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科学 > 正文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意思

2023-04-17 来源:互联网 【 字体:

您好,今天小花就为大家解答关于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意思,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意思

看看吧!

1、作者:志南 出自宋代志南的《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3、 【赏析】 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

4、诗前两句叙事。

5、写年老的诗人,驾着一叶小舟,停泊到古木阴下,他上了岸,拄着拐杖,走过了一座小桥,去欣赏眼前无边的春色。

6、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默默无言地扶人前行,给人以亲切感,安全感,使这位老和尚游兴大涨,欣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

7、桥东和桥西,风景未必有很大差别,但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向东向西,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

8、 “东”,有些时候便是“春”的同义词,譬如春神称作东君,东风专指春风。

9、诗人过桥东行,正好有东风迎面吹来,无论西行、北行、南行, 都没有这样的诗意。

10、 次两句通过自己的感觉来写景物。

11、眼前是杏花盛开,细雨绵绵,杨柳婀娜,微风拂面。

12、诗人不从正面写花草树木,而是把春雨春风与杏花、杨柳结合,展示神态,重点放在“欲湿”、“不寒”二词上。

13、“欲湿”,表现了濛濛细雨似有若无的情景,又暗表细雨滋润了云蒸霞蔚般的杏花,花显得更加娇妍红晕。

14、“不寒”二字,点出季节,说春风扑面,带有丝丝暖意,连缀下面风吹动细长柳条的轻盈多姿场面,越发表现出春的宜人。

15、这样表达,使整个画面色彩缤纷,充满着蓬勃生气。

16、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这是耐心惬意的春日远足。

17、 历来写春的句子,或浑写——“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或细写——“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徐元杰《湖上》),志南这首诗将两者结合起来,既有细微的描写,又有对春天整个的感受,充满喜悦之情。

18、诗写景凝练,意蕴丰富,读来使人如闻似见。

19、尽管在此之前,“杏花雨”、“杨柳风”这样的诗境已广泛为人们所用,但真正成为熟词,不得不归功于志南这两句诗。

20、元代虞集脍炙人口的《风入松》的名句“杏花春雨江南”所描绘的意境,除了受陆游诗“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影响外,或许也曾受此启发。

21、 志南这首诗,语语清淳,从容不迫,在写景时充分注意了春天带给人的勃勃生机,富有情趣,所以为崇尚理趣的朱熹所赞赏。

22、 参考资料: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438-439 2、 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255-256 3、 黄瑞云.两宋诗三百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191。

本文就讲到这里,希望大家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