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句子 > 正文

关于大同城墙唯美句子大全 关于大同城墙的美篇

2024-03-12 来源:互联网 【 字体:

第1篇. 大同的城墙

关于大同城墙唯美句子大全 关于大同城墙的美篇

大同城墙位于今大同市城区,因城墙遗迹依然明显,在绝大多数现代版的大同地图上仍有标注。大同城筑邑历史应该说相当悠久了,早在作为北魏拓跋氏的都城的时候,就已经修筑有规模宏大的城池。到了明朝初期,由于是京畿屏藩,军事位置十分险要,因此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将军徐达在旧城基础上增筑,形成今天世人所看到的大同镇城。最后完工的大同镇诚呈大致正方形,边长达到一.5公里和一.75公里,周长六.5公里,面积二.63平方公里,以巨大的条石为基础,城墙内芯为三合土夯筑,外包每块重达17斤的青砖,城墙高14米,垛墙上又砌长5米、高0.8米、厚0.5米的砖垛,垛间距0.5米,共580对垛子,据说代表了大同当时所辖的村庄数。大同镇城设四门:东和阳门,南永泰门,西清远门,北武定门,

东城墙南段(北望)

每个门又各有瓮城。今只有永泰、清远两个名字被两座正好在该位置附近的建筑

使用,至于这么多的城门,早已经是连个痕迹都找不到了。在徐达的精心筹划和严明督工下,大同城池的建筑达到了有史以来最精美的程度:城墙四角建角楼,西北角有“乾楼”,高大瑰丽,为“大同八景”之一。城墙四周伫立着54座望楼,96座窝铺。城墙外马面凸凹相间,排列有序。突出部分为城墙垛子,每边计12个,外加角墩4个,计52个。墩距113米,墩作梯形结构。四角墩外各建控军台一座,宽十六.6米,纵约15米,与角墩间距六.6米,上架踏板与城墙相通。四门之外是瓮城,瓮城城门的门洞进深约30米,上建箭楼或匾楼。城墙外侧修壕堑,深约5米,宽约10米,俗称护城河,曾经波光涟漪,上设吊桥。城内有4条大街、8条小巷、72条绵绵巷,街衢规整通达。每条大街中段十字路口各建一楼,东有太平楼,南有鼓楼,西有钟楼,北有魁星楼。城中心为4座精美的牌坊,称四牌楼。如今这些建筑多毁于现代,只有鼓楼硕果独存,至今仍然耸立在街心,“四牌楼”则只成了一个名字,其附近地区是大同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

东门内景

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历史资料中记载,大同城有一个独特的现象,它并非一个单独的四方型堡垒状城市,大同城格局由四部分组成:主要部分为高大坚固的镇城,在镇城的南、东、北墙外另外各有一个自成一体的四边形小城,分别叫做南小城、东小城、操场城,而各个小城也有独立的瓮城和月城,均与镇城相隔不到两百米,用吊桥与主城连接。这样如果要进入大同镇城,必须先要通过三个小城中的某个,光通过的城门就至少需要过4到6个。就是进了外围的小城,主城的吊桥不主动放下,仍然进不到大同镇城里,这种防守措施使大同镇城真正成为了固若金汤的安全之地,为中国古代军事建筑中颇具特色的重镇名城。又因大同民间传说此地为凤凰降落的地方,因此这种四城有序排列的筑城格局被称为“凤凰单展翅”,今大同地图多只描绘大同城与操场城的故址,而从未见有用同样标志线标注东小城与南小城,实际上,这两个关城如今依然可以找到一些踪迹,只是,这些小城的修筑都在明朝

东城墙望楼

中后期,并非徐达所为。

明、清时期,特别是明代,大同是以军事重镇而扬名四海。由于它在北部边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多次的军事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即所谓“屏全晋而拱神京”。再加之其布防之严密,设施之坚固,建筑之高大,在我国古代城防建设史上也属少见。囚此,一直享有“巍然重镇”和“北方锁钥”之誉。

