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诗文 > 正文

关于形容展翅高飞的诗句合集(通用)

2023-12-15 来源:互联网 【 字体:

1.表达“雄鹰展翅”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形容展翅高飞的诗句合集(通用)

1,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出自唐代:李白《上李邕》

白话文释义:大鹏一日从风而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之高。如果在风歇时停下来,其力量之大犹能将沧海之水簸干。

2,天边心胆架头身,欲拟飞腾未有因。万里碧霄终一去,不知谁是解绦人。——出自唐代:崔铉《咏架上鹰》

白话文释义:雄鹰心志在天边,身子却困在架子上,想要腾飞却没有机会和条件。最终总会翱翔在万里碧空之中,只是不知道谁是解开绳子的人。

3,凄风淅沥飞严霜,苍鹰上击翻曙光。云披雾裂虹霓断,霹雳掣电捎平冈。砉然劲翮剪荆棘,下攫狐兔腾苍茫。爪毛吻血百鸟逝,独立四顾时激昂。——出自唐代:柳宗元《笼鹰词》

白话文释义:萧瑟的秋风里飘飞着严霜,雄鹰展翅直上九霄迎接那曙光。铁翅冲破云雾,斩断长虹,挟带着雷电掠过平旷的山岗。忽然俯冲下来,披荆斩棘,抓起狐狸与兔子又重回九天之上。利爪存毛,钢喙沾血,百鸟纷纷躲藏,雄鹰环顾四周,无人能敌,不禁慷慨激昂。

4,耻将鸡并食,长与凤为群。一击九千仞,相期凌紫氛。——出自唐代:李白《赠郭季鹰》

白话文释义:你认为与群鸡争食物是可耻的,你只与凤凰般高雅的人为群。有朝一日,奋羽高飞九千仞,在紫氛氤氲的太空遨游。

5,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出自现代:**《沁园春·长沙》

白话文释义: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2.形容展翅翱翔的成语

展翅高飞、振翅翱翔、展翅高飞、鸿翔鸾起、鹏程万里等。

1、展翅高飞

【解释】:指鸟展开翅膀远远飞走了。亦比喻充分发挥才能,施展抱负。

【出自】: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这场哭,直哭得那铁佛伤心,石人落泪;风凄云惨,鹤唳猿啼。便是那树上的鸟儿,也忒楞楞展翅高飞。”

【译文】:这哭泣,直哭得那铁佛伤心,石人落泪;风凄说惨,鹤唳猿啼。就是那树上的鸟儿,的展翅高飞忒楞楞。

2、展翅翱翔

【解释】:振翅,鼓翼扑打,尤指扑打翅膀。常写有志气、努力向上的人。翱翔,在天空中任意飞翔。指有志气,一心向天空任意飞翔的人或物。

【出自】:明·徐霖《绣襦记·厌习风尘》:"鸾和凤并翱翔,云霞灿灿夺目光。"

【译文】:鸾鸟和凤凰一起翱翔,云霞灿烂灿烂夺目光芒。

3、展翅高飞

【解释】:指鸟展开翅膀远远飞走了。亦比喻充分发挥才能,施展抱负。

【出自】: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这场哭,直哭得那铁佛伤心,石人落泪;风凄云惨,鹤唳猿啼。便是那树上的鸟儿,也忒楞楞展翅高飞。”

【译文】:这哭泣,直哭得那铁佛伤心,石人落泪;风凄说惨,鹤唳猿啼。就是那树上的鸟儿,的展翅高飞忒楞楞。

4、鸿翔鸾起

【解释】:如鸿雁高翔,如凤鸾振起。比喻奋发有为,仕途得意。

【出自】:南朝·刘孝标《与宋玉山元思书》: “窃观先生未能鸿翔鸾起,腾霞跻汉;将由囿空桑麻,田无负郭。俛眉翕肩,以斯故尔。”

【译文】:我观察先生不能鸿翔鸾起,腾霞登汉;将由园林空麻,田没有辜负郭。低头翕肩,因为这样所以你。

5、鹏程万里

【解释】: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比喻前程远大。

【出自】:战国·庄子《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译文】:大鹏鸟在飞往南海的时候,水溅起来的浪花就有三千里之高,两个翅膀乘着盘旋向上的旋风而飞上九万里的高空。

3.有哪些诗句是告诉我们应该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像鸟儿一样展翅高飞

陶渊明通过一系列的飞鸟形象,我们可以领悟到陶渊明的思想历程。陶渊明在柴桑的农村里度过了少年时代,“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之一)、“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饮酒二十首》十六),便是那时的生活写照。陶渊明深受儒学浸染,胸怀壮志,希望能够建功立业。因此,他走出闭塞的家门,向往着美好的未来,创作了大量借鸟抒怀的作品。通过鸟意象的承载,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积极向上,追求建功立业的文人形象。

翼翼归鸟,晨去于林。远之八表,近憩云岑。(《归鸟》之一)鸟儿怀着宏伟的志向,一大早就离开了舒适的栖居地,大鹏展翅扶摇直上,奋勇向前。无际的万里长空是它驰骋的天地,飘渺的云端是它的理想居所。诗人崇高的理想追求、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抱负在鸟的搏击长空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联句》中,我们也能充分感受到这种搏击风云的豪情壮志, “鸣雁乘风去,去去当何极”。 “养色含津气,粲然有心理。”(《杂诗十二首》十二)宣告了这个有为青年开始了人生价值追求的历程,展开了宏大的抱负。气盛、志大、品高的陶渊明,开始像飞鸟一样展开翅膀,积极地追求建功立业。他的这种豪情壮志,在《杂诗十二首》(之五)中通过展翅高飞的飞鸟充分体现出来: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这是陶渊明暮年回忆自己的年轻时代所发的感慨,他年轻时就怀有“大济于苍生”之志,这种经世治国的远大志向,一直到晚年仍使他豪气横生。“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把治国平天下的“猛 志”比作展翅高飞的鸟儿,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陶渊明的豪情壮志,他希望能够有所作为。

