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庄子警句大全 庄子廉洁警句
2023-08-20 来源:互联网 【 字体:大 中 小 】
庄子警句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庄子警句相关句子,欢迎阅读分享!
第1篇. 庄子名言庄子名言:一、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庄子·齐物论》解析: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
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二、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解析: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三、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庄子·逍遥游》解析: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从大舟与水的关系看,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求大学问,干大事业,必须打下坚实、深厚的基础。
四、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庄子。
大宗师》解析: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
这才是“莫逆之交”。五、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庄子·逍遥游》解析:厨师虽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仪是不会越过摆设祭品的几案,代替厨师去做的。此谓尽管庖人不尽职,尸祝也不必超越自己祭神的职权范围代他行事。
表现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成语“越俎代庖”即由此而来。六、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庄子·养生主》解析: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
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七、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庄子·人间世》解析: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
假借孔子教导颜回的话,来阐明一种处世之道。八、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
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齐物论》解析:世上一切事物,无不存在对立的另一面,无不存在对立的这一面。
从另一面看不明白的,从这一面就可以看得明白些。所以说,彼出于此,此也离不开彼。
即事物对立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
第2篇. 庄子的名言有那些庄子名言警句 一、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庄子·齐物论》 二、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庄子·养生主》 三、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四、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庄子。大宗师》 五、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庄子·养生主》 六、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庄子·人间世》 七、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
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齐物 论》 八、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人间世》 九、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
十、不以物挫志。——《庄子·天地》 十一、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庄子·骈拇》 十二、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天地》 十三、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
——《庄子·天运》 十四、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十五、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
故曰:"通天下一气耳。 ——《庄子·知北游》 十六、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庄子·知北游》 十七、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 十八、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
——《让王》 十九、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庄子·让王》 二十、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庄子·齐物论》 二一、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庄子·养生主》 二二、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山木》 二三、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二四、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逍遥游》 二五、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二六、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
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人间世》 二七、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
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
《人间世》 二八、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二九、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三十、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 三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
《让王》 三二、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刻意》 三三、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