第2篇. 大同的城墙

【城墙概况】大同城墙位于今大同市城区,因城墙遗迹依然明显,在绝大多数现代版的大同地图上仍有标注。

大同城筑邑历史应该说相当悠久了,早在作为北魏拓拔氏的都城的时候,就已经修筑有规模宏大的城池。到了明朝初期,由于是京畿屏藩,军事位置十分险要,因此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将军徐达在旧城基础上增筑,形成今天世人所看到的大同镇城。

最后完工的大同镇诚呈大致正方形,边长达到一.5公里和一.75公里,周长六.5公里,面积二.63平方公里,以巨大的条石为基础,城墙内芯为三合土夯筑,外包每块重达17斤的青砖,城墙高14米,垛墙上又砌长5米、高0.8米、厚0.5米的砖垛,垛间距0.5米,共580对垛子,据说代表了大同当时所辖的村庄数。大同镇城设四门:东和阳门,南永泰门,西清远门,北武定门,每个门又各有瓮城。

今只有永泰、清远两个名字被两座正好在该位置附近的建筑使用,至于这么多的城门,早已经是连个痕迹都找不到了。 在徐达的精心筹划和严明督工下,大同城池的建筑达到了有史以来最精美的程度:城墙四角建角楼,西北角有“乾楼”,高大瑰丽,为“大同八景”之一。

城墙四周伫立着54座望楼,96座窝铺。城墙外马面凸凹相间,排列有序。

突出部分为城墙垛子,每边计12个,外加角墩4个,计52个。墩距113米,墩作梯形结构。

四角墩外各建控军台一座,宽十六.6米,纵约15米,与角墩间距六.6米,上架踏板与城墙相通。四门之外是瓮城,瓮城城门的门洞进深约30米,上建箭楼或匾楼。

城墙外侧修壕堑,深约5米,宽约10米,俗称护城河,曾经波光涟漪,上设吊桥。城内有4条大街、8条小巷、72条绵绵巷,街衢规整通达。

每条大街中段十字路口各建一楼,东有太平楼,南有鼓楼,西有钟楼,北有魁星楼。城中心为4座精美的牌坊,称四牌楼。

如今这些建筑多毁于现代,只有鼓楼硕果独存,至今仍然耸立在街心,“四牌楼”则只成了一个名字,其附近地区是大同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 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历史资料中记载,大同城有一个独特的现象,它并非一个单独的四方型堡垒状城市,大同城格局由四部分组成:主要部分为高大坚固的镇城,在镇城的南、东、北墙外另外各有一个自成一体的四边形小城,分别叫做南小城、东小城、操场城,而各个小城也有独立的瓮城和月城,均与镇城相隔不到两百米,用吊桥与主城连接。

这样如果要进入大同镇城,必须先要通过三个小城中的某个,光通过的城门就至少需要过4到6个。就是进了外围的小城,主城的吊桥不主动放下,仍然进不到大同镇城里,这种防守措施使大同镇城真正成为了固若金汤的安全之地,为中国古代军事建筑中颇具特色的重镇名城。

又因大同民间传说此地为凤凰降落的地方,因此这种四城有序排列的筑城格局被称为“凤凰单展翅”,今大同地图多只描绘大同城与操场城的故址,而从未见有用同样标志线标注东小城与南小城,实际上,这两个关城如今依然可以找到一些踪迹,只是,这些小城的修筑都在明朝中后期,并非徐达所为。 明、清时期,特别是明代,大同是以军事重镇而扬名四海。

由于它在北部边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多次的军事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即所谓“屏全晋而拱神京”。再加之其布防之严密,设施之坚固,建筑之高大,在我国古代城防建设史上也属少见。

囚此,一直享有“巍然重镇”和“北方锁钥”之誉。 此时的大同镇城略呈正方形,东西边长约一.5公里,南北边长一.75公里,周长六.5公里,面积约二.63平方公里。

大同城墙修建得高大雄伟,坚固险峻,各种城防设施齐备,自成一个防御体系。城墙一律以规整有制的石条、石板、石方、石柱等为基,墙体用“三合土”逐段逐层夯成,外围砌以青砖。

青砖分大、中、小三种,根据部位不同分别选用。据实地考察,中等型号的城砖一般长约40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10厘米,重约18公斤,相当于现代常用砖重的七倍。