这个时候历史给东晋带来一个时机,东晋宰相谢安遣其弟谢石、侄谢玄、次子谢琰抗秦,取得了淝水之战大捷,这给陶渊明带来了希望,激起他的满腔热血,决定忠心报国。 他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志向,“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 (《拟古九首》之八)。诗中透露出一股磅礴之气,年轻的诗人刚强奋发,慷慨激昂,怀揣爱 国之志,要求收复北方失土,统一中原,诗人渴望独自佩剑神游,为祖国统一一展豪侠之举。 陶渊明在崇高的理想和强烈抱负的思想支配下走上了仕途,然而“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社会使诗人在仕途中到处碰壁。于是诗人的理想和现实发生了矛盾,由此形成诗人五仕五隐的独特经历。以上供参考。

4.有关大鹏展翅的诗

上 李 邕 李 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 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 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 丈夫未可轻年少。 大鹏: 大鹏是《庄子·逍遥游》中的神鸟,传说这只神鸟其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其翼若垂天之云”,翅膀拍下水就是三千里,扶摇直上,可高达九万里。

大鹏鸟是庄子哲学中自由的象征,理想的图腾。李白年轻时胸怀大志,非常自负,又深受道家哲学的影响,心中充满了浪漫的幻想和宏伟的抱负。

在此诗中 ,他以“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自比,这只大鹏即使是不借助风的力量,以它的翅膀一搧,也能将沧溟之水一簸而干,这里极力夸张这只大鸟的神力。在这前四句诗中,诗人寥寥数笔,就勾划出一个力簸沧海的大鹏形象——也是年轻诗人自己的形象。

冥水 《庄子·逍遥游》“北溟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耶?” 畏后生: 这里用了《论语·子罕篇》中孔子的话:“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孔子如此说,是奖掖后进;李白如此说,是少年气盛。但这四句也只含一典,诗情激荡,不因用典而沉滞,也算极尽解嘲、辩解和宣泄之能事。

这首诗是以高飞远举的"大鹏"作为最重要的线索来展开的。而"大鹏"这一形象,对李白来说,具有一种特殊的象征意义。

我们打开《李太白集》,第一卷第一首作品就是《大鹏赋》。这篇开宗明义的辞赋最初是写于李白的年轻时期,有着明显的自比的性质,在《大鹏赋》的序言中,他直言不讳地表白:"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因著《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广。"文学作品中的大鹏形象最初是出现在先秦时期,同样是我国古代浪漫大师的庄子,在他的骇世名篇《逍遥游》中,以充满想象的浪漫之笔,创造了这一光照千秋的艺术形象:"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逍遥游》中的这只大鹏从北冥出发,展翅高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一直飞向南海。

这只被庄子的生花妙笔所创造的极富个性色彩和浪漫情调的大鹏,不屑与世俗同流合污,有着与寻常鸟类所无法想象的抱负和能力,这一切无疑对李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们知道,李白一生对自己的自视是非常高的,在这篇赋中,年轻的李白以大鹏自比,用激昂的笔触抒发了自己要让"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的非凡抱负。

后来李白在长安官场失意,受朝中权贵排挤,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之后,他也没有心灰意懒,大鹏的形象仍然活跃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最有名的是在《上李邕》中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这时的大鹏虽然已经不再像在《大鹏赋》中的那样目空一切,勇往直前了,但是尽管失败了,却仍然不甘寂寞,还在抗争拼搏,而到了《临路歌》中则已经是力不从心,有心无力地走到了命运的终点站了。从"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到"风歇时下,簸却沧溟"再到"中天摧兮力不济",以大鹏自许的浪漫天才李白即将走完一生的奋斗历程,虽然,他的生命力与冲击力在生命的不同阶段有高有低,但他的坚韧顽强却是与其相伴终生的。

早年的他,壮志凌云,"喷气则六合生电,洒毛则千里飞雪"(《大鹏赋》);离开长安后的他仍然不甘失败,向往着有一日能够东山再起,"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到了晚年,临终之际,他还在高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临路歌》)!八裔就是八方。这是在歌唱他当年就像一只展翅高飞的大鹏鸟,直冲九霄,其声势震动了四面八方。

在《大鹏赋》序中他也说过,要"神游八极之表",大鹏这种摆脱一切束缚,永远向往着高飞远振神游的形象,正是李白自身上下求索的最好艺术写照。不过,这一次李白却明白这已经成为了一个永远不可能实现的遗憾了,所以,接下来第二句是"中天摧兮力不济",可惜才飞到一半,却因为折断了翅膀,再也无力翱翔了。

《临路歌》开头的这两句诗可以说是艺术地概括了诗人李白一生的奋斗经历。早年受到过最高统治者的青睐,在长安朝廷中曾经万人瞩目,风光无限,那可真是"大鹏飞兮振八裔"!但最终还是因为疏于心计,被朝中的小人合力排挤出了朝廷,不得不远离了政治中心,虽然空有一腔豪情,却已是报国无门了,岂不就是"中天摧兮力不济"!这首诗是用楚辞体写就的,这种体裁从被屈原创造出的第一天起,就带有明显的悲剧色彩和极强的个性风格。

所以,李白用楚辞体诗歌来总结自己一生的经历与追求是再合适也不过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