。

3、言出必行,实事求是,奔着诚信之路前进。

4、坚守底线,绝不放水,信守信用,未雨绸缪。

5、立志求学成圣人,诚信无比天地间。

6、言为心声,诚实是金,做人赢得尊重心。

7、诚信是最高礼仪,赢得人们的爱戴。

8、一语诚信,永不妥协,铭记忠诚,充满正气。

9、求是实践、信守承诺,秉承诚信,谦和真情。

10、自信而坚定,诚挚而真诚,脚踏实地,挥洒自如。

相关标签: 形容 诚信 诗句 合集 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