由此可以想见当年建城工程的艰巨。大同的城墙高约14米,最宽处约有十六.6米左右。

其中大墙的正墙高约12米,垛墙(亦称女墙)高约2米。垛墙之上又砌以砖垛,高约0.8米、厚约0.5米、长约5米。

垛间距离约为0.5米,垛与垛之间称为垛口,这是守御将士的了望孔和射击口,借此可以较好地隐蔽自己、打击对方。据传,四面城墙共建有五百八十多对垛子,代表着当时大同所辖的村庄数目。

在平坦如砥的城墙之上,共有六十二座雄伟的门楼、角楼、望楼,间隔而立。门楼亦称城楼,共有四座,位于四面城墙的中心,平面均呈“凸”字形,城楼均为重檐九脊歇山式屋顶。

外有廊柱围绕,下临马道。其中南门城楼最为宽敞雄壮,为三层重楼,面宽61米,进深二三.35米,与西门城楼同为明初北方典型的木结构建筑。

城墙四角,雄峙着四座俊秀精巧的角楼,它们战时既能观察敌情和打击敌人,平时又可以供游人欣赏塞外的雄伟气象和秀丽景色,两者得以巧妙的结合。其中,以西北角楼尤为高大瑰丽。

此楼因其位于八卦十二方位之首——“乾”位上,所以称为“乾楼”;又因它是城内最高的楼阁,作为“镇城之物”,所以又称为“镇楼”;还由于它呈八角形,也称为“八角楼”。因为平时游。

第3篇. 描写大同北城墙作文400字

座古城墙的历史十分悠久,相传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周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楚国(今湖北江陵)灭了越国(今苏州),楚威王设置金陵邑,并在今清凉山上筑城,这就是最早的南京城墙了。

南京明城墙建于1366年,完成于明洪武二十九年(1386年),全长三三.676公里,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为宏伟的古代都城墙。南京城墙还是中华民族及全人类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呢!

14世纪有代初年的都城----明代南京城,是当时中国第一大城,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公元1356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攻下南京,第二年开始筑城墙,总共用了21年的时间,才修造了这世界最长的城垣,高14至21米,它的基宽14米,顶宽7米,有13616个垛口、200个藏兵洞、13个城门,既能攻,又能能守,真是一“材”多用呀。但其中中华门最为雄伟和壮观。中华门从内到外由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墙构成。 其中,南京京城墙,不循古代都城取方形或者矩形的旧制,设计思想独特、建造工艺精湛、规模恢弘雄壮,在钟灵毓秀的南京山水之间,蜿蜒盘桓达三三.676公里,比首都北京的古城墙还长出0.776公里呢!而南京古城墙的外廓城周长则为60公

