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诗文 > 正文

关于形容人落伍的诗句合集(优选) 形容落伍的网络语言

2023-11-08 来源:互联网 【 字体:

关于形容人落伍的诗句合集(优选)

关于形容人落伍的诗句合集(优选) 形容落伍的网络语言

1.形容落后的诗句

《自勉》

年代: 唐 作者: 齐己

试算平生事,中年欠五年。知非未落后,读易尚加前。

分受诗魔役,宁容俗态牵。闲吟见秋水,数只钓鱼船。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年代: 唐 作者: 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端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抛球乐》

年代: 唐 作者: 刘禹锡

春早见花枝,朝朝恨发迟。

及看花落后,却忆未开时。

幸有抛球乐,一杯君莫辞。

《同友人寻涧花》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闻有涧底花,贳得村中酒。

与君来校迟,已逢摇落后。

临觞有遗恨,怅望空溪口。

记取花发时,期君重携手。

我生日日老,春色年年有。

且作来岁期,不知身健否?

《醒后》

年代: 唐 作者: 刘驾

醉卧芳草间,酒醒日落后。壶觞半倾覆,客去应已久。

不记折花时,何得花在手。

2.形容落伍的成语

【甘处下流】:甘愿处于下流。比喻甘居落后。

【甘分随时】:甘愿顺随时世环境。

【甘居下流】:甘愿处于河流的下游。比喻甘居落后。

【甘冒虎口】:指甘愿冒着生命危险。

【甘死如饴】:甘:情愿;饴:饴糖。甘愿去死,就像吃糖一般。形容不怕死,把死作为快事。

【甘为戎首】:甘:情愿,甘愿;为:做;戎:军事,征伐;戎首:挑起战争的人。甘愿当战争的主谋。

【甘之如饴】:甘:甜;饴:麦芽糖浆。感到象糖那样甜。指为了从事某种工作,甘愿承受艰难、痛苦。

【甘之若素】:若素:就像往常一样。虽然遭受不平,但甘愿承受,就像平素一样。

【甘之若饴】:甘:以为甘;饴:甜。把它看成像糖那样甜。比喻甘愿承担艰苦的事情和作出牺牲。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横眉:怒目而视;千夫指:众人都指责;孺子牛:甘为为人服务的人。指对待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愿服务。

【孺子牛】:孺子:儿童。儿童游戏时牵着走的由大人扮成的牛。比喻甘愿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

【舍安就危】:就:靠。舍弃安逸而去接近危险。指为某种目的,甘愿面临危险。

【士为知己者死】:知己者:了解自己,信用自己的人。指甘愿为赏识自己、栽培自己的人献身。

【誓不甘休】:誓:发誓;甘休:甘愿罢休。表示要坚持到底,决不善罢甘休。

【束身就缚】:束:捆。束身:自缚。缚:捆绑。比喻不加抵抗,甘愿被人擒捉。

【束手就缚】:比喻不加抵抗,甘愿被人擒捉。同“束身就缚”。

【束手受戮】:戮:杀。捆起自己,等待被杀。指不作任何抵抗,甘愿等死。

【束手受刃】:束:捆绑;刃:杀。捆起自己,等待被杀。指不作任何抵抗,甘愿等死。

【为天下谷】:谷:山川。指甘愿作天下的川谷,不为世人所知道,与世无争。

【钻刀立誓】:钻刀:古代立誓仪式,立誓人要从刀门下钻过,表示如果负盟,甘愿死于刀刃之下。形容立誓定盟之真诚。

3.形容人落后的成语

【奋起直追】:振作起来,紧紧赶上去。

【急起直追】:立即行动起来,努力追赶上去。

【见德思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同“见贤思齐”。

【见贤思齐】: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剑及屦及】:屦:鞋;及:赶上。形容行动坚决迅速。

【屦及剑及】:屦:鞋;及:赶上。形容行动坚决、迅速。

【来者可追】:可追:可以补救。过去的事已无法挽回,但是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赶上

4.表达告别的诗句

送兄七岁女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

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飞。这首诗表达小作者送别哥哥时依恋不舍的深情。

哥哥要上路了,天边秋云初起,天色灰蒙蒙的;分别处的路亭周围,树叶纷纷飘落,气氛萧索。令人感叹的是人不能跟大雁一样,雁行能一起飞向远方,而此时我们兄妹却不能同去远地。

诗中写景的气氛与离别时的心情相应,兄妹不忍分离与雁行齐飞相对照,显得自然,真挚。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青翠的山峦横在外城的北面,静静的白水绕城东潺潺流过。

