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诗文 > 正文

关于郑板桥告别的诗句合集(优选)

2023-11-09 来源:互联网 【 字体:

关于郑板桥告别的诗句合集(优选)

关于郑板桥告别的诗句合集(优选)

1.关于郑板桥的诗句

1、《竹石 》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来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题半盆兰蕊图 》

盆画半藏,兰画半含。不求发泄,不畏凋残。

3、《江晴 》

雾裹山疑失,雷鸣雨未休。夕阳开一半,吐出望江楼。

4、《峭壁兰 》

峭壁一千尺,兰花在空碧。下有采樵人,伸手折不得。

5、《题画兰 》

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坚贞还自抱,何事斗群芳。

6、《竹 》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7、《盆兰 》

春兰未了夏兰开,万事催人莫要呆;阅尽荣枯是盆盎,几回拔去几回栽。

8、《山中雪后 》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9、《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史,一枝一叶总关情。

10、《咏雪 》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2.郑板桥的诗句

年代】:清

【作者】:郑燮

【作品】:沁园春

【内容】:

花亦无知,月亦无聊,酒亦无灵。

把夭桃斫断,煞他风景;

鹦哥煮熟,佐我杯羹。

焚砚烧书,椎琴裂画,

毁尽文章抹尽名。

荥阳郑,有慕歌家世,乞食风情。

单寒骨相难更。

笑席帽青衫太瘦生。

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

疏窗细雨,夜夜孤灯。

难道天公、还钳恨口,

不许长叹一两声?

颠狂甚,取乌丝百幅,细定凄清。

【年代】:清

【作者】:郑燮

【作品】:山中雪后

【内容】:

晨起开门雪满山,

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

一种清孤不等闲。

【年代】:清

【作者】:郑燮

【作品】:题半盆兰蕊图

【内容】:

盆画半藏,兰画半含。

不求发泄,不畏凋残。

【年代】:清

【作者】:郑燮

【作品】:题竹石

【内容】: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

任尔东西南北风。

3.关于告别的诗句

一、《送元二使安西》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

其古诗全文如下: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翻译】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盖有青瓦的旅舍映衬柳树的枝叶显得格外新鲜。我真诚地劝你再干一杯,西出阳关后就再也没有原来知心的朋友。

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文学家李白所著。

其全文古诗如下: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翻译】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勃。

其全文古诗如下: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翻译】

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青年男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四、《别董大》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高适。

其全文古诗如下: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翻译】

满天黄云,太阳被笼罩得昏昏沉沉,北风吹来,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不必担忧您前去的路途没有知己,(凭着你的琴声、你的音乐修养)普天之下谁会不敬重你呢。

4.关于告别的诗句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9.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5.郑板桥的诗句

