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诗文 > 正文

关于古诗词反应的地理现象合集(实用) 反应中秋节的古诗词

2023-09-27 来源:互联网 【 字体:

关于古诗词反应的地理现象合集(实用)

关于古诗词反应的地理现象合集(实用) 反应中秋节的古诗词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古诗词反应的地理现象合集(实用)相关诗句范文,欢迎阅读分享!

1.诗句中的地理现象

诗句中的地理现象

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温带大陆性气候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快行冷锋的影响

3、“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刘元载《早梅》)——不同坡向对植被的影响

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垂直地带性

5、“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准静止锋的影响

6、“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李商陷《谒山》) ——地壳变动

7、“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季节性

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月相变化

9、“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长歌行》) ——水循环

10、“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

11、“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淮南子》) ——地域性

1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水循环

13、“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胡玢《桑落洲》) ——地壳变动

14、“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赤壁怀古》) ——波浪的侵蚀作用

1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盆地夜间气流上升,易成云致雨

16、“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迎风坡易形成降水

17、“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送瘟神》)——地球自转

我是原创的!!!!!!!!!!!!!!!!!!!!

2.含有地理现象的古诗词

1、“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到塞外打仗,关内已是春花烂漫,关外苦寒之地却仍大雪纷飞。全诗是表现征战之苦的。

2、“大漠西风飞翠羽,江南八月看桂花。”

是金庸《书剑恩仇录》里的一句。

3、“江南二月试罗衣,春尽燕山雪尚飞。”

二月的时候,江南已经换了春装,但到了春尽(三月),北方仍在下雪。

————————

另外多几句嘴。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

是说作者客居在外,看着江南美景,以乐衬哀,更添伤悲。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没有地理转换、变化。

以上两句似乎没有反映地理现象。

————————

再加一句隐约有关的: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作者客居之地和家乡气候不同,方才有此一问。

3.有关地理的古诗词注明作者 朝代 反映的是什么地理事物、地理现象

一、巴 东 三 峡 歌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巴东三峡猿鸣悲,猿鸣三声泪沾衣。 这两首民歌,郭茂倩【郭茂倩(1031-1099),字德粲(《宋诗纪事补遗》卷二四),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宋史》卷二九七《郭劝传》)。

长江三峡由于两岸夹山,江道纡曲,水势湍急,成为著名的险境。在古代的条件下,渔者或行人乘舟经过此地,都不能不临其境而提心吊胆,虽说“沉舟侧畔千帆过”,但毕竟要随时准备付出生命的代价。

这是内在的主观存在的心情。而外在的客观实境呢?除了眼见滩险山高之外,又偏偏此地多猿,猿声凄异其哀转之声,正好与人临于险境时之不安心声相“接火”,相“撞击”,于是在心灵的火花闪现时,就不能不产生惊惧之情,从而倍感凄楚,深味行路之难。

此其第一层义。猿声如果偶尔有之倒也罢了,而偏此地多猿,猿声此起彼伏,又是“空谷传响”,回声相荡,由此及彼,至于“泠泠不绝”或“哀转久艳”。

入耳者,竟是“两岸猿声啼不住”,声声敲击着舟行者的心。这就随之而更增加了凄楚,更加体味到行路之难。

此其第二层义。猿鸣一声已是不忍听,两声则更不能忍,至于三声四声,声声不绝,此情此境,虽铁石之心,亦不能不为之泪沾裳矣,从而产生“怀士”之心,后悔何为而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涉险至此!两歌皆就猿声和人泪取象,既切其地的特点,又合行人、渔者之心境,融意于象,唱出此歌,而读者大透过其象而得求其意。

歌不言三峡行路之险之难,和行人、渔者之悲凄心境,但其“意”已自在其中矣。两句十四字,文简而意丰,含蓄深婉,诗意隽永,诚难得之民歌佳作。

二、长江三峡由于两岸夹山,江道纡曲,水势湍急,成为著名的险境。在古代的条件下,渔者或行人乘舟经过此地,都不能不临其境而提心吊胆,虽说“沉舟侧畔千帆过”,但毕竟要随时准备付出生命的代价。

这是内在的主观存在的心情。而外在的客观实境呢?除了眼见滩险山高之外,又偏偏此地多猿,猿声凄异其哀转之声,正好与人临于险境时之不安心声相“接火”,相“撞击”,于是在心灵的火花闪现时,就不能不产生惊惧之情,从而倍感凄楚,深味行路之难。