在此地一分别,就像蓬草随风飞转,万里远行。你像天上的浮云飘忽不定,我就如落日依山那样对你依依不舍。

我们在马上相互挥手告别,那马儿也不愿分离而禁不住萧萧长鸣。这首诗像一幅油画,人情美与自然美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

全诗豁达乐观,情意深切。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北国千里,满天的阴云使白日显得昏昏暗暗,北风吹来,大雁在分飞的雪花里朝南方飞去。不要忧愁前面路上没有知心朋友,天下有谁不认识您呢?前两句写的北国风光,所绘之景烘托出诗人送别董大时的失意心情,后两句则对友人进行安慰与鼓励,慷慨激昂,落落大方,是一首出自肺腑的感人的赠别诗。

易水送别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当年荆轲在这里告别燕太子丹入秦刺杀秦王,临行时,壮士慷慨激昂,怒发冲冠。如今古代的壮士早已死去,但这里的水还是像当年一样冰冷。

这首诗与一般的送别诗的那种伤感情绪不同,诗人对古代壮士的追怀,似乎在激励友人也要学习荆轲去干一番事业。赠别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分别的时候,分明是多情的,总觉得难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而感到好似无情。

别宴上想要强颜欢笑,却笑不成。宴席上的蜡烛好像也理解我们的惜别之心,替我们垂泪点点滴滴一直到天明。

诗人借物抒情,表达了与友人分别时那难舍难分的深沉而真挚的感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 白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由衷佩服孟浩然。

首先是佩服其人品。这有《赠孟浩然》可证:吾爱孟夫子 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 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 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其次,也佩服孟浩然的诗歌艺术。

孟作《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出谷未停午 到家日已昏回瞻下山路 但见牛羊群樵子暗相失 草虫寒不闻衡门犹未掩 伫立待夫君写自己凝情望着“下山路”,所见所闻一桩一件地在眼前和耳边飘过,在心底则漾起种种的情感波澜,无非是要传达出对那位落伍朋友的关切。那种痴痴守望的神情如在目前。

李白那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正是灵活运用这一手法的出色的汇报演出。至于前两句,西辞的是“黄鹤楼”,东下的是“扬州”,都带着“迷花不事君”的潇洒,作为客体的孟浩然之神跃然纸上,而“徒此揖清芬”的情意也跃然纸上了。

这首诗和《送元二使安西》大不相同:它没有普泛性,是只能送给孟浩然一个人的。喜见外弟又言别李 益十年离乱后 长大一重逢问姓惊初见 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 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 秋山又几重事态原是这样:李益与表弟邂逅于旅途,问姓称名才相认,皆大惊喜。

但如果按照这个次序来写,诗情汹涌处就被平庸的叙述掩盖了。诗人把“十年离乱后,长大一重逢”放在前头,反映着他自己被触动之深,也更能唤起读者悲悯人生苦难的心思。

“问姓”两句非常细腻:初见而“惊”,实际心中已经有个揣测,于是去“问”对方姓名——我们要是把这一联作互文句来看,当时那种“请教台甫”的情景就如在目前了。而当对方一说出姓名,他就不免端详着表弟勾起串串回忆。

其后竟日长谈,亲情浓浓的,时光飞逝,会少离多,读者自会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灌注其中,为之惊喜,为之叹息。然而乐事还来不及充分高扬,诗人的心却早已被次日的离别折磨了。

他凝想着来日的巴陵道上,依旧是孤身一人,过了一山又一山,一山放出一山拦,就未免沮丧得很了。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 勃城阙辅三秦 烽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唐代士大夫阶级其实都以能“致君尧舜上”、作“帝王师”为人生最高价值的实现。

因此,他们做官也要做京官,外放就有失落感。这首诗中的送人者和被送者都有这种“恋京情结”,故而对送别处的长安城依依不舍,而向将要赴任的方向一望,就觉得特别的风烟迷漫。

送人者安慰被送者,又特别点明自己“同是宦游人”,等待着自己的也许同样是外放的命运。命运既然相同,那就心有灵犀,什么悲哀都能分担了。

然而初唐士子毕竟有乐观的底色,因此很快就能摆脱悲切切的情调,喊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豪言壮语。我们仿佛看到他坚定地把手一挥,就把前面的万缕愁思通通斩断。

这首诗的起承转合是最规范的。一、二句点出送别之地,三、四句承接着传达离别之愁,五、六句摆脱离愁转向乐观。

相关标签: 形容 落伍 诗句 合集 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