《刻意》 三四、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刻意》 三五、扁子曰:“……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民。
……”《达生》 三六、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山木》 三七、黄帝曰:“……道不可致,德不可至。
仁可为也,义可亏也,礼相伪也。”《知北游》 三八、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
《山木》 三九、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四十、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四一、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四二、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四三、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四四、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四五、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
四六、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 四七、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四八、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四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第3篇. 庄子的名言警句有哪些一、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注定,因而甘心承受, 是道德的最高境界。二、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泉水干涸了, 两条鱼为了生存, 彼此用嘴里的湿气来喂对方, 苟延残喘。但与其在死亡边缘这样互相扶持, 还不如双方安定地回到大海, 互不相识的来得好。
三、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况且如果水积攒的不多不深,那么它也不能把大船浮起来。
四、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在这里是对的,在那里就是错的了。
五、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知道自己是愚昧的,并不是大的愚昧;知道自己是迷惑的,并不是大的迷惑。
六、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烛薪的燃烧是有限的,而火的传续下去却是没有穷尽的时候。
七、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之间的交情淡得像水一样清澈(纯洁)不含杂质,小人之间的交往甜得像甜酒一样。
第4篇. 庄子的名人名言庄子名言 “凡人心险于山川。”
“窃(盗窃)钩(钩环)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 “原(探究)天地之美,达(弄清)万物之理。”
“彷徨乎尘垢(世俗)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
“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天地一指,万物一马。”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人皆知有用之用(有用东西的用处),而莫知无用之用(无用东西的用处)也。”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白马跳过缝隙),忽然(一晃而过)而已。”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庄子·胠箧》)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庄子·逍遥游》)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朴素而天下莫能与这争美。”
“彷徨乎尘垢(世俗)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 “独(独自)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傲视鄙倪)于万物”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 “傍(依傍)日月,挟(怀藏)宇宙,游乎尘垢(世俗)之外”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鹪鹩鸟在深林中筑巢,不过占用一枝之地足矣,何必要拥有整个森林?鼹鼠在河边饮水,不过以喝饱肚子为限,何必要占有整个河流?)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在遥远的姑射山,有神人居住。
他肌肤如冰雪洁白,风姿绰约如处女,不食人间五谷,餐风饮露。腾云驾雾,驱驰日月,而奔驰畅游于宇宙之外) “形(肉体)固可使如槁木(枯木),心固可使如死灰” “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臬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世人终生奔波于名利而不见有所作用,疲惫不堪而不知自己的归宿,太悲哀了)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此即彼,彼即此,彼无是非的区别,此也无是非的区别) “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对人间之外的事,圣人暂且悬置它而不探讨;对人间之内的事,圣人陈述它但不主观地评判) “昔者庄周梦为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过去,我庄周梦见了蝴蝶,栩栩然飞行的蝴蝶。
……但醒来之后,我搞不清是我庄周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我庄周)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我们的生命有限,而知识无限,以有限对付无限,必然陷入困境) “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事之变,命之行也” “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经常因循)自然” “古之真人,其寝(睡觉)不梦,其觉(醒来)无忧,其食不甘(吃饭不耽于滋味),其息(呼吸)深深” “古之真人,不知悦生(不庆幸活着),不知恶死(不忧患要死)” “不以心捐道(不以主观改变客观),不以人助天(不以人为妨碍自然),是之谓真人” “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不如两忘而化其道”(鱼儿与其以唾沫相互湿润,艰难活命,不如相互忘却,遨游于江湖自然之中;与其赞誉尧舜明君、指摘桀纣暴君,不如忘却是非,回归自然之道) “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大地载着我的形体,使我生活劳苦,使我老年逸乐,最终以死使我得以休息) “生为附赘悬疣,死为决疣溃痈”(生为累赘,死为解脱) “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鱼而忘情于江湖,人忘情于自由之道) “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道,此谓坐忘”(不奔走操劳,去掉聪明才智,忘掉肉体,摒弃知识,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叫做坐忘) “乘夫莽眇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垠之野”(乘骑渺茫之鸟,出于宇宙深处,遨游于虚无之境,倘佯于无限之野)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境界最高的人,其心如镜子,照物而无情,不将就,不奉迎,不掩藏感情,所以他能轻视外物,用心不伤) “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当今的仁人志士,举目远望而生忧患之心) “不仁之人,决性命之情(指放纵欲望)而饕(贪婪于)富贵” “天下莫不以物(外物)易(改变)其性(本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为蝇头小利而献身),士(知识者)则以身殉(牺牲于)名,丈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伤害本性),以身为殉。
