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诗文 > 正文

关于形容书读死书的诗句合集(优选) 形容书读得多的诗句

2023-11-17 来源:互联网 【 字体:

关于形容书读死书的诗句合集(优选)

关于形容书读死书的诗句合集(优选) 形容书读得多的诗句

1.用古诗句形容死读书,读死书,死板教条

朱熹的《观书有感》中有一首诗: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译文: 半亩大小的方形池塘里的水光明澄清澈像一面打开的镜子,蓝天和白云的影子倒映在池面上,仿佛悠闲自在地来回走动。它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发源处不断有活水流下来。 其实这首诗是诗人借半亩大小的方形池塘来比喻读书,读书好比池塘,不是死水一潭,而是灵动不断有新鲜生命注入的过程。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

2.形容“读书入迷”的诗句有哪些

1、读书 / 皮日休--唐代

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

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

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

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

在环境优美安静的书斋缓缓打开书卷,徜徉书海与圣贤心灵对话。德才兼备的人们虽然没有在同一时代,但自古以来他们却是互相赞许欣赏的。在书桌上看见书的欣喜,胜过与阔别已久的好友相见。

2、劝学 / 颜真卿--唐代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作为有志气的人,要注意抓紧时间读书学习修身养性,只有年年月月刻苦坚持,才能真正学到报国兴家立业的本领。年轻人不要虚度光阴,免得将来后悔。

3、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 朱熹--宋代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4、劝学诗 /朱熹--宋代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

5、观书 / 于谦--明朝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读书可以明理,可以赏景,可以观史,可以鉴人,真可谓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美好之情之境,岂是玩物丧志的游手好闲者流所有以领略的!

3.鲁讯告诉我们要把死书读活的读书名言

鲁迅教你怎么读书

1925年因“青年必读书”在当时的文化界引起了一场大论战,鲁迅先生的“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为世人所共知。这是鲁迅先生针对当时的中国书基本上是封建思想的载体而言的,他并不是不要人们读书。相反,他在许多文章和通信中对读书问题谈了许多发人深思意见。时隔半个世纪,我们重读他关于读书的这些议论,仍觉亲切而撼人心魄。

关于读书者的类型,鲁迅先生在《读书杂谈》中概括为职业性读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1333236373865书和嗜好性读书两大类:“所谓职业性读书者,譬如学生因为为升学,教员因为要讲功课,不翻翻书,就有些危险的就是。我想在座的诸君之中一定有些这样的经验,有的不喜欢算学,有的不喜欢博物,然而不得不学,否则,就不能毕业,不能升学,和将来的生计便有妨碍了。我自己也这样,因为做教员,有时即非看不喜欢看的书不可,要不这样,怕不久便会与饭碗有妨。”嗜好性读书者“那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他在每一叶每一叶里,都得着深厚的趣味。”

对于死读书和不读书,鲁迅先生在《读几本书》一文中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读死书会变成书呆子,甚至于成为书厨,早就有人反对过了,时光不绝的进行,反读书的思潮也愈加彻底,于是有人来反对读任何一种书。他的根据是叔本华的老话,说是倘读别人的著作,不过是在自己的脑子里给作者跑马。”“这对于死读书的人们,确是一下当头棒,但为了与其探究,不如跳舞,或者空暴躁,瞎牢骚的天才起见,却也是值得介绍的金言。不过要明白,死抱住这句金言的天才,他的脑子里却正被叔本华跑了一趟马,踏得一塌糊涂了。”“读死书是害己,一开口就害人;但不读书也并不见得好。至少,譬如要批评托尔斯泰,则他的作品是必得看几本的。”

对于应该看什么书,鲁迅先生有着独到的见解:“……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个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读书杂谈》)这段话在今天仍有极强的针对性。君不见,有些学理工农医的,写起论文、调查报告来十分困难,甚至个别人连写个工作总结都很吃力,足见其文学修养是多么欠缺;而一些学文史的,对科学常识知之甚少,极个别人甚至对新科技一无所知,有的竟将科技术语看成病语,叫人哭笑不得。这些人如果学学鲁迅,就不会做出贻笑大方的事情来了。

鲁迅先生不赞成只读某一个人的书。他在给颜黎民的信中写道:“不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对于书中的思想观点和是非曲直,鲁迅先生提倡用辨证的方法对待,他在《随便翻翻》一文中说:“治法是多翻,翻来翻去,一多翻,就有比较,比较是医治受骗的好方子。”“随便翻翻是用各种别的矿石来比的方法,没有用真的金矿比的明白,简单。我看现在青年的常在问人该读什么书,就是要看一看真金,免得受硫化铜的欺骗。而且一识得真金,一面也就真的识得了硫化铜,一举两得了。”

4.告诉我们读死书是没用的,要行知统一的诗句,急

教书育人: 1、“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陶行知 2、“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陶行知 3、“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陶行知 4、“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5、“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陶行知 6、“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7、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陶行知 8、、.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

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陶行知 为人师表: 1、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 2、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陶行知 因材施教: 1、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陶行知 2、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陶行知 教学方法: 1、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陶行知 2、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陶行知 3、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 成功教育: 1、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陶行知 启发式教学: 1、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陶行知 2、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创新与实践: 1、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陶行知 2、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陶行知 3、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陶行知 4、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陶行知 养成性教育: 1、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

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

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陶行知 2、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

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陶行知 3、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

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

相关标签: 形容 诗句 合集 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