此其第一层义。猿声如果偶尔有之倒也罢了,而偏此地多猿,猿声此起彼伏,又是“空谷传响”,回声相荡,由此及彼,至于“泠泠不绝”或“哀转久艳”。

入耳者,竟是“两岸猿声啼不住”,声声敲击着舟行者的心。这就随之而更增加了凄楚,更加体味到行路之难。

此其第二层义。猿鸣一声已是不忍听,两声则更不能忍,至于三声四声,声声不绝,此情此境,虽铁石之心,亦不能不为之泪沾裳矣,从而产生“怀士”之心,后悔何为而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涉险至此!两歌皆就猿声和人泪取象,既切其地的特点,又合行人、渔者之心境,融意于象,唱出此歌,而读者大透过其象而得求其意。

歌不言三峡行路之险之难,和行人、渔者之悲凄心境,但其“意”已自在其中矣。两句十四字,文简而意丰,含蓄深婉,诗意隽永,诚难得之民歌佳作。

二、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

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作品注释: (1)白帝城:在今重庆市奉节县城东白帝山上。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

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

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前人曾认为这首诗是李白青年出蜀时所作。

然而根据“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意,李白曾从江陵上三峡,因此,这首诗应当是他返还时所作。 (2)江陵:今湖北江陵县。

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泝或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或巚瀑)多生怪柏,悬泉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暂发两首,如有参考价值再续。

你也可以阅读诗词名句网,自己去找。

4.有关于地理的古诗词,并附作者、朝代、反映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地反映了垂直地带性。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是指暖锋天气。

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适用于赤道地区。

4、“孤帆远景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是指长江的中游。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句诗描写的是我国春未夏初的梅雨天气。

7、“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是形容桂林山水。

8、“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描述过去的河套平原。

9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中的“春风”是指夏季风。

10、“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形容横断山的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

1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地形是丘陵。

1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反映的地区是江淮地区。

1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描述的是庐山。

1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描写的是四川盆地。

1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述的瀑布是庐山瀑布。

16、“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寒山寺”位于江苏省的苏州市内。

1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描述泰山。

18、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的“天上”是指青藏高原。

19、“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是陕西黄河大拐弯处地理景色的写照。

20、“绿树林边合,青山廓外斜”道出了森林对环境的美化作用。

21、“明月林间照,清泉石上流”道出了森林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2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里的白日依山尽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黄河入海流是指黄河注入渤海。

23、《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

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

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这

首词所描写的河段位于长江中游的长沙市,词中所指的高峡是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

24、“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诗描写的是长江三峡两岸的风光。

25、“巍巍苍苍,冰峰百尺,悬河千丈,山川相间。”描写的是青藏高原

。。。。。。。。。。。。。。。。

5.反映地理现象的诗句或谚语有哪些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汉乐府·陌上桑)——根据日出方向可推断时间在冬半年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温带大陆性气候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快行冷锋的影响 “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凭仗高楼莫吹笛,大家留取倚阑干” (刘元载《早梅》)——不同坡向对植被的影响,阳坡与阴坡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垂直地带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准静止锋的影响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李商陷《谒山》) ——地壳变动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季节性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 ——月相变化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长歌行》) ——水循环以及我们国家的地势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之成为现实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 ——地域性 “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淮南子》) ——地域性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水循环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胡玢《桑落洲》) ——地壳变动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通过水循环,使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盆地夜间气流上升,易成云致雨,热力环流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迎风坡易形成降水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汉乐府《敕勒川》) ——大草原的景象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在当时的条件下,东吴的船是怎么样到的岷江上游的呢?“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生物循环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冬季风的影响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在此地附近 “向阳石榴红似火,背阴李子酸透心”(《》) ——光照对植物的影响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 ——沙漠景观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洞庭湖景观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有约》) ——梅雨天气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交通运输条件对商业的影响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送瘟神》)——地球自转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满月 朱淑贞《生查子·元夕》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下弦月 柳永《雨霖铃》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满月、月球与潮汐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新月 “是新月还是雪夜不见月?倒不如“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 关于梅雨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南宋]赵师秀 《有约》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北宋]贺铸 青玉案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南宋]曾几 《三衢道中》 (为什么变成了“梅子黄时日日晴”了呢?原来是在三衢道中,位在福建,纬度偏低,梅子黄时,雨带已北上了。)