第5篇. 《庄子》中的名句有什么一、“凡人心险于山川”––––––二千多年前的庄子即有此语,怪不得中国人只有心思探索人,没有心思探索自然山川了。
二、“窃(盗窃)钩(钩环)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中国人没有真理意识,只有效忠于皇帝的“正气”意识,以及权力意识,权力可垄断真理。 三、“原(探究)天地之美,达(弄清)万物之理”–––––––事实上,中国人只对“原天地之美”感兴趣,对人世间之外的理没有兴趣。
四、“彷徨乎尘垢(世俗)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像庄子这样的知识分子与生产劳动脱离,所研究的东西也太清虚消极,其个人的成就虽伟大,但对民族却是悲剧。 五、“独(独自)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傲视鄙倪)于万物”–––––––中国人于宇宙大自然只有精神交流的关系,没有征服探索的欲望。
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一幅小农经济的画图。 七、“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庄子此语的意思是,不以长寿为乐,不以早夭为悲,不以通达为荣,不以穷困为耻。
随遇而安,知天乐命,使国人丧失了进取心。 八、“傍(依傍)日月,挟(怀藏)宇宙,游乎尘垢(世俗)之外”––––––归隐江湖思想使得中国人往往缺乏“我有入世的胆量,下界的苦乐我要一概担当”的勇气。
九、“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天人合一思想产生不了探索大自然的观念,产生不了近代科学。 十、“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举世赞誉也不感到得意,举世非议也不感到沮丧)–––––––中国人都给平均化、标准化、中庸化了,很少有像庄子这样的独立特行的人。
十一、“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境界最高的人不感到自己的存在,神人不追求建功立业,圣人不希求名声)––––––中国人的名利思想极重,所以,有人站出来反对名利。 十二、“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鹪鹩鸟在深林中筑巢,不过占用一枝之地足矣,何必要拥有整个森林?鼹鼠在河边饮水,不过以喝饱肚子为限,何必要占有整个河流?)–––––––知足,是儒家、道家共同的思想,也是农业社会的反映。
十三、“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在遥远的姑射山,有神人居住。
他肌肤如冰雪洁白,风姿绰约如处女,不食人间五谷,餐风饮露。腾云驾雾,驱驰日月,而奔驰畅游于宇宙之外)–––––––中国社会太黑暗,所以,有同流合污之俗人,也有冰清玉洁之隐士,唯独没有敢于入世、挑战社会、进行抗争的勇士。
十四、“形(肉体)固可使如槁木(枯木),心固可使如死灰”–––––––避世以至于槁木死灰,如佛教成佛之涅盘,这大概是东方人的悲观主义吧? 十五、“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臬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世人终生奔波于名利而不见有所作用,疲惫不堪而不知自己的归宿,太悲哀了)–––––––庄子反对为名利而操劳奔波,可是老百姓为了糊口不疲于奔命行吗? 十六、“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此即彼,彼即此,彼无是非的区别,此也无是非的区别)––––––:中国人没有多少是非观念、真理意识,诸子百家都是教导人们混淆是非,不辨善恶,或以恶为善(如儒家以束缚人之恶德为善德,法家以暴力、诡计为善行)。
十七、“天地一指,万物一马”(天地只有一种元素,万物纷纷也只是一类)––––––针对名家白马非马的争论,庄子“齐万物”,认为万物一马。在这种浑沌主义、相对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当然不可能产生柏拉图之灵肉二元主义、亚里斯多德之植物分类、物理探索。
十八、“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对人间之外的事,圣人暂且悬置它而不探讨;对人间之内的事,圣人陈述它但不主观地评判)–––––对于六合之外、世俗之外、形而上的东西,中国人没有探索的欲望,所以,科技离不开眼前的实用,哲学只有世俗主义的思想。 十九、“昔者庄周梦为蝶,栩栩然蝴蝶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过去,我庄周梦见了蝴蝶,栩栩然飞行的蝴蝶。……但醒来之后,我搞不清是我庄周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我庄周)––––––中国哲学家的思想也模糊如梦,飘飘渺渺,混混顿顿,没有严密的思维。
二十、“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我们的生命有限,而知识无限,以有限对付无限,必然陷入困境)––––––––庄子也主张“不学”,以保真养神,对付知识的无涯。大概对于中国人所探讨的人际而言,知识也没什么用处,惟有经验足矣。
西方人重点探讨的是自然界,这时才能体现出知识的用处,所以,西方名言称:知识就是力量。 二一、“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做好事不要做得出名,做坏事不要触犯刑律。沿规律窍门而生存。
这样,可以永保身体健康,可以保全性命,可以存养亲人,可以享尽天年)–––––––庄子既反对使用谋略,同时他又是大谋略家,也可以说是市侩,精于谋生处世。也许,他的沿窍门生存的思想是现实逼出来的。
22。
第6篇. 庄子的警句“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臬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世人终生奔波于名利而不见有所作用,疲惫不堪而不知自己的归宿,太悲哀了)––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此即彼,彼即此,彼无是非的区别,此也无是非的区别)–––––
“天地一指,万物一马”(天地只有一种元素,万物纷纷也只是一类)–
“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对人间之外的事,圣人暂且悬置它而不探讨;对人间之内的事,圣人陈述它但不主观地评判)–
“昔者庄周梦为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过去,我庄周梦见了蝴蝶,栩栩然飞行的蝴蝶。……但醒来之后,我搞不清是我庄周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我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我们的生命有限,而知识无限,以有限对付无限,必然陷入困境)–––
第7篇. 庄子名言名句大全一、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