【年代】:清 【作者】:郑燮 【作品】:念奴娇十二首 【内容】:东南王气,扫偏安旧习,江山整肃。

老桧苍松盘寝殿,夜夜蛟龙来宿。翁仲衣冠,狮麟头角,静锁苔痕绿。

斜阳断碣,几人系马而读。闻说物换星移,神山风雨,夜半幽灵哭。

不记当年开国日,元主泥人泪簇。蛋壳乾坤,丸泥世界,疾卷如风烛残。

老僧山畔,烹泉只取一掬。宏光建国,是金莲玉树,后来狂客。

草木山川何限痛,只解征歌选色。燕子衔笺,春灯说谜,夜短嫌天窄。

海云分付,五更拦住红日。更兼马阮当朝,高刘作镇,犬豕包巾帻。

卖尽江山犹恨少,只得东南半壁。国事兴亡,人家成败,运数谁逃得?太平隆万,此曹久已生出。

劳劳亭畔,被西风一吹,逼成衰柳。如线如丝无限恨,和风和烟。

江上征帆,尊前别泪,眼底多情友。寸言不尽,斜阳脉脉凄瘦。

半生图利图名,闲中细算,十件常输九。跳尽胡孙妆尽戏,总被他家哄诱。

马上旌笳,街头乞叫,一样归乌有。达将何乐?穷更不如株守。

辘辘转转,把繁华旧梦,转归何处?只有青山围故国,黄叶西风菜圃。拾橡瑶阶,打鱼宫沼,薄暮人归去。

铜瓶百丈,哀音历历如诉。过江咫尺迷楼,宇文化及,便是韩擒虎。

井底胭脂联臂出,问尔萧娘何处?清夜游词,后庭花曲,唱彻江关女。词场本色,帝王家数然否?暮云明灭,望破楼隐隐,卧钟残院。

院外青山千万叠,阶下流泉清浅。鸦噪松廊,鼠翻经匣,僧与孤云远。

空梁蛇脱,旧巢无复归燕。可怜六代兴亡,生公宝志,绝不关恩怨。

手种菩提心剑戟,先堕释迦轮转。青史讥弹,传灯笑柄,枉作骑墙汉。

恒沙无量,人间劫数自短。乾坤欹侧,藉豪英几辈,半空撑住。

千古龙逢源不死,七窍比干肺腑。竹杖麻衣,朱袍白刃,朴拙为艰苦。

信心而出,自家不解何故。也知稷契皋夔,闳颠散适,岳降维申甫。

彼自承平吾破裂,题目原非一路。十族全诛,皮囊万段,魂魄雄而武。

世间鼠辈,如何妆得老虎!桥低红板,正秦淮水长,绿杨飘撇。管领春风陪舞燕,带露含凄惜别。

烟软梨花,雨娇寒食,芳草催时节。画船箫鼓,歌声缭绕空阔。

究竟桃叶桃根,古今岂少,色艺称双绝?一缕红丝偏系左,闺阁几多埋没。假使夷光,苎萝终老,谁道倾城哲?王郎一曲,千秋艳说江楫。

秋之为气,正一番风雨,一番萧瑟。落日鸡鸣山下路,为问台城旧迹。

老蔓藏蛇,幽花贱血,坏堞零烟碧。有人牧马,城头吹起觱篥。

当初面代牺牲,食惟菜果,恪守沙门律。何事饿来翻掘鼠,雀卵攀巢而吸?再曰荷荷,跏趺竟逝,得亦何妨失?酸心硬语,英雄泪在胸臆。

逶迤曲巷,在春城斜角,绿杨荫里。赭白青黄墙砌石,门映碧溪流水。

细雨饧箫,斜阳牧笛,一径穿桃李。风吹花落,落花风又吹起。

更兼处处缲车,家家社燕,江介风光美。四月樱桃红满市,雪片鲥鱼刀 。

淮水秋清,钟山暮紫,老马耕闲地。一丘一壑,吾将终老于此。

悬岩千尺,借欧刀吴斧,削成城郭。千里金城回不尽,万里洪涛喷薄。

王浚楼船,旌麾直指,风利何曾泊。船头列炬,等闲烧断铁索。

而今春去秋来,一江烟雨,万点征鸿掠。叫尽六朝兴废事,叫断孝陵殿阁。

山色苍凉,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脚。数声渔笛,芦花风起作作。

鸳鸯二字,是红闺佳话,然乎否否?多少英雄儿女态,酿出祸胎冤薮。前殿金莲,后庭玉树,风雨催残骤。

卢家何幸,一歌一曲长久!即今湖柳如烟,湖云似梦,湖浪浓于酒。山下藤萝飘翠带,隔水残霞舞袖。

桃叶身微,莫愁家小,翻借词人口。风流何罪?无荣无辱无咎。

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

楼舻云崩,旌旗电扫,射江流血。咸阳三月,火光无此横绝。

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

吴蜀交疏,炎刘鼎沸,老魅成奸黠。至今遗恨,秦淮夜夜幽咽。

以上郑燮作品《念奴娇》共12首 【年代】:清 【作者】:郑燮 【作品】:沁园春 【内容】:花亦无知,月亦无聊,酒亦无灵。把夭桃斫断,煞他风景;鹦哥煮熟,佐我杯羹。

焚砚烧书,椎琴裂画,毁尽文章抹尽名。荥阳郑,有慕歌家世,乞食风情。

单寒骨相难更。笑席帽青衫太瘦生。

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难道天公、还钳恨口,不许长叹一两声?颠狂甚,取乌丝百幅,细定凄清。

【年代】:清 【作者】:郑燮 【作品】:山中雪后 【内容】: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年代】:清 【作者】:郑燮 【作品】:题半盆兰蕊图 【内容】:盆画半藏,兰画半含。不求发泄,不畏凋残。

【年代】:清 【作者】:郑燮 【作品】:题竹石 【内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6.有关告别的诗句

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终宵劳梦想。

秋登万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夜归鹿门山歌

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舟中晓望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

坐看霞色晓,疑是亦城标。

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早寒江上有怀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青山不改,绿水常流,就此别过,后会有期!