兰芷满汀洲,游丝横路。罗袜尘生步迎顾,整鬟颦黛,脉脉两情难语。

细风吹柳絮、人南渡。 回首旧游,山无重数。

花底深、朱户何处?半黄梅子,向晚一帘疏雨。断魂分付与、春将去。

[北宋]贺铸 《感皇恩》 绿遍西池,梅子青时。尽无端、尽日东风恶。

更霏微细雨,恼人离恨,满路春泥。 应是行云归路,有闲泪、洒相思。

想旗亭、望断黄昏月,又依前误子,红笺香信,翠袖欢期。 [北宋]晏几道 《好女儿》 数声[是鸟][鶗鴂(怪字打不出,杜鹃也),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

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

莫把么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孤灯灭。

6.反映地理现象的诗句或谚语有哪些

1.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送瘟神》)此诗句揭示了地dili.chazidian.com球在不停地由西向东自转。

适用于赤道地区,由此可计算出赤道地区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和赤道上1°弧线的长度。赤道地区自转的线速度为:40000千米÷24小时≈1670千米/小时(八万里即四万千米)。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赤道上1°弧线的长度:40000千米÷360°≈111千米/l°。

赤道是地球的一个大圆,因此地球上的大圆每1弧线的长度约为111千米(球的大圆是指通过球心的截面与球面的相交线)。2.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由此可证明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3. “日似金丸,月似金盘”(乐钧《一翦梅》)该诗句反映了日地月三者距离差异。

月球虽然比较小,但由于月球离地球比较近,所以仍“似金盘”。诗中描写的月相应为满月,因为“月似金盘”。

查字典地理4. “月形如白盘,完完上天东。忽然有物来啖之,不知是何虫。

如何至神物,遭此狼狈凶。”(唐,韩愈《月蚀诗效玉川子作》)此诗句描述了月食的情况。

完完,月圆的样子。农历十五,日、地、月三者在同一直线上,地球在月球和太阳之间,地球有可能全部或部分挡着太阳光,产生月食现象。

农历初一,则可能产生日食现象。5.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

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缪氏子《赋新月》)“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戴叔伦《兰溪棹歌》)这一组诗句描述的都是上蛾眉月。

“上蛾眉月”是指农历初三、四的月相,此时月球位于太阳以东约45°,当“一道残阳铺水中”后,即日落时,月亮出现在西南方低空,日落后2~3小时就落到地平线以下,月亮的亮面为月球正面西部边缘,形状为一反“C”字形。将以上各诗描写的月相判定为上蛾眉月的依据分别是“日暮”、“月近人”;“初三夜”、“月似弓”;“初月如弓未上弦”、“蛾眉小”;“凉月如眉”、“三日”(指农历三月初三日)。

6.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司空曙《江村即事》)这组描述的都是上弦月。上弦月是农历初七、八的月相,此时月球位于太阳以东约90°,日落时出现于南方天空,升落时间分别是中午和半夜,可见部位为月球正面西半部分,形状为一大写的“D”形。

将以上两首诗中的月相判定为上弦月的主要依据分别是:“夜半”而“月落”;“月落正堪眠”(人们“正堪眠”,即睡意正浓,寓意夜已深。深夜而“月落”应是上弦月,此乃用时间点月相)。

7.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春江月出大提平,堤上女郎连袂行。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鹕啼。”(刘禹锡《踏歌行》)“白日沦河西,素月出东岭”(陶渊明《杂诗??其二》)“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阳关曲中秋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张九龄《望月怀远》)这一组诗描述的都是满月。满月为农历十五、六的月相,此时月亮位于太阳以东180°,升落时间为日落月出、日出月落,月亮整夜可见,形状象个玉盘。

第一首诗中的“元夜时”点出了日期为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正是满月发生的日期;“黄昏后”月已升上“柳梢头”,正是满月时月亮升起后的情况。第二首诗中“红霞”说明此时日落,日落时“月出”,显然月相为满月。

同样,第三首指明了日落(“白日沦河西”即日落)时月出,正是满月月出的时间。其他三首诗中的“明月”即满月。

8.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孤光照还没,转益伤离别。

妾若是嫦娥,长圆不教缺。”(陆龟蒙《月成弦》)这是一组描写下弦月的诗词。

下弦月是农历廿二、三的月相,此时,月亮位于太阳以西90°,日出时月亮在南方天空,升落时间是半夜月出、中午月落,可见部分为月球正面东半部,形状像个反“D”字形。第一首诗中“夜静”(夜深人静)而“月出”,乃指下弦月月出之时。

民间常将月圆比团圆、月缺比离别。第二首诗即写思妇见缺月而感伤、恨夫妻不能常团圆,想象自己若是嫦娥,将让月亮长圆不缺即夫妻永不分离。

诗中弦月当是下弦月,体现出思妇感伤而彻夜难寐的情景。9.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水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李贸《南园》)“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