二、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三、见笑于大方之家。
四、《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五、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六、名也者,相札也;知也者,争之器也。 七、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
八、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九、鸟兽不厌高,鱼鳖不厌深。 十、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十一、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 十二、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十三、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十四、无迁令无劝成。
十五、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十六、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官为贤。
十七、德有所长,形有所忘。 十八、若白驹之过隙。
十九、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
二十、刀刃若新发于硎。 二一、鉴明则尘垢不止。
二二、形莫若就心莫若和,意有所至爱有所亡。 二三、不知其所以然。
二四、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二五、人皆知有用之用,莫知无用之用 二六、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
二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二八、得鱼而忘荃,得意而忘言。
二九、逐万物而不还。 三十、化腐朽为神奇。
三一、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 三二、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三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 三四、相啕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三五、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三六、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三七、形如槁木,心如死灰。 三八、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三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四十、盖之如天,容之如地。 四一、仁义之端,是非之途。
四二、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四三、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
四四、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四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四六、鲁酒薄而邯郸围。 四七、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
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四八、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四九、大而无当,往而不返。 五十、遁天倍情,忘其所受。
五一、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五二、存己而后存人。
五三、忿设无由,巧言偏辞。 五四、游于羿之彀中。
五五、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五六、水行莫如用舟,而陆行莫如用车。
以舟之可行于水也,而求推之于陆,则没世不行寻常。 五七、德荡乎名知出乎争。
五八、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 五九、顺我者生,逆我者死。
六十、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六一、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六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六三、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
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
六四、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六五、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六六、寡不道以欢成有德者能之。 六七、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六八、天地一指,万物一马。 六九、丘山积卑而为高,江河合水而为大。
七十、忘其肝胆,遗其耳目。 七一、何谓道?有天道,有人道。
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
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 七二、螳螂之怒臂以当车轶,则必不胜任矣。
七三、知足者不以利自累。 七四、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七五、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吾葬具岂不备邪? 七六、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七七、生有涯而知无涯。 七八、人之貌有与也。
七九、相嘘以湿。相濡以沫。
八十、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 八一、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
八二、以管窥天,以锥刺地。 八三、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
八四、安时处顺,哀乐不入,谓之县解。 八五、君子之交淡如水。
八六、官知止而神欲行。 八七、临大难而不惧。
八八、众人重利,廉士重名。 八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九十、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九一、大道不称,大辩不言。 九二、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第8篇. 庄子的名言警句有哪些庄子名言警句一、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庄子·齐物论》二、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庄子·养生主》三、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四、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庄子。大宗师》五、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庄子·养生主》六、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庄子·人间世》七、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