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相逢,再当杯酒言欢。

一曲离歌泪千行,不知何日再逢君.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太多了。比如: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古人等等。

风萧萧兮易水寒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7.关于离别的诗词或句子

、古诗中的离别诗句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乡情离别诗句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朋友离别诗句 1、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

2、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5、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6、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7、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9、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0、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1、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2、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13、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4、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5、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6、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历史聚离精句 君有奇才我不贫。 -(清)郑板桥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白居易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

-(清)蒲松龄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春秋)孟子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战国)庄子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西晋)付玄 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

-(唐)李白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春秋)子夏 布衣之交不可忘。

-(唐)李延寿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 -(宋)欧阳修 人生乐在相知心 。

-(宋)王安石 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明)冯梦龙 于患难风豪杰。

-(清)魏禧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 -(清)曹雪芹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宋)顾夏 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汉书》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已。

-鲍溶 大丈夫处世处,当交四海英雄。 -《三国志.蜀书.刘巴传》 君子上交不诌,下交不渎。

-《周易》 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 -陈刚中 朋友,以义合者。

-(宋)朱熹 衣不如新, 人不如故。 -《汉乐府》 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 。

-(宋)欧阳修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

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史记》 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晋)陶渊明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唐)杜甫 交心不交面,从此重相忆。

-(唐)白居易 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为升沉中路分。 -(唐)贺兰进明 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三国)曹植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明)冯梦龙 少年乐相知,衰暮思 故友。

-(唐)韩愈 一贵一贱交情见。 -(唐)骆宾王 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

-(唐)李白 投之以木瓜,抱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 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 -《雁门集》 合意友来情不厌,知心人至话投机。

-(明)冯梦龙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易.系辞上》 婴其呜矣,求其友声 。

-《诗经.小雅》 乐莫乐兮新相知。 。

8.关于竹的郑板桥的诗句

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清)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篱竹

(清)郑板桥

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

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清)郑板桥

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

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题画

(清)郑板桥

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

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翠色.

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

任他逆风严霜,自有春风消息.

题画

(清)郑板桥

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

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

题画

(清)郑板桥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题画

(清)郑板桥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竿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题画

(清)郑板桥

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

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

题画

(清)郑板桥

画根竹枝扦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

虽然一尺让他高,来年看我掀天力.

9.郑板桥的诗句

沁园春

【清】郑燮

花亦无知,月亦无聊,酒亦无灵。

把夭桃斫断,煞他风景;

鹦哥煮熟,佐我杯羹。

焚砚烧书,椎琴裂画,

毁尽文章抹尽名。

荥阳郑,有慕歌家世,乞食风情。

单寒骨相难更。

笑席帽青衫太瘦生。

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

疏窗细雨,夜夜孤灯。

难道天公、还钳恨口,

不许长叹一两声?

颠狂甚,取乌丝百幅,细定凄清。

10.谁能用郑板桥的诗句来形容他

/view/4309.htm

在乾隆十七年时潍县发生了大灾害,郑

板桥因为申请救济而触怒了上司,结果被罢了官。

临行前,百姓都来送行,郑板桥雇了三头毛驴,一头自己骑,一头让人骑着

前边领路,一头驮行李。做县令长达十二年之久,却清廉如此,送行的人见了都

很感动,依依不舍。郑板桥向潍县的百姓赠画留念,画上题诗一首:

乌纱掷去不为官,

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

秋风江上作渔杆。

从此,郑板桥回乡以画竹为生度过了他贫寒而很有气节的一生。他一生只画

兰、竹、石。他认为兰四时不谢,竹百节长青,石万古不败。这正好与他倔强不

驯的性格相合。他的画一般只有几竿竹、一块石、几笔兰,构图很简单,但构思

布局却十分巧妙,用墨的浓淡衬出立体感。竹叶兰叶都是一笔勾成,虽只有黑色

一种,但能让人感到兰竹的勃勃生气。

转载请注明出处七彩网 ? 郑板桥关于告别的诗句

相关标签: 诗句 合集 优选