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诗文 > 正文

关于成人之美的诗句合集(精选) 描写成人之美的诗句

2023-11-13 来源:互联网 【 字体:

关于成人之美的诗句合集(精选)

关于成人之美的诗句合集(精选) 描写成人之美的诗句

1.君子有成人之美的下一句

是“君子成人之美“,不是”君子有成人之美“。

下一句是:不成人之恶。原文: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译文: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

小人则与此相反。”出处:《论语·颜渊》——战国·孔子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指赞助别人成事造句:做人不仅要有宽容的美德,还要有成人之美的胸襟。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

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

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

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颜渊。

2.成人礼的诗句

1、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代孟郊的《劝学》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译文:

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2、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宋代朱熹的《偶成》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译文:

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还没从美丽的春色中一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3、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唐代李白的《江南春怀》

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天涯失乡路,江外老华发。心飞秦塞云,影滞楚关月。身世殊烂漫,田园久芜没。岁晏何所从?长歌谢金阙。

译文:

青春能持续多长时间,春天黄鸟鸣个不停。人在天涯,不知回乡的路在哪里,江湖游荡,白了头发。身影迟滞在楚关的月下,心却飞往秦塞云中。此身此世特别烂漫,田园也久已荒芜。眼看又到年终,应该何去何从?高唱长歌谢别金阙。

扩展资料:

古代冠礼笄礼:

古代的成年礼本意是为了禁止与未成年的异性通婚。冠礼是成年礼的一种高级和代表性形式,也可以说是对成年人婚姻资格的一种道德审查。

冠礼即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礼仪。《礼记》云:“夫礼,始于冠”、“男子二十,冠而字”。

对于冠礼非行不可,《礼记》的解释是:“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故冠而后服备,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照这么说,不懂礼义的就不是人了,不行冠礼,则一生难以“成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族成人礼

3.“君子成人之美”下一句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直译: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深度解释:

“成人之美”即成全他人的好事,也就是要想方设法地去帮助他人实现其美好的愿望,譬如为政和从教,孔子认为这都是君子“成人之美”或“立人”、“达人”的理想途径之一。而若将这种“成人之美”推至于极致,便是要有一种“杀身成仁”的牺牲精神,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由是可知,君子范畴实际上是孔子所提倡之仁德的人格化。

这种人格与传统意义上的君子即贵族相较而言是根本迥异的。因为,贵族意义上的君子在价值取向恰恰是典型的利己主义者,或者说它顶多是一个理性的利己主义者,而理性的利己主义虽可以暂时地让渡一部分自己的利益给他人,但是他的这种利他是有限度的,他终究是无法利他到或道德到牺牲自己生命的地步的。

4.关于君子成人之美 的例子

有一个“破镜重圆”的成语,是根据乐昌公主和他的夫婿徐德言的故事而得来的。可以作为君子成人之美的例子。

乐昌公主陈贞是南朝后主陈叔宝的大妹妹,乐昌公主是她的封号。虽生长在皇家,却没有一般金枝玉叶的那种骄横脾气,在宫中以性情温婉贤淑而为众人称道。她外貌端庄秀美,举止高雅大方,且有很深的文学造诣;为此,她选择夫婿也自有眼光,不恋侯门贵族,独重诗文才识,成年后,由她自己作主下嫁江南才子徐德言(陈太子舍人)为妻。徐德言作驸马后入朝廷任侍中,也颇显露出他的政治才华,夫妇二人互敬互爱,夫唱妇随,成了一对当时人人羡慕的天成佳偶。

南朝后主陈叔宝是个昏庸的皇帝,治国不善。与占据北方之地的杨坚做着最后的对峙。不久,杨坚成立了隋朝,做了皇帝。按照古时惯例,亡国之君及其亲族不准许住在原籍,以防其纠集残部,死灰复燃。因此,国破家亡的陈后主及皇族被虏北上,一同解往隋国国都长安。乐昌公主自然也在被虏之列,她与恩爱夫婿徐德言眼看就要被活活拆散。临行前,乐昌公主把一面自己梳妆台上的一面铜镜摔成两半,一半留给夫君,一半收自怀中。

她与徐德言约定:以后每年的正月十五日,在长安街市上沿街叫卖铜镜,直至找到对方的下落,以便夫妻破镜重圆。徐德言含泪频频点头。

乐昌公主

这真是一个渺茫无期的希望,此去长安数千里路,兵荒马乱之中,徐德言一个亡国之臣根本难以成行,更何况乐昌公主这一去长安还不知将被发落到什么地方。徐德言手执半面铜镜,想起往日夫妻两人曾在镜中相映成双,自己还曾对镜为妻子插过凤钗,如今却已人去镜破,怎不叫他伤心欲绝。但转念想到临别时妻子殷殷的嘱咐,他决心不让她失望,希望再小毕竟还存有那么一线生机;于是他忍辱含垢,强撑着活了下来,一心只等待局势稍微平定之后,前往长安,祈求老天相助,让他们夫妻劫后重逢。

而后,隋朝大将杨素把美貌无双、聪慧贤淑的乐昌公主纳为妾,乐昌公主无力反抗,做了杨素的宠妾,但心中仍在挂念夫婿。每年的正月十五都派人去街上叫卖这半面铜镜,叫价之高,让市井之人觉得卖镜的人真是疯了。可是有一天,一个书生说,这面镜子是无价之宝,他有另外一半,如果能够重合,那么就免费把这另一半镜子送给来卖镜的老妇人。果真,破铜镜,真的完全吻合。书生模样的青年人打听了乐昌公主的消息,便立即写了一纸书言:

镜与人俱去,镜归人未归;

无复姮娥影,空留明月辉。

乐昌公主看了,抱着铜镜,泣不成声。杨素得知了整个事件,便来安慰。乐昌公主向杨素请求,希望能见徐德言最后一面。杨素也想,或许自己成全了乐昌公主,以后乐昌公主便会感激他,而心甘情愿地跟着他,便答应了。当徐德言收到丞相府的邀请函时,又惊又喜。之后便在丞相府中做客。一个亡国之臣,布衣芒鞋来到威严的丞相府中,当朝丞相以贵宾之礼相待,客人的旧妻乐昌公主却以主人宠妾的身份陪侍在侧,那情形是相当尴尬的。宾主礼节性地寒暄之后,依次落座,乐昌公主望着已显苍老的旧日丈夫不知说什么好,于是默默无言地写下了一首诗:

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

笑啼俱不敢,方验作人难。

诗句把乐昌公主当时同对新旧丈夫,哭笑不是,左右为难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酒过三巡之后,徐德言约略述了别后的情形;乐昌公主接过话头,安慰几句后,又委婉地提出希望丈夫再婚。因为自己已身有所属,无法重续前缘,陪伴他度过下半辈子了。 徐德育悲愁满怀,他缓缓地对乐昌公主说:“再见卿面,心愿已足,今生誓不再娶,返回江南以后,准备遁入佛门,独对青灯了此一生。”说罢掩面而泣,而乐昌公主听了他这番誓言,早已泪涕俱下,悲不自胜了。 杨素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对小夫妻悲悲切切的情景,不由得动了恻隐之心,心想反正已留不住乐昌公主的心,索性好人做到底,让你们夫妇团圆罢了。于是他当场宣布:“念你们两人旧情至深,老夫决意把乐昌公主送还给徐公子,让他们破境重圆罢。”说完这一决定后,他还好意请他们留在长安,并答应为徐德言在隋延安排一个官职。 徐德言婉拒了官职,带着乐昌公主回到南方。

转载请注明出处七彩网 ? 关于成人之美的诗句

相关标签: 诗句 合集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