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齐物 论》八、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人间世》九、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
十、不以物挫志。——《庄子·天地》十一、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庄子·骈拇》十二、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天地》十三、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
——《庄子·天运》十四、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十五、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
故曰:"通天下一气耳。 ——《庄子·知北游》十六、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庄子·知北游》十七、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十八、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
——《让王》十九、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庄子·让王》二十、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庄子·齐物论》二一、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庄子·养生主》二二、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山木》二三、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二四、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逍遥游》二五、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二六、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
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人间世》二七、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
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
《人间世》二八、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二九、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三十、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三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
《让王》三二、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刻意》三三、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
《刻意》三四、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刻意》三五、扁子曰:“……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民。
……”《达生》三六、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山木》三七、黄帝曰:“……道不可致,德不可至。
仁可为也,义可亏也,礼相伪也。”《知北游》三八、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
《山木》三九、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四十、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四一、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四二、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四三、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四四、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四五、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
四六、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四七、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四八、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四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便会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识,便会弄得更加疲困不堪!五十、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
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名是相互倾轧的原因;智是相互斗争的手段。
两者是凶器,是不可以尽行的。)五一、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
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
(天下有道,圣人可以成就事业;天下无道,圣人只能保全生命。现在这个时代,仅仅可以避开刑戮。
幸福不过像羽毛那样轻,不知怎样才可以去承受;祸患重得像大地一样,不知怎样才能避免。)五二、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但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五三、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泉水干了,好多鱼被困在陆地上,相互用嘴吐气,用吐沫相互沾湿,这就莫如在江湖中生活自由自在,相互忘掉。)五四、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大自然给我形体,用生使我操劳,用老使我清闲,用死使我安息。
所以称善我生存的,也同样称善我的死亡。五五、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
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
第9篇. 庄子名言名句“凡人心险于山川”––––––二千多年前的庄子即有此语,怪不得中国人只有心思探索人,没有心思探索自然山川了。
“窃(盗窃)钩(钩环)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中国人没有真理意识,只有效忠于皇帝的“正气”意识,以及权力意识,权力可垄断真理。
