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诗句形容杖头木偶
2023-10-31 来源:互联网 【 字体:大 中 小 】
关于有什么诗句形容杖头木偶地吗合集(优选)
郑板桥在《咏傀儡》一诗中写道:
笑尔胸中无一物,
本来朽木制为身。
衣冠也学诗文辈,
面貌能惊市井人。
得意那知当局丑,
旁观莫认戏场真。
纵教四肢能灵活,
不藉提撕不屈伸。
这首诗除了讽喻时俗外,也对堤线木偶艺术作了惟妙惟肖的描绘。
以下的一则,也勉强算吧:
《咏傀儡》 杨亿
鲍老当筵笑郭郎,笑他舞袖太郎当。
若教鲍老当筵舞,转更郎当舞袖长。
杨亿是宋初西昆体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其诗,如《泪》、《无 题》等组诗,颇能反映出西昆体诗的特点。不过,其中也有与西昆体迥异之作。上录《咏傀儡》便是一首别有风味的佳构。
这首诗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咏傀儡以言情,形象生动,耐人咀嚼。 诗题《咏傀儡》,意为吟咏木偶戏中的木偶。诗的前两句“鲍老当筵笑郭郎,笑他舞袖太郎当”,“鲍老”,是宋代戏剧中的角色;“郭郎”,是戏剧中的丑角,诗中系指木偶戏中的木偶。这里,着墨无多,却使鲍老与郭郎的形象跃然纸上。诗人写鲍老,突出一个“笑”字;写郭郎,则紧扣其“舞袖太郎当”(衣服宽大,与身材不称)。透过这两行诗,我们仿佛目睹鲍老当筵笑郭郎的笑容,耳闻其笑语,也
仿佛看到郭郎甩动着宽长的衣袖机械起舞的舞姿。
诗的后两句“若教鲍老当筵舞,转更郎当舞袖长”,笔锋一转,作出假设:倘若让鲍老当筵舞,则鲍老的舞袖较之郭郎反而更显得宽长。这两行诗,令人读后忍俊不禁:哦,原来那个讥笑郭郎舞袖太郎当的鲍老,其舞袖更为郎当。这样,鲍老就成了一个缺乏自知之明的
角色,他对郭郎的讥笑,也就变为他的自我嘲笑。
显然,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色是寓讥刺于幽默之中,诗旨不在写鲍老笑郭郎舞袖太郎当,而在讥刺鲍老缺乏自知之明,以及傀儡的身不由己。但诗人不是以一副严肃的面孔,声色俱厉地呵斥之,而是面露笑容,说出蕴藏着讥刺锋芒的幽默话来,从而,令人于一阵轻松发笑之后,陷入沉思,有所领悟。这种寓讥刺于幽默之中的艺术,较之直露讥刺锋芒要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2.杖开头的成语【成语】: 杖策窥园
【拼音】: zhǎng cè kuī yuán
【解释】: 杖策:拄杖。扶着拐杖,也要去园中看看。指不读死书,而是要观察、了解社会。
【成语】: 杖莫如信
【拼音】: zhàng mò rú xìn
【解释】: 杖:通“仗”,凭借。可仗恃的莫过于守信用。
希望能帮你!
【成语】: 杖钺一方
【拼音】: zhǎng yuè yī fāng
【解释】: 钺:古兵器。在一方手持大钺。比喻掌握兵权或驻扎一方。
【成语】: 杖节把钺
【拼音】: zhǎng jié bǎ yuè
【解释】: 杖节:古代大臣出使或大将出征时,皇帝授予的权杖;钺:古兵器。既有皇帝授予的符节,又有极大的兵权。形容权力很大。
3.描写簪子的诗句有哪些描写簪子的诗句有
1. 黄花满泛渊明酒,白发仍簪子夏冠。《九日和杜子美韵》年代: 宋 作者: 章至谦
2. 身闲不束休文带,发短聊簪子夏冠。《山人》年代: 宋 作者: 郑刚中
3. 斜梢待得人来后,簪向乌云仔细看。《鹧鸪天·春入江梅破晚寒》年代: 宋 作者: 无名氏
4. 珍重此时祝,何日盍朋簪。《水调歌头·何以作公寿》年代: 宋 作者: 无名氏
5. 从今不复梦承恩,且自簪花,坐赏镜中人。《虞美人·碧苔深锁长门路》年代: 近代 作者: 王国维
4.描写"拐杖"的词语有哪些描写拐杖的词语
【盲者失杖】:杖:手杖,拐杖。瞎子失去了拐杖。比喻失去依靠。
【杖策窥园】:杖策:拄杖。扶着拐杖,也要去园中看看。指不读死书,而是要观察、了解社会。
【成语名字】盲者失杖
【汉语拼音】máng zhě shī zhàng
【近义词】:茫然若失、若有所失
【反义词】: 怡然自若、晏然自若、言笑自若、泰然自若 、临危不乱
【成语出处】陈亮文:“惘然若盲者失杖。”
【成语解释】盲人失去所依靠的拐杖。比喻失去依赖,不知所措的样子。
【盲者失杖的成语故事】
盲人笑着说:“如您所言,这是只知盲人的盲,却不知不瞎的人全都是瞎子啊。盲人何尝就盲啊?我眼睛虽看不见,四肢和身体各个部位都(行动)自如啊,因为眼睛不乱动啊。对于人来说,听他的声音就知道他的姓氏;琢磨他的话知道他的对与错。(我)行走(时),判断道路的平陡来决定走的快慢,也没有摔跤的忧患。进入自己所精通的职业,不让自己精神在不急的事务中疲劳,不在没有益处的事上使用自己的力气,出外就推销自己的技能用来养饱自己的肚子。如此这般久了就成习惯了,我对眼睛看不见并不感到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