第4篇. 描写家长景色美的导游词尽可能是山西大同的,可以说说城墙、云冈

女士们、先生们:欢迎大家来大同旅游!大同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山西省第二大城市.大同位于山西北端,地处内外长城之间,北、西两边隔长城与内蒙相邻,东边跨太行与河北、京畿相望,南边倚桑干河与雁塞雄关相接,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市区是一个三面环山的盆地,西部有雷公山、武周山作障,西南部有七峰山为屏,东北部有采凉山锁镇,御河纵贯南北,是天然的设防建城之地.古城大同历史悠久.早在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夏、商、周三代曾属冀州.战国时期属赵国雁门郡.公元前3世纪大同已建城池,赵国名将李牧曾在此筑烽火台及部分长城.秦统一后沿袭旧制.西汉取代秦朝后在大同置平城县,仍隶属雁门郡.东汉后期,祖居大兴安岭地区的鲜卑族拓跋部自东北向西南迁徒,并在内蒙中部建都立朝.但道武帝拓跋跬很快就在公元398年从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境内)迁都平城,从此大同作为北魏王朝的帝都历时近百年(即“一朝帝都”),直到公元494年孝文帝才又迁都洛阳.在此期间,北魏统治者在大同大兴土木,修建城池、宫室、宗庙上百座,驰名中外的云岗石窟就是此时开凿.这段历史是大同古代最辉煌的时代.北魏之后的北齐改平城为恒安镇.北周又置云中县.隋代再改为云内县属冀州郡.唐代为云中郡辖地.东北另一少数民族契丹倔起后建立辽朝,将大同作为其“西京”.女真族灭辽建金朝后大同仍为其陪都西京.这就是大同历史上的所谓两代京华.大同的发展又进入一个新的繁荣时期,著名的华严寺、善化寺就是此时留下的宝贵遗产.元代置大同县.明清两代为大同府治,是北方重镇.民国初年再置大同县.1949年解放后,建大同市属察哈尔省管辖,1952年划归山西省,为省辖市.1993年,驻大同的雁北行署撤销后,大同市现辖城区、矿区、新荣、南郊4区和左云、大同、天镇、阳高、浑源、灵丘、广灵7县,总人口270多万,其中城区、矿区人口约80万.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大同已成为山西第二大工业基地,机械制造、建材、煤炭、电力等工业发达,有山西柴油机厂、大同机车厂、大同水泥厂、大同热电厂等多家国有大型企业,更有全国产量最大的大同矿务局,所属十几个煤矿年产优质动力煤在3700万吨以上,产量居全国之首,因此这座塞外名城又被誉为“煤都”.大同交通发达,是晋、冀、蒙三地的交通枢纽,是京包铁路和同蒲铁路的交汇点,是大秦铁路的起点,也是北京经乌兰巴托至莫斯科及东、中、西欧国际联运线的重要一站.大同有7条公路与北京、呼市、太原、五台山、保定等地相通,构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随着京大高速公路及大运高速公路的兴建,大同的公路交通将更加方便.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大同文物古迹众多,而且价值颇高.不仅有城墙、鼓楼、九龙壁、风临阁、曹夫楼、琵琶老店、平城遗址、北魏皇陵、火山群等名胜,更有云岗石窟、上下华严寺、善化寺等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所辖挥源县境还有北岳恒山及巧夺天工的胜景悬空寺.这些闻名海内外的旅游景点正期待着我们的光临。

第5篇. 大同古城墙的介绍

墙体“三合土”夯抄填,墙表包砖,高约14米,比西安古城墙高2米,最宽处十六.6米,比南京古城墙最宽处还宽六.6米。城墙上有62座门搂袭、角楼、望楼。城门楼四座,其中南门城楼最雄壮,为三层重楼,面宽61米,bai进深二三.35米。城墙四角雄峙着四座角楼,尤以西北角楼最杰,呈八角形,称为乾楼。54座望楼du中以洪字楼为望楼之最,为其他古城墙中少有。同时还建有96座窝铺。在距墙约40米处,修有护城河,宽10米,深zhi5米。四门外有瓮城,建筑面积约为17600平方米。瓮城外又筑有月城,将瓮城圈在其中,辟有城门。这样,出dao入大同城须经三道门卡。各门上还建“箭楼”或二层“匾楼”。

第6篇. 赞美城墙的诗句

一.《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二.《古筑城曲五解》

元稹

年年塞下丁,长作出塞兵。自从冒顿强,官筑遮虏城。

筑城须努力,城高遮得贼。但恐贼路多,有城遮不得。

丁口传父言,莫问城坚不。平城被虏围,汉劚城墙走。

因兹请休和,虏往骑来过。半疑兼半信,筑城犹嵯峨。

筑城安敢烦,愿听丁一言。请筑鸿胪寺,兼愁虏出关。

三.《题青龙寺》

朱庆馀

寺好因岗势,登临值夕阳。青山当佛阁,红叶满僧廊。

竹色连平地,虫声在上方。最怜东面静,为近楚城墙。

四.《春至》

白居易

若为南国春还至,争向东楼日又长。

白片落梅浮涧水, 黄梢新柳出城墙。

闲拈蕉叶题诗咏,闷取藤枝引酒尝。

乐事渐无身渐老,从今始拟负风光。

五.《宿李主簿(一作刘员外)》

周贺

独树倚亭新月入,城墙四面锁山多。

去年今夜还来此,坐见西风袅鹊窠。

相关标签: 大同 唯美 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