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诗文 > 正文

关于苏东坡写的荔枝的诗句合集(精选) 苏东坡吃荔枝的诗

2023-08-13 来源:互联网 【 字体:

关于苏东坡写的荔枝的诗句合集(精选)

关于苏东坡写的荔枝的诗句合集(精选) 苏东坡吃荔枝的诗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苏东坡写的荔枝的诗句合集(精选)相关诗句范文,欢迎阅读分享!

1.苏轼关于荔枝的诗

《食荔枝》。

全诗: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翻译:

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琵琶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作岭南的人。

扩展资料:

苏东坡于宋哲宗绍圣元年被人告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被贬岭南,“不得签书公事”。于是,东坡先生流连风景,体察风物,对岭南产生了深深的热爱之情,连在岭南地区极为平常的荔枝都爱得那样执着。

其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二句最为脍炙人口,解诗者多以为东坡先生在此赞美岭南风物,从而抒发对岭南的留恋之情,其实这是东坡先生满腹苦水唱成了甜甜的赞歌。

2.苏轼写过的有关荔枝的诗

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天渐渐热了,荔枝也在炙热的骄阳中红了。一时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说法又多起来了。

这两句流传甚广的诗出自诗人苏轼,解诗者都以为东坡先生是在赞美岭南风物,以抒发对岭南的留恋之情。不错,苏轼在岭南时,比被贬黄州时的心情是要好很多,没有了“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的失意与苦闷,《宋史》也说苏轼在惠州时“居三年,泊然无所蒂介,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

而就在那时,东坡先生写下了大量有关荔枝的诗作。苏轼首次在惠州吃到荔枝是在绍圣二年四月十一日,于是作《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一诗,对荔枝极尽赞美:“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枝为先驱。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在《新年五首》中,苏轼则说“荔枝几时熟,花头今已繁”,《赠昙秀》中则是“留师笋蕨不足道,怅望荔枝何时丹”,活脱脱一副馋相。在《食荔枝二首》,以及《和陶归园田居》等诗中,苏轼,这位遭贬的诗人,仍然在热情地对荔枝唱赞歌。

在那段时间里,苏轼还喜欢和陶渊明的诗,并把和陶的诗专门编成诗集。而苏轼此时的诗文中,与僧人唱和的作品也多了起来。后人学佛的把苏轼说成佛门中某位尊者转世,大约就是因了苏轼在作品中表现出的这种“心安是归处”的意识吧。于是,“日啖荔枝三百颗”,便做了“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最好注解,成了后人卖荔枝时最好的广告语。

但是,苏轼牵挂国计民生的忧患情思,却从来不曾减弱过,《和陶咏三良》曰:“杀身固有道,大节要不亏。君为社稷死,我则同其归。”而在《荔枝叹》中,他借汉唐旧事抨击统治阶级只顾自己享乐不管民众死活的丑恶嘴脸,忧患意识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前人“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影射,在东坡这里,则成了悲愤的直白,“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小小的荔枝虽味道极美,但实在无法让东坡先生真正“乐不思蜀”。后人借此为荔枝打的广告,也实在有违诗人的本意。民间说法是“一颗荔枝三把火”,而“日啖荔枝三百颗”,那简直就是九百把火,可能就是这九百把火烧得东坡先生怒发冲冠,而后最终去横渡琼海呢!

3.苏轼赞颂荔枝的古诗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

——宋·苏轼

南村诸杨北村卢,(谓杨梅、卢橘也。)白花青叶冬不枯。

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支为先驱。

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

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

不知天公有意无,遣此尤物生海隅。

云山得伴松桧老,霜雪自困楂梨粗。

先生洗盏酌桂醑,冰盘荐此赪虬珠。

似闻江鳐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

(予尝谓荔支厚味高格两绝,果中无比,惟江鳐柱、河豚鱼近之耳。)

我生涉世本为口,一官久已轻莼鲈。

人间何者非梦幻,南来万里真良图。

《食荔支二首(并引)》

——宋·苏轼

惠州太守东堂,祠故相陈文惠公,堂下有公手植荔支一株,郡人谓将军枝。今风大熟,赏啖之馀,下逮吏卒,其高不可致者,纵猿取之。

丞相祠堂下,将军大树旁。

炎云骈火实,瑞露酌天浆。

料紫垂先熟,高红挂远扬。

分甘遍铃下,也到黑衣郎。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支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4.关于荔枝的诗句

1、《惠州一绝 / 食荔枝》宋代: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译文】: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2、《减字木兰花·荔枝》宋代:苏轼

闽溪珍献。过海云帆来似箭。

玉座金盘。不贡奇葩四百年。

轻红酽白。雅称佳人纤手擘。

骨细肌香。恰是当年十八娘。

【译文】:福建产的珍贵贡品,经海运输的船队来往快速。玉座的金盘空空也,贡到不贡荔枝的历史已有四百年了。荔枝壳轻红、肉浓白,正适合美女的细长的手去剥开它。荔枝核仁小、果肉香,恰巧像当年的名品“十八娘”荔枝。

3、《南乡子·双荔枝》宋代:苏轼

天与化工知。赐得衣裳总是绯。每向华堂深处见,怜伊。两个心肠一片儿。

自小便相随。绮席歌筵不暂离。苦恨人人分拆破,东西。怎得成双似旧时。

【译文】:天同造化说,他恩赐给荔枝的衣裳都是深红色的。每每朝华堂深处一看,可怜你,虽有两颗果核,可肉是连成一片的。从小,我俩就形影不离,在盛美的唱歌劝酒的宴席上,一刻也未分开。极端痛恨将两个核仁一个个地打成两半,怎能恢复那成双成对昔日苦恋模样。

4、《成都曲》唐代:张籍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译文】:新雨初霁,锦江西面烟波浩瀚水碧绿,山头岭畔,荔枝垂红,四野飘溢清香。城南万里桥边有许多酒家,来游玩的人最喜欢在哪家投宿呢?

5、《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宋代:李师中

子规啼破城楼月,画船晓载笙歌发。

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

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

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

【译文】:在梦中被子规鸟的啼叫唤醒,抬头向窗外望去,城楼上挂着一弯残月,仿佛被子规鸟啼破了似的。我乘着华丽的船就要出发,江水清澈,两岸的荔枝,娇红欲滴;蒙蒙的细雨,笼罩万家。

在别离之时,佳人与我相对而泣,热泪滚滚,打湿了锦衣。此去一别,天各一方,不知何日重逢。岭南偏远,鸿雁难以飞到,想必书信稀少。

5.关于荔枝的诗句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宋朝苏轼《惠州一绝》)

“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明代徐《咏荔枝膜》)

“甘露凝成一颗冰,露浓冰厚更芳馨” (范成大的《新荔枝四绝》)

“荔子甲天下,梅妃是部民” (蔡襄)

“荔城无处不荔枝” (郭沫若)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张籍《成都曲》)

“蜀中荔枝出嘉州,其余及眉半有不” (苏轼)

“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可痴。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 (白居易《种荔枝》)

“南州六月荔枝丹” (明朝陈辉《荔枝》)

“飞焰欲红天” (郭明章《荔枝》)

“红云几万重” (北宋邓肃《看荔枝》)

“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宋徽宗《宣和殿荔枝》)

“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 (明朝文征明《新荔篇》)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第一首)

杜甫:“九过泸戍摘荔枝,香枫隐映石逶迤。”

转载请注明出处七彩网 ? 苏东坡写的关于荔枝的诗句

相关标签: 诗句 合集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