“原(探究)天地之美,达(弄清)万物之理”–––––––事实上,中国人只对“原天地之美”感兴趣,对人世间之外的理没有兴趣。
“彷徨乎尘垢(世俗)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像庄子这样的知识分子与生产劳动脱离,所研究的东西也太清虚消极,其个人的成就虽伟大,但对民族却是悲剧。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一幅小农经济的画图。
“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庄子此语的意思是,不以长寿为乐,不以早夭为悲,不以通达为荣,不以穷困为耻。随遇而安,知天乐命,使国人丧失了进取心。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天人合一思想产生不了探索大自然的观念,产生不了近代科学。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举世赞誉也不感到得意,举世非议也不感到沮丧)–––––––中国人都给平均化、标准化、中庸化了,很少有像庄子这样的独立特行的人。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境界最高的人不感到自己的存在,神人不追求建功立业,圣人不希求名声)––––––中国人的名利思想极重,所以,有人站出来反对名利。
“天地一指,万物一马”(天地只有一种元素,万物纷纷也只是一类)––––––针对名家白马非马的争论,庄子“齐万物”,认为万物一马。在这种浑沌主义、相对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当然不可能产生柏拉图之灵肉二元主义、亚里斯多德之植物分类、物理探索。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做好事不要做得出名,做坏事不要触犯刑律。沿规律窍门而生存。这样,可以永保身体健康,可以保全性命,可以存养亲人,可以享尽天年)–––––––庄子既反对使用谋略,同时他又是大谋略家,也可以说是市侩,精于谋生处世。也许,他的沿窍门生存的思想是现实逼出来的。
“人皆知有用之用(有用东西的用处),而莫知无用之用(无用东西的用处)也”–––––––庄子发现了无用之用,就是远离官场、名利,崇高自我,同时也放弃社会责任,任由暴政横行。
第10篇. 《庄子》名句有庄子名句欣赏 一、“凡人心险于山川”––––––二千多年前的庄子即有此语,怪不得中国人只有心思探索人,没有心思探索自然山川了。
二、“窃(盗窃)钩(钩环)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中国人没有真理意识,只有效忠于皇帝的“正气”意识,以及权力意识,权力可垄断真理。 三、“原(探究)天地之美,达(弄清)万物之理”–––––––事实上,中国人只对“原天地之美”感兴趣,对人世间之外的理没有兴趣。
四、“彷徨乎尘垢(世俗)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像庄子这样的知识分子与生产劳动脱离,所研究的东西也太清虚消极,其个人的成就虽伟大,但对民族却是悲剧。 五、“独(独自)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傲视鄙倪)于万物”–––––––中国人于宇宙大自然只有精神交流的关系,没有征服探索的欲望。
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一幅小农经济的画图。 七、“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庄子此语的意思是,不以长寿为乐,不以早夭为悲,不以通达为荣,不以穷困为耻。
随遇而安,知天乐命,使国人丧失了进取心。 八、“傍(依傍)日月,挟(怀藏)宇宙,游乎尘垢(世俗)之外”––––––归隐江湖思想使得中国人往往缺乏“我有入世的胆量,下界的苦乐我要一概担当”的勇气。
九、“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天人合一思想产生不了探索大自然的观念,产生不了近代科学。 十、“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举世赞誉也不感到得意,举世非议也不感到沮丧)–––––––中国人都给平均化、标准化、中庸化了,很少有像庄子这样的独立特行的人。
十一、“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境界最高的人不感到自己的存在,神人不追求建功立业,圣人不希求名声)––––––中国人的名利思想极重,所以,有人站出来反对名利。 十二、“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鹪鹩鸟在深林中筑巢,不过占用一枝之地足矣,何必要拥有整个森林?鼹鼠在河边饮水,不过以喝饱肚子为限,何必要占有整个河流?)–––––––知足,是儒家、道家共同的思想,也是农业社会的反映。
十三、“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在遥远的姑射山,有神人居住。
他肌肤如冰雪洁白,风姿绰约如处女,不食人间五谷,餐风饮露。腾云驾雾,驱驰日月,而奔驰畅游于宇宙之外)–––––––中国社会太黑暗,所以,有同流合污之俗人,也有冰清玉洁之隐士,唯独没有敢于入世、挑战社会、进行抗争的勇士。
十四、“形(肉体)固可使如槁木(枯木),心固可使如死灰”–––––––避世以至于槁木死灰,如佛教成佛之涅盘,这大概是东方人的悲观主义吧? 十五、“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臬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世人终生奔波于名利而不见有所作用,疲惫不堪而不知自己的归宿,太悲哀了)–––––––庄子反对为名利而操劳奔波,可是老百姓为了糊口不疲于奔命行吗? 十六、“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此即彼,彼即此,彼无是非的区别,此也无是非的区别)––––––:中国人没有多少是非观念、真理意识,诸子百家都是教导人们混淆是非,不辨善恶,或以恶为善(如儒家以束缚人之恶德为善德,法家以暴力、诡计为善行)。
十七、“天地一指,万物一马”(天地只有一种元素,万物纷纷也只是一类)––––––针对名家白马非马的争论,庄子“齐万物”,认为万物一马。在这种浑沌主义、相对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当然不可能产生柏拉图之灵肉二元主义、亚里斯多德之植物分类、物理探索。
十八、“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对人间之外的事,圣人暂且悬置它而不探讨;对人间之内的事,圣人陈述它但不主观地评判)–––––对于六合之外、世俗之外、形而上的东西,中国人没有探索的欲望,所以,科技离不开眼前的实用,哲学只有世俗主义的思想。 十九、“昔者庄周梦为蝶,栩栩然蝴蝶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过去,我庄周梦见了蝴蝶,栩栩然飞行的蝴蝶。……但醒来之后,我搞不清是我庄周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我庄周)––––––中国哲学家的思想也模糊如梦,飘飘渺渺,混混顿顿,没有严密的思维。
二十、“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我们的生命有限,而知识无限,以有限对付无限,必然陷入困境)––––––––庄子也主张“不学”,以保真养神,对付知识的无涯。大概对于中国人所探讨的人际而言,知识也没什么用处,惟有经验足矣。
西方人重点探讨的是自然界,这时才能体现出知识的用处,所以,西方名言称:知识就是力量。 二一、“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做好事不要做得出名,做坏事不要触犯刑律。沿规律窍门而生存。
这样,可以永保身体健康,可以保全性命,可以存养亲人,可以享尽天年)–––––––庄子既反对使用谋略,同时他又是大谋略家,也可以说是市侩,精于谋生处世。也许,他的沿窍门生存的思想是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